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在这次公益战略研修班/共创会结束的时候,每位参与者,都能拿出一份让他们的老板、理事会、资助人总体上认可、且具有操作性的东西,包括:3-5页的年度公益战略的框架,15-20页PPT的执行计划——这不太容易做到,但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张利(业擎社创中心管理合伙人) 公益战略制订的问题 复杂的问题、复杂的人、陷在业务思维和多方掣肘中的公益经理人 公益组织(或者项目)的战略计划,拍脑袋攒出一份很容易,但要做到有操作性且让理事会、资助方满意,就相当的不容易了。 首先,公益事业本来要解决的就是这个社会中,因为各种原因,积累下来的复杂问题。形式上做得好看容易,真的要解决问题,需要对国家社会结构和具体社会议题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体制机制和人性的有效把握,这真的不好弄。 其次,利益相关方太多,价值观各异。出钱的人提要求自然无可厚非,主管部门要求照章办事也必须尊重,偏偏还有许多相关不相关的人都要过来说几句、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和高见。 然后,更重要的是:公益经理人普遍是实务出身、项目起步,思维一定程度局限在项目经理的操作层面,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不足。偏偏公益事业就是一个需要全局性思考、系统性统筹的事情,项目经理的思维是不够用的,需要的是类似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制订有效公益战略的思路 关注公益事业实施主体的价值和机制,像个首席公共事务官那样思考 公益战略,谈的从来就不是“公益”需要什么“战略”的问题,而是如何“战略地”通过“公益”实现老板们希望实现的“社会价值”的问题。尤其当你不是公益组织、部门、项目的实际出资人和主导者,更多的是一个公益经理人的时候,不管你背后的是企业老板或高管、社会精英组成的理事会、还是上级党政机关。 所以,比起“公益战略”,我们更愿意将其表述为“战略公益”。公益承载的是公共价值,但公益的实施主体仍然是私权利主体。在讨论如何有效地实现公益之前,我们必须理解:承载我们的“社会目标”的“公益事业”,对于其实施主体的价值和功能是什么,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比较稳健和有效地设计相关公益产品、制订公益战略、以及细化相关的工作计划。 基于以上认识,对于公益经理人制订公益战略和设计公益业务,我们的总体建议是: 1.自我定位:“公益经理人”而非“公益人”。公益经理人首先是个职业身份,你不能首先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公益人”,那是你作为个体的社会人属性;你应该先基于自己职业人属性,把自己定义为公益方向上的“经理人”或者“企业家”,至于是走“公共事务官”的路线,还是“社会企业家”的路线,根据你所在机构的情况而定。 2.价值追求:社会价值与组织价值相一致才是可持续的公益。不谈社会价值是不对的,但只谈社会价值也是不对的。你必须理解到,只有社会价值符合组织价值,在实现的公共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组织的主体性价值的情况下,这个事业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这个主体可能是独立的公益组织、也可能是企业的公益部门、或者是相关的党政部门。 3.思维方式:系统性思维,而非事务性思维。战略要考虑的是一个组织和部门,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目标、体现功能、顺利开展工作,并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战略韧性。这需要公益经理人在立足本机构、本职位的立场的基础上,系统性的理解和把握整个公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逻辑,在此基础上,设计最适合自身的公益战略和业务。 4.知识技能:MBA和MPA的知识都要掌握一些。总的来说,公益组织的经营管理是个技术活儿,基本的技能仍然是管理学的专业范畴,绝大部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实都是MBA教的那些东西。同时,由于公益领域的公共性的价值追求和复杂的利益相关方,它又一定程度上需要了解一些MPA的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它还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一般性原理,才有助于更好的整合各方面的不同的价值主张和思维方式,推动工作有效的开展。 5.生态意识:要有点社会资本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是一个结构,目标能不能达到,事情能不能做成,不只取决于你或者你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足够优秀,还需要与此相关的利益相关方认可你和支持你。说得庸俗点就是需要有“关系”或者Social Network,说得体面点就是需要有“社会资本”。有效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其相关业务、价值和制度的连接,形成一个生态体系,处在这个生态体系中,机构的战略目标和项目开展,才能顺利的实现。这需要一定的生态规划,或者社会资本管理。 业擎社创想要做些什么 为公益经理人赋能、赋权、搭建公益产业生态 1.CPO圆桌会(0.5天)(免费) 目标是通过1-2年时间的系统培养,将参与者培养成为相关公益组织、公益领域的专家型高级经理人,并搭建相关的政社企三方共建的生态体系,为学员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提供平台化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