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收集整理古人智慧,汇合各种精华,浓缩成一个指导思想,正确的方向,给我们描绘出轮廓框架。有些治疗方法也有没有具体到那个穴位,后人通过实践填补空缺丰富充实经典。 张仲景从脏气法时论就领悟到了,金匮要略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范围缩小,子午流注学说,十二时辰、十二脏腑对应十二地支。 同样的道理,举一反三,扩展到十二个月。 周代是11月称“建子”。 殷代是12月称“建丑”。 夏代才是一月称“建寅”。 十二经络对应到月份 , 寅月对应肺经,就是一月。 卯月对应大肠经就是二月, 辰月对应胃经就是三月…… 丑月对应肝经就是十二月。 以此类推即可。 《灵枢——阴阳系日月》讲的是,足臂十二经,对应十二地支。十个手指头对应十天干。 结合素问前面的,四气调神大论,四季的调整顺应自然规律。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 每个季节分为孟、仲、季。也是一种思路。 黄帝内经里的经络走向,也有几类,比如常见的,十二正经循行,手太阴肺经从胸到手。但是,肺经的五腧穴又是从手到肘。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