分享

市场的本质

 wlyzxy永永 2019-12-16

炒股,看雪球就够了

每晚雪球菌给您离真相更近的剖析

投资理念篇

1.市场的本质是什么?

市场的本质,就是因为分歧而交易。

2.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悲观与恐惧了!我这种人是不是该割肉走人?(暴跌时)

你因为什么买了股票,决定你在股票下跌时应该做什么。

3.为什么我觉得现在恐慌的人都是韭菜?我过年费都梭哈了,很淡定。感觉恐慌的人都是还没投资入门的人,可以这么理解吗?

嗯,要确定如果股票再跌50%你是否依然淡定。

4.经过“股灾”网上充斥着很便宜的声音,但我个人认为目前A股并没有说的那么便宜,不管是蓝筹还是创业板,方丈你怎么看?

大部分贵,少部分不贵。

5.股市怎么涨上去的,就可能怎么跌下来。房市有可能跌下来吗?

不是这样的,股市进三退二,长期上涨。

6.想问你觉得炒股到什么水平可以专职炒股,不上班了?另外,专职炒股除了不接触社会外,还有什么不好之处?

1、要搞清楚,所谓炒股赚钱是不是运气的原因,真的能持续赚钱吗?

2、本金是否足够多,有没有家庭年支出的20倍?

7.公司增持和回购股票,您更看重那个?那个更能说明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认为目前公司处于低估?

增持是股东行为,回购股票是公司行为,我觉得增持更加真诚。

8.为啥美股pe30就算大顶,一点风吹草动就搞得中国投资者鸡飞狗跳,但我们的创业板40多倍却不停有人说筑底,大低,反转开始?是美国公司普遍不如中国的创业板公司有价值吗?

不知道美股PE30是不是大顶,也不知道中国投资者有没有鸡飞狗跳(比如我是一名“中国投资者”,我没有飞,也没有跳,只是安静地坐着),更不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30倍PE的资产,比40倍PE的资产,整体上应该更安全一些。

9.方丈对于目前的独角兽企业绿色通道上A股有何看法?

我觉得没有人能定义“独角兽”。

10.请问方丈,您如何看待我大A股,一直都是“对韭当割”这个现象?

大A股是全世界最好的资本市场之一。监管严格,流动性充沛,估值高低错落,价投和赌徒各取所需。

11.作为一个IT资深码农,一直对量化金融感兴趣,想在量化金融行业方面做点建设性的事,同时也长点投资方面的经验,但不知道如何开始。想问方丈:如果我有心做点事,应该如何开始比较好呢?

拿自己的钱去“量化”,赚到钱。

12.假设每个月有3000~6000元的定投额度。不投权益类资产。目标只是跑赢通胀。买实物茅台酒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是一个很差的选择。民间二手茅台酒没有什么流动性的。

13.为什么市场医药类、消费类企业估值很高?比如近30pe左右,是因为他们增长的确定性吗?可是也没有看到一些消费股医药股有保持每年30%的增长啊?而类似格力 上汽这种也是实打实的赚钱却估值只有10几倍PE。

估值是门艺术,没有道理可讲,而且会随着市场和时间变化。

我们抛开价格,回到商业,同样赚1块钱,但1块钱的质量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有的1块钱,需要公司加10倍杠杆,需要持续地投入资金、人力、土地、设备(这些还在不停地涨价哦),冒很大的风险;需要管理层非常正确(很难吧?),需要员工非常努力;需要宏观经济形势非常配合,才能挣到。而另外的的一块钱,却不需要加任何杠杆,不需要持续的固定资产投入;对管理层和员工的要求很低;对经济形势没有任何要求。这两个1块钱,你会更喜欢挣哪个呢?

有的1块钱,现在挣了,但明年后年大后年,要多挣已经非常困难,因为公司的市场份额已至尽头,而行业里有新的商业模式在替换它;有的1块钱,现在挣着,但很有可能以后会挣10块钱。这两个1块钱,你会更喜欢哪个呢?

14.对投资而言,经验主义是否适用?

