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某将领为了守城,发明一种武器,却成为天下第一“暗器”

 思明居士 2019-12-19

《三国演义》中,关羽刮骨疗伤让人佩服他的毅力。也有不少人质疑,在历史中华佗这种刮骨疗法,根本不可能有效,而且这个桥段,也是罗贯中先生人为编纂的。可是关羽身中的毒箭,其实早在东汉初期就已经被发明,而发明它的人,是一位叫做耿恭的将领。只不过耿恭发明毒箭,完全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却没想到,毒箭逐渐成为日后,让人闻风丧胆的第一“暗器”。

东汉某将领为了守城,发明一种武器,却成为天下第一“暗器”

​喜欢看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朋友,应该会了解,江湖中人最不耻于打斗之时使用暗器。俗语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比如。暴雨梨花针、袖中箭,这些都是藏在身上非常小巧的机关暗器,内藏浸染剧毒的箭,一旦射中目标那么非死即伤。所以毒箭变成为冷兵器时期,最有杀伤力的一种暗器。这种凶器,早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被发明出来。

东汉某将领为了守城,发明一种武器,却成为天下第一“暗器”

​公元75年,北匈奴单于率领2万精锐骑兵,向金蒲城(新疆吉木萨尔地区)进发而来,彼时金蒲城守将乃是大将耿恭。由于北匈奴单于分左右两部前后夹击,因此耿恭腹背受敌,并且他派出去救援的300人全军覆没。甚至在金蒲城中,耿恭手下差点哗变,还要闹到吃人的地步。因此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耿恭不得以率领剩下的剩下的士兵,登上城头抗击敌人。并且用毒药涂上箭矢。

东汉某将领为了守城,发明一种武器,却成为天下第一“暗器”

​据说,耿恭使用一位叫做“附子”(金蒲城特产)的毒药,只要中箭伤口当即溃烂,很快便毒发身亡。所以耿恭使用毒箭射杀多位匈奴人之后,赢下著名的“金蒲城之战”。有不少朋友会问了:“2万匈奴人,难道会被小小的毒箭,吓得屁滚尿流吗”?其实并不然,匈奴骑兵被这种毒箭射中以后,可能当时并没有毒发身亡。但是,按照匈奴人剽悍的习性,他们中箭以后会马上投入作战。稍微有点运动常识的朋友应该清楚,我们平时运动遇见小的伤口流血时,肯定不能立马剧烈运动,而是要坐在地上,防止血液流动加剧。

东汉某将领为了守城,发明一种武器,却成为天下第一“暗器”

​同样在中毒箭后如果剧烈运动,马上投入作战,会让毒性发作得更快。再加上古人较为迷信,他们觉得身边的同僚无缘无故倒地而亡,似乎是上天的神灵在庇佑东汉。所以匈奴人便不敢大举进攻,马上调转马头回到漠北草原。耿恭经此一战后扬名漠北,还得到汉明帝的赏识和重用,因此毒箭便在此时流传开来。直到三国时期,东吴蜀汉曹魏来回厮杀中,使用毒箭伤人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到了宋朝和明朝,毒箭的制作方法逐渐流落至江湖。在不少农民起义中,毒箭也成为他们的作战工具,尤其是在刺杀活动中,毒箭更是成为闻风丧胆的暗器之一。

东汉某将领为了守城,发明一种武器,却成为天下第一“暗器”

​历史总是有很多的巧合性,想必毒箭的发明者耿恭,或许也没预料到,他为了自保发明了这种御敌手段,却成为日后大家闻风丧胆的暗器之一。根据《汉书》记载,耿恭在“金蒲城之战”后,虽得到重用,但是他与伏波将军马援次子马防素有间隙,马防因为一件莫须有的罪名,弹劾了耿恭的。这位忠心耿耿的名将,返乡途中一命呜呼,也是让人不甚唏嘘。

东汉某将领为了守城,发明一种武器,却成为天下第一“暗器”

​所以关羽到底有没有刮骨疗伤,笔者并不清楚。但是我却清楚的知道,三国时期已经有了毒箭,而且被大规模的运用于军队当中,因此,关二爷也完全有可能中毒箭。甚至笔者觉得,或许那些江湖上的刺客,都要尊称耿恭一声“祖师爷”,若不是耿恭发明了毒箭,他们就会少了一个重要的杀敌手段。

参考文献:汉书、三国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