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题的情境化表述需要提升阅读能力

 新语文速效提分 2019-12-19

试题的情境化表述越来越明显,依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比如全国、、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1题统一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把抽象化的理论、公式和试题呈现出来,更加符合考生的生活情境。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阅读的文字量大大增加,要求考生的阅读能力也要相应地大大提高。

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体要实现这种结果就需要借助文字等手段进行描述,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我的一位学生在一模考试中生物考了满分,后来我问题为何生物考了满分?有什么秘诀,学生说,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就是阅读能力提高了,能够读懂大段大段的生物文字试题了,其实理解文本,题目的难度并不大,自然而然就会做了。我觉得学生说的有一定道理。许多大段文字试题表述的试题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考生阅读能力太低,甚至都没有勇气阅读这些文段就放弃了。因此阅读能力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考试结果。人就甚至认为,阅读能力差就等于做不完试题。

过去一直期待的“高考变革”2019年真真切切地走进了现实,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在文字阅读量明显增大方面。所有题目都在指向了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 阅读能力。在语言文字应用部分的17一19小题,3道题由原来的独立客观选择题变为整体文段下的选择题,整体文段即为增加的阅读文字。文学类文本阅读增加1分,由14分变为15分。多出的1分加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5题,第5题主观题由5分变为6分。分值变化,体现出命题人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重视,也启示我们应该更加强调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更重要的是,从2019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法:“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来看,课外阅读真正进入了考试之中。其实,早在2017年1月10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就已经公布:北京高考语文首次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这六部名著纳入必考范围。这几本课外名著正是今年高考微作文的这几本。虽然名著高考一直在考,但以前不过是问问作者、年代等“背诵题”,即便考生不阅读这几本书,只要记一些要点就不会太丢分。然而面对今年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真正阅读过这些名著,是不可能回答好这些有深度的问题的。

试题的情境化是接近学生生活的最好的方式,再加上试题分值的倾向和课外阅读的深度考察都要求考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