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解药 03

 飞行模式iwnl9o 2019-12-16

回复【我要入群

加入3000人生酮小伙伴社群

最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怎么吃

声明
本文非科普,不提供引文
不推荐任何人按照本文内容操作
署名“极客虎”的皆为原创
欢迎随意截屏,转发,评论和留言


试验
在一个太平洋小岛上,生活着一些与世隔绝的土著人,有科学家做过一项奇怪的试验,搞来一个卫星电视,放给土著人看,然后观察电视机对他们的产生了何种影响。
岛上的女性本来乐观健康,以健壮和丰满的体型为美,可是在看了几年电视节目和商业广告以后,她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转变,和世界上大多数人相同,开始以瘦为美,而且也出现了抑郁和进食障碍,对吃饭这件日常心生抵触。
这个故事的来源是下面这本书
媒体
这个试验提出了一种暗示,即我们所有人的审美和观念,都是被媒体洗脑的结果,你认为的自由意识,有可能并没有那么自由,你的喜好,和价值观的判断,对胖瘦美丑的定义,都是被媒体长期宣传的结果。
从图片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这种趋势,同样是海滩美女,1962年的梦露是丰满的性感,而2003年的女星则是骨感的美丽。
男性也同样如此,1948年的超人还有点胖胖的可爱模样,到了2013年的版本,就变成了体脂率只有10%的壮汉。
明星们越来越瘦,观众的品味也跟着越来越瘦,而一旦形成了以瘦为美的潮流,媒体也就会可以挑选更瘦的演员出镜,整个社会在文化上形成了一个在审美上越来越瘦的强化循环。
新宗教-以瘦为美
前不久有个美剧叫《美国众神》,提出的一个很有趣的暗示:执念即宗教,于是不同的宗教神凑在一起,分成新旧两排,上演一场互相争斗的大戏。

旧神比如北欧神话中的奥丁,洛基;斯拉夫神话中的晨星和昏星;埃及神话中的阿努比斯(狼头死神);

新神比如计算机,互联网,电视,无形资产(Intangibles)
宗教是个很多元化的概念,人可以对几乎任何事情产生信仰,比如说强大的动物,狼,鹰,虎;
比如说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还有一些可爱的山精水怪,比如圣诞老人,土地公公,牙仙,河童。
既然万物皆可信,那么“数字化”,“屏幕”,“互联网”还有“科学”这种抽象画的概念和工具,也都可以成为一种信仰。
主观价值是无法比较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仅无法评价鱼的感受,也更加无法了解另一个人的想法。虽然人可以讲话,却无法传递感受,语言并不会消除误解,在很多情况下只会让误解更深。评价别人的信仰毫无意义,不存在完全意义的互相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只要他在自己的世界里信得深沉。
“以瘦为美”这个价值观,当然可以成为新的宗教,事实上它已经是一种宗教了,而且信徒还不少。
每个宗教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比如西游记的世界里佛祖最厉害,然后才是天庭里的神兵天降,最弱的是凡间的妖魔鬼怪。
价值体系的作用是给人物分阶级,定等级,排座次。每个人要清楚自己的排位,然后才有一级一级向上爬的动力。
“以瘦为美”的等级就很简单了,有体重秤作裁判,按体重数字排序,越瘦越好,小姐姐们最好变成一颗颗海草,随风飘摇...
有了排序,就有输赢。排位高的赢,排位低的输。一把体重秤,一面镜子,胜负一目了然。

在这种价值观的体系下,如果不能变瘦,也就无法成功。一直在战斗,却始终不能获胜,变成一只失败的龙虾,产生巨大的挫败感(这里回到Jordan Peterson的龙虾理论,参考本系列第一篇文章)
这种挫败感足够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降低对血清素的接收,出现生理上的抑郁。。。(不仅仅是精神上的)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以为我在反对“以瘦为美”?没有的,别人信什么是别人的事,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上面已经说过了,别人信什么我并不理解,也不用理解,只要它不影响到我的生活。
我不会给你灌俗套的鸡汤,让你放弃这种信仰。我国宪法有规定,公民信仰自由,你当然有权利相信任何你想要相信的体系。