关于经验主义,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分析:

1、这只股票前天上涨了,昨天上涨了,所以,明天仍将上涨。你觉得对吗?大部分人是依此炒股的,但它是完全不对的。明天的涨跌和昨天、前天的涨跌没有什么关系。每天的涨跌(或者叫波动)都属于现象。

2、但你说股票的涨跌没有任何经验可以总结吗?那也不是没有,真正成立的经验就是:长期来看,股市是上涨的,这又是经验主义成立的地方。它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类生产力在提升,GDP在增长。这叫做规律。

3、这个公司前年优秀,去年也优秀,所以,明年仍将优秀。你觉得对吗?在一定概率上,它是对的,因为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治理结构、企业文化有优势,这些东西有一定的持续性。但它也不一定永远成立,因为任何行业、企业,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所以判断经验主义有没有用,主要要看,有没有从现象中抽象出规律,还是只是对过去现象的简单拟合。

互联网公司篇

1.BTAJ及其他优质中概股回归A股,对沪深300指数会有怎样的影响?

如果它们能够纳入沪深300指数,会对沪深300指数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显著增强。

2.能否请教一下互联网公司应该怎么估值,比如说陌陌。从我个人的角度,可能会先判断公司的业务能做到多大,在判断公司可以占据的空间,再判断利润率,最后给一个pe,算出市值。请问您是怎么看?

我觉得您的估值系统已经很完善了。

3.您觉得当前中概互联网总体估值如何?

估值贵

4.请教一下亚马逊的广告业务对facebook有什么影响?

没啥影响。

5.陌陌现在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直播,如果抖音快手将直播入口放到首页,会不会对陌陌的营收造成巨大冲击?

以前有一家公司做直播,叫做YY;后来有很多公司做直播,最多的时候有上百家,你看看YY的营收受到“重大冲击”没有?

6.您觉得现在陌陌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用户增长和留存。

7.未来5年腾讯利润在17年基础上年化30的增长是否可以期待?

我觉得可以期待。

8.请问方丈,陌陌未来的年利润您看到多少?能到10亿美金吗?

我估计2018年会有5亿美元左右。10亿美元现在还看不到。

9.怎么看待网贷这个行业,怎么看在拍拍贷,宜人贷做的投资?存不存在血本无归的情况?

拍拍贷、宜人贷都已经是上市公司,他们的逾期率是公布的。雪球上也有很多在这些平台投资的用户,资深的用户都不否认个别标违约的可能性,但希望自己的整个投资组合能够把违约控制在利息的覆盖范围内,并且还有利可图。

10.据说现在的估值都喜欢用毛估估,人们所谓的毛估估不就是按照自己的逻辑给股票定个价吗,也就是这只是代表你个人对这个股票的看法,那估值还有意义嘛?

当你自己给股票定价的时候,你通常会赚钱;当然琢磨别人怎么给股票定价的时候,你会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11.请问共享经济是一个生态,还是一个平台,如果把共享经济看成一个商业模式,他的核心竞争对手在哪?还有,共享的本质是闲置资源的利用,为啥很多人弄个共享汽车,这不是买新车,本身这车没闲置,是不是本末倒置?

不用这样思考问题,它到底是一个生态,还是一个平台,它用的到底是不是闲置资源,或者它是不是“共享经济”,都不重要。

只考虑:Uber、滴滴有没有让我们乘车体验有一个提升?从我的角度看,是有巨大的提升,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乘坐过传统出租车了。Airbnb有没有提供一种酒店之外的居住体验?在我看来,它确实提供了。创造了新的产品、服务的品类,提升了原来产品、服务的效率,商业就很有价值。

确定了它的价值之后,我们倒是可以回头思考它为什么能够创新产品、服务体验,为什么它能提高原有产品、服务的效率,这个时候,所谓“生态”“平台”“闲置资源”这些角度倒有些作用。顺序不要搞反了。

12.Facebook为何不学习像腾讯这样通过控股加引流来赚取更多的投资收益,是因为监管还是法律上有瑕疵?

