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讲的“胃气”究竟有几重意思?

 中医知识圈 2019-12-16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脾胃论》强调:“人以胃气为本”,均明确指出胃气在人体的重要性。

 “胃气”一词,较之脾气、肺气等不同,其内涵往往因语境而有所差异,需明辨。

■ ■ ■
 
1、指胃的受纳腐熟、通降功能。
这与肾气、肺气、肝气、心气、脾气是指各脏功能一样。胃气旺,则胃的受纳腐熟、通降作用强;胃气虚,则胃的受纳腐熟、通降功能减。
 
2、指胃的气机。
临床见呕吐,嗳气,呃逆,恶心时,习惯称胃气上逆。胃属腑,气机以下降为顺,逆则为病。《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言:“胃宜降则和。”
 
3、为脾、胃、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统称。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也。” ——此胃气实包括了脾运化水谷,胃受纳腐熟以及小肠化物、泌别清浊功能。“人以胃气为本”也是这个含义,胃气强,即整个消化吸收功能强,气血生化有源;胃气弱,即整个消化吸收功能弱,气血生化乏源。《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4、指人身各气的别称,包括元气、营气、卫气、谷气、清气等。
李东垣在《脾胃论·饮食劳倦论》里说:“悉言人以胃气为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再说:“胃气者,谷气也,营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
 
5、指脉象的特征。
即脉来从容和缓、不快不慢为有胃气。张景岳《类经·脉色类》说:“胃气之见于脉者,如玉机真藏论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终始篇曰∶“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是皆胃气之谓。大都脉代时宜无太过无不及,自有一种雍容和缓之状者,便是胃气之脉。”

有胃气之脉表示正气足,虽病却易治。景岳又说:“若四季相代,而但弦但钩但毛但石,是但代无胃,见真藏也,故曰死。”《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言脉失从容和缓之象,真脏脉外现,是胃气已尽,此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脉之胃气又可显示人体正气。故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 
 
6、舌苔形成的主要因素。
舌苔由胃气熏蒸而成,正常人是薄白苔, 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机体有寒热虚实,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比如剥落苔,常与胃气受损有关。有根苔多表明病人有胃气;无根苔多表明胃气已衰等。
 
7、指人体正气。
《景岳全书·道集脉神章》云:“己盖胃气者,正气也,病气者, 邪气也,夫邪正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凡邪气胜则正气败,正气至则邪气退矣。若欲察病之进退吉凶者,但当以胃气为主。察之之法,如今日尚和缓,明日更弦急,知邪气之愈进,邪愈进则病愈甚矣;今日甚弦急,明日稍和缓,知胃气之渐至,胃气至则病渐轻矣。”这里说的是,胃气即正气,然此正气之候则视脉之变化。则脉象之胃气与正气之胃气,实是互为表里关系。
 
以上“胃气”内涵,虽然一个名词,各自表达,但岐义并不大,仅是胃功能的逐渐外延而已:最初的胃功能外展为脾、胃、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统称;消化吸收功能可化生或充养元气、营气、卫气、谷气、清气;各气旺即正气足;正气盛衰可显于脉与舌象。
 
胃气主要表现在食欲、脉象、舌苔和神色等方面。一般以食欲正常,脉象从容和缓、不快不慢,舌苔正常,面色荣润,称之为有胃气。反之,则为胃气伤或胃气败。临床上,往往以胃气之有无或强弱作为判断预后吉凶的重要依据。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不食》中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必致延剧。”

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保养胃气”实质就是强调因应养生、防病、治病不同目的,通过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脾胃的功能,避免败胃药食,否则“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医宗必读》)进而达到提高正气,防邪祛邪,养生延年的目的。所以《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朋友们在公众号后台询问我的坐诊地点,回答于下: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可网上预约(说明:是在医院预约,不是私下找我预约)

2.正安中医广州花城店,预约电话4008985070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