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

 历史探奇 2019-12-19

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

——记2017年故宫博物院哥窑学术研讨会结论商榷

汤育智

 

【摘要】:据文献记载,哥窑和官窑北宋和南宋皆有,后世多有仿制,有正窑口和付窑口,一般北宋官窑是修内司,南宋赵构兵败至杭州建立南宋政权,传承北宋的窑工技术在凤凰山的老虎洞和郊坛下建立窑址,胎土以含铁量高的紫金土,和北方河南黄河旁带黄土砂质的石灰碱胎土不同,哥窑亦按记载为河南郑州至开封一带,黄河多次改道后埋于地下,因尚未出土大量的物证,固引来出生地在河南或浙江之争

【关键词】:哥窑,窑址,河南或浙江,研究探讨

 

.古代文献记载

“传世哥窑”指流传有序的并非出土的“哥窑”器。它的釉色多为炒米黄,也有灰青;纹线为黑黄相间,俗称“金丝铁线”;以支钉支烧,器型仿青铜器居多。由于此类器物仅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有少量收藏,并未见于官方挖掘的墓葬出土,且未找到窑址,故被称为“传世哥窑”。

1.明·陆深的《春风堂随笔》1是最早对“哥窑”的产地、产品特征进行具体描述的文献。据《春风堂随笔》载:“哥窑浅白断文,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处州之龙泉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2.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胡宗宪、薛应旗修的《浙江通志》【2】记述了相似的内容:“(龙泉)县南七十里曰琉华山……,山下即琉田,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于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是曰哥窑,弟曰生二窑……”。文中“琉田”即今日龙泉大窑一带。

 3.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浙江杭州人郎瑛的《七修类稿续编》卷六《事物类》【3】二窑条载:“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薄,油水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文,号百圾破,龙泉窑至今温处人称为章窑。” 类似哥窑在龙泉的记载还见于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蓝浦的《景德镇陶录》等。

古代文献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所谓的“传世哥窑”四字,也没有具体描述所谓“传世哥窑”特征的任何文字,综合明清两代的主要文献,凡明确指出哥窑年代的文献均记载为宋代。学术研究的争论,使得“传世哥窑”与浙江窑口、河南窑口何为真正的“宋哥窑”这个问题成了“谜”一样的学术难题。

二,认定背景资料:

1.否认与龙泉有关。199210月,上海博物馆曾在上海举办了“哥窑瓷器学术座谈会”,来自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40余人应邀参加了会议。举办者的目的是希望借助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元、明时期的墓葬发掘资料,试图搞清“哥窑”的真正面目。会上,专家们认定“传世哥窑”为“哥窑”的标准器,关于哥窑瓷器的产地,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杭州、二是龙泉、三是河南地区。这次会议基本否定了“龙泉哥窑、弟窑”之说,认定龙泉出土的黑胎青瓷为仿官窑产品而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无关。

2.也非凤凰山窑址。1996年秋,杭州凤凰山与万松岭之间发现了老虎洞窑址。1998年至2001年,杭州市考古所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据发掘者称:“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说明,杭州老虎洞窑址不但是一个与南宋官窑密切相关的窑场,而且还是元、明、清多处文献记述的'哥窑’之产地。”“在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中确实也烧一类类似传世哥窑特征的器物,所以当时有专家提出这个是否真正的哥窑。”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研究员认为,这是文献记载的元末新烧的、仿宋代哥窑的产品,老虎洞窑址并非宋代哥窑窑址。但这样的结论也遭到了不少专家质疑。

3.不懈地寻找证据。自20069月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元至明代龙泉窑瓷业生产的主要聚集地——小梅镇大窑村枫洞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2010年下半年起,他们又对龙泉查田镇溪口的瓦窑垟等10多处窑址进行了发掘、调查和科研。

4.认定为龙泉窑址。《光明日报》还在2012111403版中发表:“神秘的哥窑就在浙江龙泉” 认为在119日召开的2012年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上,被誉为“五大名窑”中谜团最多的哥窑终于有了新定位——依据近年来对龙泉黑胎青瓷的考古发掘成果,20余位国内专家论证后认为,古文献中记载的哥窑就在浙江龙泉,由此看出对宋代哥窑窑址的认定带有“偏执”。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秘书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表示,关于哥窑产地,绝大多数文献都是围绕着龙泉展开的。考古发现的龙泉黑胎青瓷与传世哥窑特征尚有不完全相符的情况。专家们希望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推动哥窑问题的深入研究。

