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朝的反宦官斗争:从'清议'与'党锢之祸'说起

 花间挹香 2019-12-16

引言:

东汉到和帝之后,已经走过了它的稳定时期,开始走下坡路。在这个时期,由于皇帝年幼,不能掌握实权,造成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干扰官员选举制度,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豪强地主的势力急速膨胀。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挽救东汉即将倾倒的统治大厦,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官僚士大夫与太学生进行了一场反宦官的斗争。

为什么出现了'清议之风':

从汉武帝开始,政府开始重用儒学思想,提倡经学,儒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社会上出现了大批具有修养的儒生。儒生成为了官僚集团的中坚力量。东汉时期,安帝、顺帝相继扩充太学,笼络儒生。顺帝时仅太学生就多达三万人,地方郡国学和精舍(私人学校)的学生数量更多。东汉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累世治经学的世家大族,大部分的太学生都出自累世治经学的世家大族。于是,儒生和世家大族逐渐成为有相近政治立场和态度的利益集团。

汉朝的反宦官斗争:从

汉和帝

自和帝开始,东汉以后的皇帝大多短命,下一代皇帝基本都是幼年即位,为少年天子。由于帝王年幼,皇帝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外戚集团手中。皇帝久居深宫,与内外臣子都隔绝,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贴身伺候的宦官,所以到皇帝成年后,想要将权力从外戚手中夺回,摆脱外戚的控制,就必须依靠宦官,这样一来,又将大部分的权力落入了宦官势力。在东汉末年,就出现了外戚集团与宦官势力交替掌权,而本该拥有最高权力的皇帝成为两者的争夺对象和弄权工具的现象。在经济上大肆兼并土地,不仅受贿还要索贿;在政治上操纵皇权,扰乱'察举、征辟'的选举制度。

不管是外戚还是宦官,他们想要掌权都必须拥立幼主,这样才能容易让自己操纵皇权,但他们又在掌权时不顾大局,为炫耀自己手中的权力,贪残无道,竭泽而渔,为保证自己的权力甚至对皇帝下手,使得东汉政权日益腐败,官场黑暗,社会开始动荡不安。

汉朝的反宦官斗争:从

邓太后

东汉的士人出仕主要是通过察举和征辟这两种途径,而这两种途径主要靠的是乡党的声望。由于外戚和宦官相替掌权,扰乱选举制度,太学生等儒生上进无门。于是,由儒生和世家大族组成的官僚集团和太学生面对外戚、宦官集团交替掌权、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现实,他们当中出现了'清议之风'。他们从品评人物发展到议论国事,对东汉后期的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清议'是东汉后期以知识分子(官僚士大夫)为主体的评论政治和人物的一种时论。

反宦官斗争与'党锢之祸'

当时,洛阳的太学是清议的中心,因此又被称为'太学清议'。并且善于清议的士人被看做是天下名士,杰出人士被冠为'三君'、'八俊'、'八顾'等称号。'三君'指被标榜为一代宗师的窦武、刘淑、陈蒂;李膺等八人被标榜为人中英杰,号称'八俊';郭泰等八人被标榜为道德楷模,被称为'八顾'。还有引导他人追随的'人及',能够以财救人的'八厨'等。

这些官僚士大夫将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他们上书苦谏,要求整顿吏治,对时局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没有奏效,白马令李云还因奏疏言辞激烈获罪。由此,'清议'的阵地转移到了太学,太学生成为了'清议'的主力。他们周游列国,揭露和抨击宦官的罪行,并与官僚相互依托,赞扬不害怕宦官的大臣,贬斥畏惧宦官权威,谄媚宦官的官员。他们称自己和

汉朝的反宦官斗争:从

窦武

不惧宦官、外戚的大臣为'清流',称谄媚宦官的官员为'浊流'。这种清议可以说是官僚集团的政治'公论'。他们试图通过舆论的力量反对外戚特别是宦官的势力,澄清政治,以挽救东汉王朝的统治。

反对宦官、外戚的官僚士大夫也改变了斗争方式,他们认识到单纯的依靠皇帝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开始利用职权,直接弹劾当权宦官,甚至诛杀其党羽。从延熹六年到八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在官僚士大夫的弹劾和太学生的努力下,宦官侯览、具瑗相继被罢免,一时之间大小宦官纷纷匿迹,不敢走出宫门。

汉朝的反宦官斗争:从

党锢之祸

但是,宦官并不甘心失败,延熹九年,他们诬告李膺与太学生结为朋党,诽谤朝廷。恒帝大怒,下令逮捕李膺,在全国排查逮捕党人,宦官借此制造冤狱,由此牵连的'党人'达200多人。在士大夫的营救和舆论压力下,李膺及其他党人被放归田里,禁锢终身。这是第一次'党锢事件'。在此之后,在建宁元年及熹平五年,在士大夫与宦官的激烈对抗下,又发生了第二次、第三次'党锢事件'。直到黄巾起义爆发后,党人才被赦免。

对'清议'和反宦官斗争的评价

'清议'虽然没有挽救东汉走向衰败灭亡,但在士大夫的仕途进退上有很大的影响。东汉选举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依靠乡间的声望。清议又是用于品评人物的风气,善于清议的人一般被认为是天下名士,他们对人物的褒扬或贬斥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人物的乡间声望。所以在'清议运动'中,太学生清议的内容,在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中,有激浊扬清的作用。但'清议'发展到后期,士大夫为了自己有高的乡间声望,开始沽名钓誉,失去了'清议'的初衷。

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与宦官之间的斗争,是官僚集团为了维护东汉的正常统治,缓和社

汉朝的反宦官斗争:从

黄巾起义

会矛盾而进行的,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的自救改良运动,而这场运动每每以士大夫的失败作为结束,则证明了东汉覆灭的颓势已经不能挽回,直到黄巾起义,才以一种自下而上的姿态打碎了腐朽的统治阶级,开始了进一步的革新政治。但是这场反宦官的斗争,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正义性,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