真正的问题在于,“以瘦为美”只在表面上具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减肥是“变美”的子集,仅靠体重秤是无法让你满意的,即使称上的数字降低,也不能保证别人对你的评价就是“更美”,相反的,很多人在减肥路上收获不是加油和鼓励,而是家人的奚落和朋友的嘲笑。

这些负能量超人相信另一种宗教:“打击别人教”,他们信奉的体系是从鸡蛋里挑骨头,寻找别人最细微的漏洞,然后狠狠的戳下去,用别人的失败安抚自己无能的平庸。

就算你减肥成功,也并不能让这些负能量超人们闭嘴,他们会开始盯住你下垂的皮肤和肌肉松弛的四肢,开始另一轮冷嘲热讽。

所以即使减肥结束,你的战斗才刚刚开始,镜中的自己和电视上的明星相比仍然遥不可及,你需要另辟战场,进入健身和医美的赛道,从零开始,继续努力。

最后的目标是变的更美,而由于美是主观判断,所以你真正需要的其实并非自己改变,而是他人对你的评价发生改变。这个体系的评判标准过于主观。让你很难通过行动收获“成功感”,很难有赢的感觉。
通过努力以后,你是否比原来更美,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或亲朋好友的主观评价,你无法掌控别人对你的看法,也就无法感受到真的获胜。
在智能手机普及以后,每天走路的“步数”是一种相当客观的评价,所以很多人对此上瘾,在战胜好友的过程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爽感。
在网络游戏中,只要你足够氪金,就能够成为制霸全服的高手,把休闲玩家按在地上摩擦,这种排名靠前的感觉,也是实实在在的爽感。
在是否变的更美这种事情上,由于没有一种机器能够给人进行客观打分,你不能从行动上直观的获得成功感,也就无法摆脱抑郁的可能性。
关键的问题不在信什么,而是在信仰的体系中获胜。
简单说就是一个字:“赢”
食物-成功的障碍
一旦进了“以瘦为美”宗教,为了瘦,就必然把食物当做成功的障碍。
于是食物虽然仍然是一种生理上的奖励,却从心理上变成一种讨厌的负担。
可是不管你大脑的信仰是什么,身体都是很诚实的。只要是生物,没有不追求食物的,对食物没有欲望的动物会被自然界淘汰掉,这是生存法则的现实。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喜欢。身体和精神的二元分裂,催生出求而不得的抑郁,和吃着身体爽,意识却抗拒的进食障碍。
所以有一种猜想认为,进食障碍的根源在于:食物对身体而言仍然是奖励,但是在心理上却变成惩罚,这两者的冲突表现出来,就变成了抑郁和进食障碍
心法
所以使用饮食治疗禁食障碍的第一步,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自身,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为“以瘦为美”教的信徒,承认这个现状。(是的你没看错,我不是让你放弃这个宗教,而是承认就是它的信徒)
不管你原本相信的是什么,都要接受当下的自己。

如果你觉得这句话听起来轻飘飘的,是还没了解它的含义:

如果当下的自己信了这个教,那就接受这个教;如果当下的自己很奇怪/变态,那就接受这种奇怪或变态,不要管别人的评价是什么,不要从道德的角度批判自己,道德只是一种观点,而且经常来自他人的幻想,而是原原本本的接受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想摆脱抑郁和进食障碍,既不要对“变美”这件事害羞,也不要对有食物的欲望感到羞愧。
有七情六欲才是正常人,存天理灭人欲的儒学先生是丧失人格的蠢货,他们幻想成神,却让别人为自己的幻想买单。
让身体和精神回归一致,承认食物是一种享受和奖励,不要和身体的本能对抗,如果有什么是你能改变的,一定是大脑的认知,而不是欲望本身。
食物是一种奖励,它一定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惩罚和阻碍。你需要先彻底的接受这一点,时刻提醒自己,并且常常回顾,把它刻在大脑深处,让身体和灵魂达成一致,然后再来谈如何在享受食物的同时合理减肥。
饥饿即美食
什么时候的饭最好吃?当然是饿的时候。
食物是一种奖励,但它是有前提的。