5.认定为凤凰山窑址。此次“哥窑学术研讨会”,综合目鉴、科技测试、田野考古资料,将典型传世哥窑瓷器的年代定为南宋,烧造地址在杭州凤凰山一带。

三,学术观点探索

笔者先后多次到河南考察窑口和查阅很多资料后认为:20171114日,故宫博物院召开了哥窑学术研讨会。这是故宫博物院宋五大名窑研究,继钧、定、官、汝窑之后,最后一个宋代名窑的集中讨论,故宫博物院哥窑学术研讨会研讨会虽然云集很多博物馆研究员和展示很多馆藏,会议也对研讨结果做出定论,认为“传世哥窑”与“南宋官窑”关系密切,其烧造年代下限为南宋、烧造地点就在杭州凤凰山地区4。否认了上述窑址在龙泉的说法,窑址在河南的说法没有提及,笔者认为此结论值得商榷。

同时笔者赞成泰斗耿宝昌先生认为源于清宫旧藏的60多件传世哥窑的研究(其中有20件为孙瀛洲先生旧藏),总结出对传世哥窑的识别特征:

1)黑胎或深色胎(2)器型仿青铜器(3)紫口铁足(4)乳浊釉、釉面失透、如粥皮、釉面油腻、器物口沿常有一道较厚的釉层,俗称釉环”(5)金丝铁线的观点。

故宫研究员吕成龙先生认为传世哥窑在胎、釉元素构成与杭州地区南宋官窑较为接近,而与龙泉、明清景德镇仿哥窑瓷器差别显著。综合目鉴、科技测试、田野考古资料,将典型传世哥窑瓷器的年代定为南宋,烧造地址在杭州凤凰山一带。陈克伦先生认为上海博物馆藏传世哥窑的产地也是杭州老虎洞地区而非龙泉地区。总的来说,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互为佐证。景德镇陶研所江建新先生在谈景德镇明初出土仿哥釉瓷器中,指出明代御窑厂仿哥器物的存在,说明宋哥窑瓷器在明代深受帝王与宫廷重视,为“传世哥窑”出处研究又往前迈了一步。

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

1哥窑学术研讨会投影资料

1.靖康之变北宋兵败沦亡,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宋”政权,至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府(今杭州)建立南宋政权,传承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的窑工技术,在皇城遗址凤凰山的老虎洞设立窑口有修内司和郊坛下两个,胎土以含铁量高的紫金土,和北方河南黄河旁带黄土砂质的石灰碱胎土不同,哥窑亦按记载的预计在河南郑州至开封一带,据相关资料记载,自古黄河泛滥成灾曾多次改道后埋于地下,故尚未出土大量的物证,而离汝州不远的鲁山段店也有很多窑口在生产哥窑和汝窑,这样最早哥窑的出生地是在河南或浙江?北宋或南宋?

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


2故宫传世哥窑牡丹式洗【5】和民藏“哥窑”六菱瓶底部

2.在河南省博物馆也有馆藏哥窑实物,在河南段店田野也发现很多哥窑的瓷片,段店大多烧煤,其窑温比较高,胎釉结合比较致密,胎和釉面薄且玻璃质感强。鲁山段店窑是古代烧窑遗址,入选国务院遗址保护单位。当地盛产煤炭、铝矿石、白土等,而且石龙河穿境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烧窑优势,历来就被官府所重视。因其窑群规模宏大、烧造历史悠久、烧制时间为唐、五代、宋、金、元代,生产品种繁多,包括花釉瓷、汝、官、哥、钧、定及三彩、黑釉、宋青花等各种类型瓷器。各种瓷片遍布广阔田野、房子、城墙,包括哥窑瓷片。可见段店窑口也有烧哥窑,说明在北宋时就有哥窑的烧制。

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



3 笔者到河南博物馆及汝州几个窑口考察资料

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

4民间私人藏品,哥窑金丝铁线

3.浙江不仅有上述两个窑口,还有称为弟窑的龙泉窑,由于胎釉差别太大应和哥窑出生地搭不上钩,那只剩下河南和杭州凤凰山老虎洞修内司窑口,而河南的北宋修內司官窑的胎土成份和哥窑的胎土相对比较相似,底部都上了一层护胎釉煅烧后形成铁足,使用中磨损容易露出胎土本色,和南宋紫金土的底足有所不同,哥窑黑金开交叉细片,官窑小器开大片居多,哥窑瓷器以米黄哥为主还有灰胎,釉质厚实亚光居多,胎体带灰黄色砂质气泡呈聚沫揽珠。

