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口闭口谈“情境”,你知道它的真正作用机理吗?

 ht87 2019-12-19
几乎所有的教学设计中,都有“创设情境”这一环节。
然而,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情境”对于认知的作用机理究竟是什么?
这一点在理论界少有涉及——包括“建构主义”中的4要素:“情境”排第1个,但也只是说“知识建构需要在情境中才能完成”
但为什么需要情境?就没有进一步的阐明了。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对情境的认知,仅仅局限在:“情境”的作用,就是作为课堂引入,活跃课堂氛围。——也就是说,它仅仅是个调味品而已。
其实,“情境”,是教学的必需品,而不是调味品
要想理解这一点,就必须要理解:人类的学习,是必须要基于“原有经验”的!(这个结论请参见:《学习的第一性原理,打造金课so easy》)
大家自然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经验”怎么办?
没有经验,就要马上创造一个
如何为学生创造“经验”呢?
方法只有一个: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感知、互动过程中,快速形成自己的“经验”!
所以,情境创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经验;而经验,则是学习的基石!
情境-->经验-->学习(联接),这个链条才是“情境”的真正作用机理!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情境创设,对于学习来说是必需品!
创设情境有很多种方法,如生活情境、视觉情境、故事情境、体验式情境、案例情境等。
众多老师的教学实践表明:
  • 灵活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为学生创造学习所必须的、但又是前所未有的“经验”,是高效教学的捷径!

以下为 广东佛山 刘传懿老师 在学习《学习科学》课程后,所撰写的如何创设情境、促进学习的心得:
———————————————————
我一直在思考,课堂的教学如何高效?如何高效地表达?如何高效地接受?如何高效地不遗忘?如何高效地会运用?
听了王珏老师在《学习科学》课程中讲的“语义情境化”原理,特别是“鱼牛的故事”,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王老师说:对初学者来说,学习时很大的一个障碍是学科术语/名词理解起来比较陌生和抽象。

听王老师讲这句话的时候,去马上想到我的课堂上就遇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听到我说地名,胆子大的学生会马上问:“英国在哪?密云水库在哪?……”

这些问题,真不是开玩笑,学生是很认真的在问老师,他是真的不知道英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很多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往往以为学生都应该知道。事实是,学生并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接下来,学生听课就是云里雾里,学习效果哪里有预期的好。
所以,老师要做的,真的是要先备学生的学情,并提供学生能够理解的情境,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有必要。 
以前,我觉得老师举个例子/情境,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听完课我才知道,老师举的例子/情境,从“语义情境化”的原理来看,对于理解学科术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还要很讲究才行!
情境应该是和学习目标有关的,应该是学生熟悉的和喜爱的场景,应该是有助于学习者达成目标的!
因此,王珏老师在课程里说:老师备课上课的重点工作,就是创设情境。
时代不同,学生的生活和价值观不同,学生理解的情境不同,老师必须知道现在学生的经历是什么,否则情境感就不一样。
——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深有同感!

以我自己“长江”一课的教学为例:
自己的那个年代,《长江之歌》是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自己觉得歌词内容与本节课学的长江内容非常贴近,用来引入教学正好。
原以为,学生听到这首歌后,会引起共鸣并唱起来
但事实却是:学生完全没听过这首歌,都是第一次听,更不用说引起共鸣了。
正是因为书本、语言、学生自己都是不擅长营造情境,所以师就要善于营造情境

举个例子,我在《地球仪-经纬网》的教学中是这样营造情境的:
经纬网是个重要的知识点,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的生活中完全不需要使用经线纬线的概念,也不知学了有什么用。
但我一问学生:是否用过手机里的“导航”
很多学生纷纷说:听过,用过,
我就告诉学生:手机里导航的原理,就是现在正在学的经纬网。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经纬网这么有用
接着我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去过电影院吧?”
学生答:“去过”。
“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学生马上说:“票上有座位号啊,找到第几排,第几列,就找到了。”
我告诉学生:“经纬网的原理,就类似于电影院找座位,一条横线,一条竖线,两条线交叉,就是唯一一个点。
我又马上用教室里的座位举例子:第一排第一列的同学举个手……通过教室座位的确认,再次加深经纬网知识特点的认识。
经纬网的知识虽然比较难,但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航、电影院找座位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觉得知识有用,且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可以作类比,学生立马觉得经纬网并不难
正象课程里所说:想讲好学科术语/概念,必须要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鲜明的经验、留下深刻的表象。
不循循“情境优先”原则,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
在王珏老师所阐释的“情境的作用机理”中,刘老师所使用的“类比法”,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类比”的作用机理如下:
  • 学生之所以理解知识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比较困难(谁会听到“纬线”就会想到横向线条呢)!

  • 而采用“类比”法,则是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中,找到一个具有类似关系的事物,学生借助于该熟悉的事物,映射到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就会比较容易了。

因此,“类比”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