这个前提就是饥饿。
已经吃到饱的人,即使面对山珍海味,也只有一声叹息;人在极端饥饿的时候,哪怕家中只剩残羹冷炙,也照样吃的狼吞虎咽。
饥饿即美味,饥饿是治愈身心不一致的灵丹妙药。
所以回到本章的副标题,纠正大脑的认知,让身心回归一致,最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什么时间吃。

时间比食物本身更重要
时间比食物本身更重要
时间比食物本身更重要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食物只能补身体,而在正确的时间吃饭能够修补灵魂。
当下的高碳水餐食,和一日三餐的饮食节奏,很难让你体会到真正的“饥饿”。
在大多数时候,你的感觉可能只是低血糖,全身的脂肪刚要开始燃烧,而你已经迫不及待的吃上下一顿饭。

由于长期体会不到真正的“饥饿”,也就很难在饱食一顿后获得真正的满足。长期以往,就像毒品需要越吸越多,食物产生快感的阈值被不断上调,保持现代生活习惯的人也就越来越难以从食物中获得满足,虽然不停的吃下去,却仍然难以获得足够的快乐。
所以如何能够真正的享受食物?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并不是节食少吃,而是保持营养和热量不变,但是改变吃饭的时间窗口。

朝三暮四,还是暮四朝三,虽然栗子的总数一样,但猴子们的感受从此不同。
首先是不吃早饭,这个问题在另一篇里已经写过很多,不吃早饭是为了在一天24小时内尽量延长断食的时间,让身体发现真正的饥饿感。
你可以在2餐里多吃一些,而不是保持3餐的习惯。细节可以参考这个链接:

我劝你千万不要吃早餐
其次是午餐以升糖不明显的肉食为主,适量补充蛋白质和脂肪。
如果吃完不满足,也最好咬牙坚持,因为现在还没到享受的时候,不仅是因为下午还有半天的工作,也是因为要把最高的享受留给晚上。
最后是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选择优质的,高营养密度的食材大吃一顿吧,这是你一天中压力的释放,你值得为此获得奖励。
为了达到心理上的疗愈,你要清楚无误的告诉自己,这是一顿享受的晚餐,食物是对心灵和身体的奖励,而不是负担。
我有一个7天食谱,正是这样的设计思路,如果它能够顺便改善你的心情,就当做是一个额外的惊喜吧。
饮食对认知的影响并非原创,而是来自Ori Hofmekler 的《The 7 Principle of Stress》,是延续了他在2009年在《Warrior Diet》一书中提出的一日一餐的理念。
饮食
只有接受白天的饥饿,才能享受丰盛的晚餐。恰似黑夜和白天,月缺和月圆,重建饿和饱的循环,正是修复心灵和身体的一剂良药。

质量

正常的一日一餐,会产生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在晚餐里吃的很多。

比如我的一餐里可以吃掉三条鱼,两个肉饼加一拳红薯。(通常中午还有额外补充的蛋白粉)有人把这种进食理解为轻断食后的暴食,是完全搞错了方向。

把三餐压缩成一餐,一餐的份量会变得很大,这是相当自然的结果。

考虑到人的胃空间有限,所以为了能够在吃饱前吃够营养,你需要尽量寻找营养密度高的食物,提高海产品、内脏和肉食的比例,而不是用廉价的米面等碳水食物去填塞有限的胃。

简单来说,正是因为一日一餐的胃部空间有限,才顺理成章的提升了对食品营养和质量的需求。

一日一餐的思维逻辑,和低碳水饮食是无缝衔接的整体。只要是长期实践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殊途而同归,早晚都会走上相同的道路。

本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下一章我们更深入的聊一下抱怨,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