4.如果北宋哥窑认为是在杭州,那么就是颠覆以前史料记载;既然认为北宋就有哥窑,那就应该从河南北宋首府开封开始研究。从现存的馆藏哥窑研究开始,即使南宋的凤凰山老虎洞有修内司哥窑,或者在郊坛下还是在龙泉那只能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窑口,不能推翻北宋有哥窑的结论,即使目前窑址没有找到,总有找到时,这一代解决不了可以留给下一代研究,不能轻易下定论。只能认为南宋也有生产哥窑,而不能把馆藏的“传世哥窑”全部当成南宋老虎洞哥窑。笔者不禁要问:北宋有哥窑吗?

为此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沈岳明认为,“在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中确实也烧一类类似传世哥窑特征的器物,这是文献记载的元末新烧的、仿宋代哥窑的产品,老虎洞窑址并非宋代哥窑窑址。这个结论笔者表示认可,南宋哥窑应该是南宋至元代“北宋哥窑”的仿品,和北宋哥窑只能说是传承关系而已。

著名考古学家赵青云先生也赞同“传世哥窑”窑址在河南一带。

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


5郊坛下和老虎洞官窑窑址【6

四,两宋哥窑异同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观察,笔者认为1.北宋的哥窑和南宋哥窑的共同特征是烧制后形成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黑线从胎里泛出,黄线自胎釉交界中泛出,从而可以否定弟窑金丝泼茶水、铁线泼墨水的不正确说法,器物表面同为亚光。2.北宋的哥窑胎质为灰中带黄、没有南宋的致密,敲起来的声音为木声,南宋的哥窑胎质致密含铁元素较高,敲起来呈钢声。3.从重量看,北宋的哥窑比南宋的轻,南宋哥窑的压手感更强,4.北宋哥窑的底足有涂一层护胎釉(化妆土),煅烧后形成铁足,南宋的底足自然形成铁足经常可以看到红色的火石红(氧化铁),5.北宋的哥窑紫口比较不明显,南宋的胎为紫金土含量高故紫口比较明显,6.器物呈现的微观特征是聚沫揽珠式鱼蛋状气泡,7.器物老化痕迹:白斑、胎釉融合、变色泡明显(图4),8.哥官不分更多的是指南宋窑口。

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关于哥窑研究的最新成果认定结果刍议


6,哥窑底足垫沙烧制有脱皮、铁斑现象,釉面老化气泡变色、白斑,铁线中释出铁汁

五,笔者研究结论

个人观点:此次会议展出的“传世哥窑”似乎更符合河南窑口之特征,此次研讨会把它们定为南宋哥窑是否有点牵强?再者既使南宋时期战火不断,北方的窑工也要继续生存,没有被毁的窑厂窑火不会中断。学术结论是严谨的,一旦认定错误会颠覆和改变历史,还可能误人子弟,所以不能轻易下定论。学朮界争议不断的哥窑窑址,就是因为官方至今找不到窑址出土,只有存世品,只能从“存世哥窑”的胎釉等成分、烧造工艺、年代传承分析认定。虽然此次研讨会阵容宏大,权威大腕云集,但得到的结论却是难以服众。建议学者们把思路展开,各抒己见、努力寻找证据,以事实说话。相信通过文博人员和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共同努力,真相总会有大白的一天。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  明·陆深的《春风堂随笔》

2  胡宗宪、薛应旗修的《浙江通志》

3  浙江杭州人郎瑛的《七修类稿续编》卷六《事物类》 

4  20171114日,故宫博物院召开了哥窑学术研讨会资料

5  故宫传世哥窑牡丹式洗资料

6  大威德基金会馆藏品资料

 

 

(作者:汤育智1963.4高级经济师,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国家认证艺术品高级鉴定评估师、古陶瓷鉴定师,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福建省综合评标专家,漳州开漳历史纪念馆特约顾问,香港隽艺文物研究会专家,厦门古代艺术品研究会副会长兼瓷委会主任,云霄县收藏家协会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