两个公司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有很多偶然性的原因,但也有必然性的原因:

1、Facebook现阶段更加专注于用户增长,理论上来说,它的用户天花板还很高。

2、Facebook的信息流界面,天生适合广告这种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广告可以把互联网的各种商业模式,比如游戏、电商,都装进去。而腾讯的聊天界面,不适合放广告,所以腾讯被迫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13.一直觉得类似FB、微信这种产品也总有它的生命周期,如果我们现在基于它们如日中天的地位以及由其地位而衍生的巨大想象空间和变现潜力而买入,如果将来他们的产品周期向下的时候怎么办?(比如一夜之间出来一款类似微信这样的爆款,这种可能有多大?)还是方丈看好这些公司的持续进化能力或者某些特质,觉得他们以现在的地位,不论将来产品如何演变都能够从容应对,从而持续屹立潮头?

1、如果担心它们有可能面临“产品周期向下”,一夜之间出现搞死它们的产品,那么就不要投资它们,这样没有任何损失而且避免了烦恼。

2、世界每天都在变,但对于变化的颗粒、周期,大家的看法却很不一样。

从需求的角度,通讯和社交是人类居住山洞烤火的时候的强需求,从无变化,但有人却每天盯着排行榜上的“DAU”“MAU”去判断这个变化。再比如,人类通过摄入酒精来兴奋自己,也是持续几千年的需求,但几年前,当茅台股价下跌的时候,很多人言之凿凿地说年轻人不会喝茅台了,现在,年轻人都老人,他们喝起了茅台。

从产品的角度,人类满足自己通讯社交需求的产品一直在变化,比如,书信作为满足社交和通讯需求的产品,仅仅保持了几千年的优势地位;后来出了一个叫做电报的东西,仅仅保持了100多年的优势地位,又出现了一种叫电话的东西,仅仅保持了几十年,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分支,叫做手机,仅仅保持了几十年的优势地位,现在全世界市值靠前的十家公司,有5家都靠着它。以后会是什么?不知道。

有些公司确实有几条命。比如,有一家叫做$AT&T(T)$ 的公司,最早它是拍电报的,后来出现了电话,它又改打电话了,再后来出现了手机,它改卖手机了,再后来出现了互联网,它改做网络接入服务了,现在市值,嗯,一直在增长。它有那么多条命,除了运气之外,是不是原来积累的资源、商业能力,使它在应对新变化的时候,有一定优势?

再比如有一家叫腾讯的公司,它原来是在电脑上聊天了,后来人们改在手机上聊天,没想到,产品还是它提供的。

再比如有一家公司叫做FB,它原来主要是发朋友圈的,大家都担心搞聊天的会搞死它,后来,它收购了一家搞聊天的公司,叫做Whatsapp。

以后它们会不会有持续应对变化的能力和运气?说不好,但要说他们一定没有,也不确定。

其他公司篇

1.此刻,0.67PB的民生,买入风险点会有哪些?

作为放贷吃息差的行业,银行的主要风险都是坏账。

2.化妆品是不是个好生意?

是个好生意

3.顺丰快递是一门好生意吗?

不是一个好生意,但它通过具体的业务创新做到了一定的定价权。

4.养猪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整体而言,养猪是一个强周期的行业。

5.目前的茅台估值贵吗?

不便宜,也不贵。

6.请问A股的定制家居行业能否有当年的白色家电那种市场前景?

有可能。凡是政府不管制的,中国人在绝大多行业,都能做到世界第一。

7.请问方丈,您怎么看待目前的中兴通讯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未来能否有机会发展成为世界巨头?

听说,中兴通讯主要是采购商用来制衡华为的。

8.您觉得电梯广告是不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好生意?

我觉得这个生意不错。

9.除了Bat和银行,以下公司您觉得最有可能成为国际巨头的是哪三家?中国平安,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吉利汽车,上汽集团,贵州茅台,海康威视。如果以上都不算,能否说几个?

除了吉利与上汽之外,其他家都已经是国际巨头了。

基金篇

1.为什么国企指数总是涨的时候涨不过恒生指数,跌的时候跌得更多,综合收益差距较大。这样下去,看起来低估的嘉实国企指数值得继续投资持有吗?

