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人物】从开封走出的京剧艺术家--景荣庆(上)

 cxag 2019-12-22


2009年8月1日景荣庆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可谓是为京剧事业贡献了一生,从小在科班学艺,出科后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直至耄耋之年。

景荣庆,原名景端成,原籍河南开封,生于1925年7月31日。其祖上为“汴绸”富商,是开封有名的大户人家,后逐渐落魄。7岁时随父母来到京城,9岁时其母病故,父子相依为命,他自幼酷爱戏曲,曾学河北梆子老生,由于天资聪慧,不满10岁即以“小客串”演出了《南天门》《桑园会》《三疑计》及《小放牛》等戏极受赞誉。当听说有人保荐他进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时,他乐得连觉都睡不着,恨不得马上进戏校学戏。谁知那位“介绍人”因得罪当局出了事,小端成的幻想成了泡影。为这事他整天耷拉着脸,吃不下睡不着,无奈中的父亲只得带着他去戏校硬考。报名时老师问他学什么行当,他说是学老生,当问到想学谁时,回答“梅兰芳”,又问喜欢唱什么?他竟脱口而出“窦尔墩”。在场的人全乐了——您想,学的是梆子,报考的是京剧老生,喜欢梅兰芳,会唱大花脸——全对不上号!就这样未能录取。不然应是戏校德、和、金、玉、永的“金”字科的学生。他没有因此而气馁,经过两年的刻苦练功,于1938年终于跨进了这座艺术殿堂,被排在“永”字班里学习武净,并改名景永成。

在校三年抓紧练功向傅德威学了 《铁笼山》《艳阳楼》;向萧德寅学了《通天犀》《 钟馗嫁妹》;向洪德佑学了《金沙滩》等,他不仅得继于这三位师兄,还从陈富瑞学了《盗御马》《丁甲山》等。1941年中华戏校解散后,又于光华社得沈三玉教益。

《长坂坡》饰演的曹操

1942年,经宋富亭介绍转入荣春社,改名景荣庆。

在荣春社曾受益范宝亭、丁永利、苏连汉、陈富瑞、宋富亭、孙盛文、侯瑞春等众多名师。还学会了《醉打山门》《火判》《刺虎》及《安天会》的李靖,《金山寺》的法海,《奇双会》的李奇等,打下了坚实的昆曲基础。范宝亭还把自己的杰作《通天犀》为他重新“下挂”。离开荣春社后,又得到侯喜瑞、郝寿臣、钱宝森、李洪春等的教益。学了侯派的《阳平关》、郝派的《除三害》、钱派的代“接剑斩狐”的《青石山》等,受益颇深。能饰架子花的曹操、张飞、李逵,也曾演铜锤的包拯、姚期,还能武净的青面虎、典韦、杨七郎,亦能毛净的 钟馗、火判、周仓等人物。是位难得的文武兼能、昆乱不挡的全才。过去靠唱戏养家糊口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景荣庆能戏百十余出,他跑过野台子,搭过散班,也做过班底。在天津做班底时,曾为裘盛戎傍演《刺王僚》的专诸、《白良关》的尉迟宝林、《连环套》的梁九公等。李宗义与裘盛戎合作时,在《龙风呈祥》中饰孙权,在毛世来与傅德威合作时,他配演过《娟娟》的马武、《战宛城》的典韦、《艳阳楼》的青面虎、《战马超》的张飞。还与奚啸伯合演过《打严嵩》《将相和》 《白蟒台》接演《取洛阳》等。实际有些角色已超出了班底所应之活儿。他在天津观众中颇有人缘,前台便提出让他贴演《盗御马》等,深受赞誉。在津还有幸与侯喜瑞同台,为侯老配演《盗御马》的贺天龙、 《法门寺》的刘彪等。这是难得的学艺机会。演出时台上偷学默记,散戏后送侯老到下榻之处,路上聆听侯老指教得其教益。

《失街亭》演出后与谭元寿合影

景荣庆还曾与袁金凯、陈盛泰、谭元寿、朱玉良、冯玉增、孙玉祥等在津组成少壮剧团演于新华剧场。不久又随唐韵笙、杨荣环等赴青岛演出,旋即与杨荣环转至沪上,所演《霸王别姬》受到言慧珠的赏识,定邀他到津合作此戏。谭富英曾邀其加入太平社,因一时不得脱身,故谭只得另选他人。后谭富英演出《渔夫恨》还特邀其扮演倪荣。在与诸多名家的合作中,使他见多识广,受益颇深。通过实践的锤炼,增长了舞台经验。

