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位太极拳爱好者必须收藏的太极拳史

 阿金大大 2019-12-19
【寻源追踪历代太极拳功传承概略】
第二篇 《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据宋远桥家传的古谱《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所载,太极十三势的名目为: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鹅晾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抱虎推山、揽雀尾、肘底看拳、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鹅晾翅、搂膝拗步、海底珍、山通背、拨山捶、退步搬拦捶、上势揽雀尾、单鞭、云手、高探马、左右分脚、转身蹬脚、进步栽捶、翻身拨山捶、翻身二起脚、披身踢脚、转身蹬脚、上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抱虎推山、斜单鞭、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单鞭、云手、下势、金鸡独立、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鹅晾翅、搂膝拗步、海底珍、山通背、上势揽雀尾、单鞭、云手、高探马、十字摆莲、搂膝指裆捶、上势揽雀尾、单鞭、下势、上步七星、下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上势揽雀尾、合太极。

从以上名目可以看出,杨家所传的太极拳也是来自三丰祖师这一传承的,历经七百来年,其名称与次序至今基本不变,这不能不说是太极文化传承的一个奇迹。

唐代太极拳功传人除许宣平外,尚有一位杰出的祖师,叫李道子。道子系江南安庆人,所传的太极拳功名“先天拳”,亦名“长拳”,江南宁国府泾县人俞清慧、俞一诚得其传承。李道子到宋代时跟程颐的弟子游酢成为莫逆之交,到明代时曾住武当山南岩宫,平时不吃熟食,只吃麦麸数合,所以又称夫子李。平时见人不说别的,只说“大造化”三字。宋远桥的上祖曾与泾县俞家相往来,才知俞家所习的先天拳跟他家所习的三十七式都是一样的太极拳,也知道俞家得自唐时李道子的传承。到明时,宋远桥跟俞家后人俞莲舟游武当山,遇见了蓬头垢面、长发及地的夫子李,夫子李故意用言语激俞莲舟,俞莲舟上前对着夫子李就是一捶,没想到拳未及身,自身已被抛起数丈高,幸亏落下并未伤到筋骨。这时夫子李问他是否认识俞清慧与俞一诚,俞莲舟这才醒悟,原来夫子李是他上祖的老师,于是赶紧跪拜。夫子李说他在此地已有几十年不说话了,现在见到俞莲舟真是大造化,于是将秘歌授予他,歌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以上据宋谱所记,但据吴图南先生考证,宋远桥等人所见之夫子李与唐代的李道子不是同一个人。此处有待进一步查考。)授秘歌虽短,但将炼太极的目标、达到的境界、修炼过程中的体证全都揭示无遗,可以说是太极拳经中之拳经。俞莲舟得到夫子李点化后,不但无敌,而后亦得全体大用。

唐时除许宣平、李道子外,尚有一位胡境子,不知姓氏,是宋仲殊的老师。宋仲殊是安州(今安徽安庆)人,游姑苏台时曾在柱上倒书一首绝句:“天长地久任悠悠,你既无心我亦休。浪迹天涯人不管,春风吹笛酒家楼。”仲殊又传殷利亨,其太极拳名曰“后天法”,也是掤捋挤按釆挒肘靠,虽然势法名目不同,但功用是一样的,就如一家人分居各有所为一样。其留传的后天法目为:阳肘、阴肘、遮阴肘、肘里枪、肘开花、八方捶、阴五掌、单提肘、双鞭肘、卧虎肘、云飞肘、研磨肘、山通肘、两膝肘、一膝肘。

从名称看,后天法是重技击实用的,但其根本却无二致。

宋远桥为使后代学者不失其本,特将所传承的太极拳功的源流、支派、名称及经论与歌诀等记录成册,在家内留传,又遵先师之命不敢妄传,特于拳谱后载“此书十不传”:“一不传外教,二不传无德,三不传不知师弟之道者,四不传收不住的,五不传半途而废的,六不传得宝忘师者,七不传无纳履之心者,八不传好怒好愠者,九不传外欲太多者,十不传匪事多端者。”

正因为历代得太极拳功真传者都不敢妄传,所以社会上一般人是不知太极拳功的传承情况的。清光绪末年(1908年),吴图南先生得友人张熙铭所赠的古谱《太极功》,并抄送六本分赠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寿、纪子修,此抄本后经辗转传抄,后人对历代太极拳功的传承情况才普遍有所了解。
“一道”太极 道道不清的传统内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