不用考虑它“涨”还是“跌”,只考虑它是什么,值多少钱。如果你确定它低估,你为什么盼着它涨呢?让它跌好了,买更多,分红吃大户,不是愉快得要死。

2.使用降低仓位并动态平衡的方式,以降低长期收益率为代价换取净值较小的回撤,对基金管理者而言是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并更符合基金投资人的利益?

每只基金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能满足的投资者需求也非常有限。

比如,有的基金负责无回撤稳步上涨,这样的基金叫货币基金,现在年化收益高达4%,它在基金市场中拥有很大的份额。

比如,有的基金负责跟踪指数,你买了它不用担心“跑输大盘”,但也不能指望大盘下跌的时候没有“回撤”,这样的基金叫做指数基金,它在基金市场拥有很大的份额。长远来看,指数基金的回报比货币基金高。

比如,有的基金责责选股,这一类基金的成功者(当然,不是每只基金都成功)长期创造了非常高的超额收益,有的高达年化20%(可能在大部分人眼里是“低达”了),但这只基金的管理者不敢保证自己的净值不“回撤”,而它的管理者声称自己做的工作就是“股选得比标普500好一点”。

再比如,有的基金知道投资者不喜欢波动又想有一定超额收益,于是发明了“大类资产配置”“动态平衡”的搞法,也有一定的效果,长期年化收益高达8%。

所以泛泛而谈基金管理没有意义,每只基金有自己清晰的定位的目标就行了。比如,有一只$雷石价值基金(P000411)$就是立足于选股创造超额收益的,有一只$雷石平衡基金(P000412)$ 是立足于创造低波动稳健收益的。

如果一只基金的管理者,希望自己能满足所有投资者的所有需求,那么,它最后一定什么需求也满足不了。

3.职场小白,现在我买什么指数基金合适呢?

定投那种。沪深300,恒生指数。

4.除了历史回测验证外,如何证明股票长期看收益超过其他大类资产?

和其它资产(比如黄金、石油、房产)相比,股票最大的优势是,它是活的,它的背后是一个公司,一种商业,商业的运营,包含了人类的努力、智慧和创新,这本身是“超额收益”的根源。

5.如果美股持续暴跌会不会把A股带进深渊?您作为基金管理人如何应对暴跌?

不知道美股持续暴跌会不会把A股带进深渊。作为基金管理人,对暴跌的应对,应该在暴跌之前做好,而不是暴跌以后来应对。

6.按照高股息因子定投,放大到5年来看,是不是比定投指数基金更靠谱一些?高股息因子,赚的是市场的钱,还是成长的钱,还是估值修复的钱?

高股息因子,能够赚到分红的钱,也有可能能赚到估值修复的钱,也有可能亏损掉公司不再有分红能力或者分红能力下降的钱。

7.分散高股息,本质上跟投资指数基金是一样的,现在也编制了多个股息指数,所以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以分红为选股因子的指数基金,比如红利基金。

以市值为主要因子选股,和以红利为主要因子选股,都属于一种单层次的选股,肯定会过滤掉很多主动选股的因素(比如公司的治理文化、商业模式),但不用过于担心,因为:

1、市值因子和红利因子,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企业商业模式和治理文化因子。如果一个企业商业模式很糟糕,它能做到市值那么大?分红那么高?

2、任何投资方法、选股方法都做不到覆盖全部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就是,但要搞清楚是挂万漏一还是挂一漏万。

3、分散很大程度上稀释了单只股票上可能的选股错误。

如果确定自己有识别商业模式的能力,那么不用投资指数基金啊,直接买股票就行。

8.方丈,按照巴菲特公开信里关于他自己的股票,基金,股票指数的数据。那基金有什么优势呢?方丈能不能分析下指数,巴菲特股票,基金的优劣,分别适合怎样的投资者呢?

指数是一组按市值筛选的股票,大部分基金跑不赢指数,巴菲特属于跑赢指数的基金经理,大概就这样。作为投资者,如果相信自己能跑赢指数,就自己直接投资股票。如果相信自己选择的基金经理能跑赢指数,就投资基金。如果不相信,就投资指数基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