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外商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主要集中于苏州河以北和黄浦江西岸。这大大刺激了有识之士振兴民族工业的愿望。在“实业救国”的理想下,上海的民族资本开始发展起来。由于具有“通江达海、连接腹地”的航运优势,苏州河成为我国早期民族工业十分集中的地区。在西藏路以西苏州河沿岸,大量的厂房拔地而起。至20世纪20年代,两岸有较大规模的纺织、面粉、榨油、机械制造等工厂数十家;至1949年,沪西工业区内工厂密布,各类工厂企业1914家,许多企业在国内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直至改革开放前,沪西工业区依然是上海重要的老工业基地。
曾在中国轻工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苏州河沿线,当年拥有众多知名工厂:上海火柴厂、天厨味精厂、上海酵母厂、华生电器厂、申新纺织厂、上海水泥厂、美亚丝绸厂、上海面粉厂、上海啤酒厂等,苏州河是上海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它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曾经的兴盛和辉煌。
改革开放30年,苏州河沿线的工厂大部分关闭、搬迁,原厂址有的被改造成滨江绿地,有的成了高档商住楼。也有的成片厂房成为创意园区,最著名的就是莫干山创意园区,即M50。也有不多的老厂房被艰难地保留下来,在修缮,虽然不知道它将来做什么用,但终究会成为苏州河畔永恒的历史记忆。
苏州河北岸,光复路423-433号和长安路101号是原福新面粉一厂的老厂房和仓库,工厂建于1912年,1913年7月正式开业,是荣氏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工厂。老厂房于2005年被确定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莫干山路120号原上海面粉厂在荒芜了多年后,修缮工程于2012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了。
原面粉工业陈列室终于逃脱了被拆除的命运,修复工程即将完工。 已被修复的原面粉厂办公楼。 上海造币厂位于苏州河江宁路桥北堍,始建于1920年,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造币厂。 宜昌路130号。这里曾是1912年建立的“斯堪脱维亚啤酒厂”的灌装车间,现在是上海市苏州河展示中心,建筑是邬达克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