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以道心的“三重”境界修行,便是超越世俗的智慧

 昵称32901809 2019-12-19

庄子:以道心的“三重”境界修行,便是超越世俗的智慧

01

以道心看待这个世界,就会有一种通透和豁达,以道心去容纳这个天地,更有一种觉悟与从容。

庄子的“道”是一种无限性,是一种逍遥心,是一种不局限于世俗之内的通透。即便居于生活之中,人生也能够有出世之外的逍遥,这便是道,这也是最好的一种道心。

就如同在生活中,很多人明明拥有着富贵与平淡美好的人生,但是总看不到自己拥有的一切,不断的抱怨着这个世界。

更甚者,无端在恐惧着人生的生死,给自己本来岁月静好的时光,增添了许多叨扰和苦痛,这就是被俗世表象所遮掩的内心,看不到表象之内本身的万物之道。

庄子:以道心的“三重”境界修行,便是超越世俗的智慧

古人云: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世上的人因为被俗世表象的名利浮华所束缚,所以动不动就说“人生是一个苦海”,但是却不知道这个世界白云映着青山,流水不断,群石林立,鲜花伴着鸟儿鸣唱,山谷伴随着樵夫高歌,这都是人间圣地。

人间并非凡俗之地,人间也不是苦海,说人间是苦海的人,只是因为自己内心没有通透,这就叫没有道心。

一个人内心被俗世表象所迷惑的时候,看到的都是苦海,只有心清静了,才能脱离苦海。

佛家所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个“岸”在哪里?是从自己内心去寻找。

庄子:以道心的“三重”境界修行,便是超越世俗的智慧

庄子说:“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庄子提到一个概念叫“撄宁”,所谓“撄宁”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保持心境的一个宁静。

心静了,外在自然也就静了,这就是道心。

有一天南伯子葵问女偊:“你的年寿很高,为什么面色像孩童一样?”

女偊对他说:“我得道了。”

南伯子葵问她:“道可以学吗?”

她说:“不,不可以,你不是学道的那类人,道需要具备圣人才智与道心,才可以完全的悟道。”

那么庄子表达的悟道的过程是什么呢?

女偊说:“三天之后,已将天下置之度外,我又持守道;七天之后,又能将外物置之度外,将外物置之度外之后,持守着道告诫他;九天之后,又能把生死置之度外。这个时候心境就像早晨一样,心境清明洞察,就可以感悟绝对的大道,这个时候就能超越古今,进入没有生死的境界。”

庄子借由“女偊”的口中说出的一个概念,叫“三重境界”

所谓“三重境界”就是先把天下置之度外,然后把外物置之度外,最后把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就能进入“没有生死”的境界。

庄子所说的“没有生死”真的没有吗?当然不是,人有生就有死,这个是自然规律。而庄子的这一种夸张的说法,就是表达修养内心之后的境界,能够摆脱生死恐惧以及对于身体惧怕的这一个感悟之中。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本来身体非常健康,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总担心自己生病了,而且特别的恐惧,背负着特别沉重的心理负担,本来没有病,后来真的被自己吓出来了问题。

有一个老教授就说:“很多人身体不舒服都是被自己吓出来的,重病以及死亡都有可能因自己的精神极度恐惧和紧张而引起。”

庄子:以道心的“三重”境界修行,便是超越世俗的智慧

而庄子所说的这一层境界,就是我们达到了道心之后,摆脱的不光是自己对于俗世的困扰,不光是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开心的因素,还能够让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摆脱对于身体的担忧,对于死亡的恐惧。

同样是人生几十年的时光,有的人活得豁达坦然,即便是离开的时候也会有一种从容与道心,但是有的人一生都沉浸于惧怕之中,反而降低了自己的寿命。这就是没有通达古今,更没有超越生死的迷惑了。

庄子所提的撄宁概念,就是道的一个别名,是感悟到的过程,也是感悟道的结果。

庄子:以道心的“三重”境界修行,便是超越世俗的智慧

庄子所说的是由一个过程来体悟道,最后才能修成正果,这一个过程也就是三重境界,抛开自己对于外物、天下、生死的种种困扰,以道心去面对这个世界,更有人生的一种轻松和坦然。

文|国学书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