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于射礼的酒令文化·投壶

 盟府秘阁 2019-12-20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而且也是古代宴会上的一种礼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由于投壶活动是一种分输赢、决胜负的游戏,所以在古时,这项礼制或娱乐往往会渗入一些政治斗争的色彩。《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公元前531年,晋昭公即位,齐景公、卫灵公、郑简公前去祝贺。晋昭公设宴,席间举行投壶游戏。晋昭公先投,晋臣荀吴致辞说:“有酒如淮水滔滔,有肉如水中小岛。我们 国君若一箭投中,要做各国的盟主。”晋昭公果然一投而中。齐景公很不高兴,因为齐国也是一个大国,岂能屈尊晋国之下,便在投壶前自己致辞说:“有酒如渑水流长,有肉如堆成山岗。我若一箭投中,要替代贵国盛强。”随后也一投而中。这庆贺宴会竟成了剑拔弩张的“鸿门宴”。

秦汉以后,它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史书《西京杂记》中载:“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代矢不用棘也。”在河南南阳汉画馆中珍藏着一块刻有投壶场景的画像石。源于射礼的酒令文化·投壶

             汉·投壶画像石

  这块投壶画像石刻40×130厘米,采用了简洁的手法,就把投壶这一生动情景描画得惟妙惟肖。画像中部一壶一酒樽,壶内有两矢,樽内有勺,在鼓乐声中,宾主二人正抱矢投壶。投入壶中的为胜,投不中者为输,对输者要进行罚酒,由旁边的司射裁判。图左那个彪形大汉、似已服输饮酒过量,醉醺醺的软瘫地坐着,面部表情难受而被人搀扶离席,中间的二人跪坐两旁,一手怀抱数只矢,一手执一只矢,以壶口为目标,全神贯注,用矢投入。

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特别是三国时期一个叫邯郸淳的人写的《投壶赋》,将投壶者们身手不凡的投技和妙趣横生的场景描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宋司马光《投壶新格》一书“夫投壶闹事,游戏之类,而圣人取之以为礼……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 《投壶新格》一书,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其中反映了射的多样化演变和礼制形态向游戏娱乐活动的渗入。

源于射礼的酒令文化·投壶

         宋·投壶示意图

   宋代以后,投壶游戏逐渐衰落下去,不再像汉唐那样盛行,仅断续地在士大夫的酒宴中进行。

民国时期,军阀孙传芳倡导尊孔复礼,拉拢一些知名学者行投壶之事,章太炎也列名其中,鲁迅先生因此表示不满,以为是“既离民众,渐入颓唐”的征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照他看来,投壶是脱离民众的士大夫阶层的风雅之事。
        
其实在古时,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就很普遍。在明清小说中,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都玩此道,《金瓶梅》十九回中,有西门庆与应伯爵以及李桂姐等在“院子内投壶耍子”的描写;《镜花缘》里的那位“乌投壶”,能玩出“苏秦背剑”、“鹞子翻身”、“朝天一炷香”、“张果老倒骑驴”等许多花样,可见这种游戏在民间的普及程度。

源于射礼的酒令文化·投壶

    CCTV《鉴宝》节目中展示的明代铜投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