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时节话冬至

 背后国文 2019-12-23

首先说说什么是冬至?有人说,冬至不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谁不知道。可是如果有人再问你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你可能答不上来,或回答不清楚了。

《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这里面有四个名词,分别是候、气、时、岁。它们都是古代计时的单位,候是时节,一年七十二候;气就是节气,一年二十四节气;时指四时,也即四季,一年四季;岁就是年。

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古人观察天象,最初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它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周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有: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统称为“节气”,也即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把一年总天数分成二十四段,每段约15天,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其中的一个,是指寒冷的冬天来临,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期间太阳位于黄经270度,日期在12月21-23日交节。《礼记·月令》说冬至:“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郑玄解释说:“争者,阴方盛,阳欲起也。荡,谓物动,将萌芽也。日短至,谓短之至极。”是说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是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所以有诗云:交节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古人冬至是怎么过的?据《礼记·月令》:“君子斋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是说冬至到了要斋戒掩身,去欲静安。这天,君主都不过问国家大事,而是听五天音乐,朝庭上下都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当然一个节气离不开与之相应的食物,在北方,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物。有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时发明的用于治疗冻耳朵的“娇耳”而留下的。这个话题可参:饺子的由来和在今天的中国美食的地位。在南方,在冬至吃馄饨、吃汤圆尤为盛行。

经过几千年发展,现在冬至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除了吃饺子、馄饨和汤圆,还有喝羊肉汤、吃赤豆糯米饭、赤豆粥、黍米糕等。曾经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现在的人都特别注重养生,而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过了这一天,白天时间开始加长。但冬至到接下来的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有些心脏疾病和高血压病人往往病情会加重,患中风机率增加,也容易冻伤。所以这期间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进食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的肉类食物来保证有足够的能量,补气活血,温中暖下。

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有些东西我们不能不要了解一些。这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歪理邪说。它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展。旧时没有日历、手表,他们靠掰着指头算日子指导农业生产、养生健康,靠掐着蓍草占筮,了解现在预测未来,一代代生生不息,无惧风雨走过来了。今天有科技的辅助,我们理应把这些做得更好,更合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时候大家可能都背过《二十四节气歌》,不知现在还记否: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记下来,绝对没坏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