1951年,他参加了李万春的首都实验京剧团,除演出传统戏外,还演出了 《将相和》《水泊七雄》《李白成血战鱼腹山》等新编古代戏。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马连良等演出《龙凤呈样》,张飞原定为侯喜瑞,届时因侯老脚不便,临时由景荣庆替演,并被评为表演三等奖。1953年,陈少霖出面请景荣庆到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合作,尚长麟也派专人来京邀他前往济南加盟,总政京剧团也请他入团,市文化局又一再挽留,最后谈成续演十天再另行决定。此时又演出了 《铁笼山》《艳阳楼》武生、武净两门抱的重头戏。

景荣庆(左)  王金璐(右)  陈永玲(中)

在孙盛武的邀请下,景荣庆参加了国家京剧团,这也是他在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因李和曾嗓音高亢,缺少对路花脸,故景荣庆与李和曾合作,况又有张云溪、张春华等,在许多戏中都能充分发挥景之所长,使其在《黑旋风李逵》《彝陵之战》《赠绨袍》《逍遥津》《失·空·斩》 《摘星楼》《杨家将》《孙安动本》《群·借·华》《长坂坡·汉津口》《十一郎》《三盗九龙杯》《五鼠闹东京》《雁荡山》及现代戏《三座山》《红灯记》《平原作战》《白云红旗》《英雄炮兵》等众多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并为梅兰芳院长配演了 《穆柯寨》《打渔杀家》等,博得梅院长的赞誉。

1954年,景荣庆随团赴 云南慰问解放军,当时身为 云南京剧院院长的刘奎官已年届花甲,特意点了景荣庆的《通天犀》,作为示范演出,在以此戏享誉剧坛的刘老面前,他真诚地渴望得到指点。演出时那娇健优美的功架和罗圈椅上的繁难技巧,剧场内不时地爆发出“炸窝”的好,刘老虽比他大31岁,但因此戏同是范宝亭传授,故谦称他为师弟,他尊称刘老为前辈先生。

1956年, 中国京剧院组成以李和曾、江新蓉、景荣庆、刘秀荣、谢锐青、张春孝等为主演的演出团,在副院长马少波的率领下,赴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国访问,演出了《霸王别姬》《除三害》《辕门斩子》《三击掌》《白蛇传》等,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景荣庆与尚长荣

1965年,为庆祝 西藏解放10周年, 中国京剧院派团进藏慰问演出。当时他因作肺切除手术在家静养,不顾身体毅然随团踏上征程。在海拔5300多米高的唐古拉峰演出时,由于气压低演员们得靠吸氧气演出,何况他是在肺切除不久带病演出更是不易,许多人都为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感动!

1981年,在文化部举办的直属院团新剧目观摩演出中,所饰《孙安动本》徐龙一角,深受内外界赞誉,被评为表演二等奖。1988年退休后仍未息影舞台,许多重大演出都少不了他。在纪念谭鑫培诞辰150周年之时,以73岁高龄演出了《定军山.阳平关》《长坂坡·汉津口》的曹操,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中央电视台为裘盛戎演唱的 《法门寺》《审潘洪》录制音配像时,曾请他为该戏配像,这在一般演员来说,是求之不得之事,但他却从艺术角度,婉言谢绝了。自认为不论从艺术风格、还是人物形象,都不适宜为裘先生配像。舞台生活已渡过了一个花甲的景荣庆,为了振兴京剧仍在默默地奉献着。为培养接班人,不但给青年演员说戏,还对少儿进行辅导,不仅传艺而且传德。

他看到京剧院的青年演员,在京剧处于低谷之时,仍在奋力拚搏刻苦地练功,紧张的排练,由衷地高兴。当青年团的领导,请他多加指导时,他发自内心地说:“这些小青年着实地可爱,若有用我之时,只要通知一声,我是随叫随到,为了振兴京剧,决不讲任何价钱!”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肺腑之言。


当笔者访问他时,他一再强调:“千万不要说我是什么家,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演员,更没有什么值得好写的。”景荣庆没有角儿的架子,平易近人,人们喜称他“老景”,他不愧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何顺信京胡伴奏琴谱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