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上帝”——对话亚里士多德(上)

 张巍帐篷剧 2019-12-24

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上帝”
——对话亚里士多德
(上)


引子
  继米利都学派以后,毕达哥拉斯学派应运而生。米利都学派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特殊的东西中寻求世界的统一性,即使是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虽然他不愿给它以任何规定性,但仍然是属于这种“有固定形体”的范畴,依然是一种物质性的实体。用物质性的东西说明世界的统一性,符合传统唯物主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
  但在多样性的世界中,不只是存在着具有固定形体的特殊的东西,还存在着许多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如何解释?毕达哥拉斯学派另辟途径,独树一帜,他们找到的便是“数”。世界万物无论其是否具有某种形体,无不具有数的规定性,多样性的世界皆统一于数,数便是万物的本原。需要特别说明的,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是亚里士多德最为看重的研究对象之一。让我们走进亚里士多德,与他一起评论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

一、柏拉图学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

记者;
  你是一个不会轻易看上什么人的人,米利都学派的几位哲学家在你们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基本为举世所公认,而在你的眼中,似乎都是一般般,不值得费太多笔墨去评论。
亚里士多德:
  他们的学说太简单,尤其是他们骨子里的那种对于“物质性”畸形的偏爱,导致他们无法逃脱低级唯物主义的窠臼。幸亏阿那克西美尼稍好一些。
记者;
  如果把毕达哥拉斯学派与米利都学派放在一起比一比,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亚里士多德:
  天壤之别,不可比。
记者;
  据说你的老师柏拉图也特别欣赏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
亚里士多德:
  我老师的学说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无论是就继承而论,还是就批判而论。这在学术界,几乎没有争议。
记者:
  说来听听。
亚里士多德;
  很多资料说明,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尔基塔有过直接的交往。有人认为,柏拉图在对话《斐多篇》中讨论的灵魂不灭学说时所批判的学说可能来自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菲罗劳斯。更有甚者……
记者:
  有什么需要特别说明的?
亚里士多德:
  我的学生阿里斯托森(Aristoxenos)曾经告诉我说,根据他的考证,柏拉图的《蒂迈欧篇》是直接从菲罗劳斯的三篇文章中剽窃过来的。
记者:
  关于柏拉图学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关系,还有什么需要补充说明的?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学院的继承人斯彪西波(Speusippos)等人一直企图将柏拉图的理念论与毕达哥拉斯的数论结合起来——
记者;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柏拉图的理念论也是源自于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理论,是不是?
亚里士多德:
  也可以这么说吧。
记者;
  但很多对柏拉图的对话进行过认真研究的人说,柏拉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少提到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
亚里士多德;
  这个说法符合事实,我可以作证。但有一点也是事实,那就是:柏拉图虽然只在屈指可数的地方提到毕达哥拉斯,但那几处处处都是要点。如果不是浸染在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中,柏拉图也不会那么说的。
记者:
  可否指点一下,柏拉图在其对话中具体是在哪个地方提到毕达哥拉斯的?
亚里士多德:
  一时也回忆不起来,你去查柏拉图的对话吧。

二、毕达哥拉斯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毕达哥拉斯

记者:
  你对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非常看重,是不是与你的老师特别重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有关?
亚里士多德:
  或许有这方面的原因。我在我的《形而上学》《物理学》《论天》《论灵魂》等著作中,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研究。我还就毕达哥拉斯学派撰写过专著。
记者;
  现代人只能看到一些残篇,片言只语,鸡零狗碎的,好可惜啊!
亚里士多德;
  这个我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记者;
  在你的著作中,你很少直接提到毕达哥拉斯本人,在我的印象中,你直接提到毕达哥拉斯的地方只有两处,而且是一些无足轻重的一带而过,这是什么原因呢?
亚里士多德:
  原因很简单: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特殊的团体,在这里,毕达哥拉斯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毕达哥拉斯,人们很难将二者分开来。

三、远离政治,让自己成为知识的巨人

记者:
  关于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当代思想家罗素的点评最精彩,也最让人觉得不好理解。
亚里士多德;
  说给我听听,我给你解读一下。
记者;
  罗素的原话是:“毕达戈拉斯是历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难理解的人物之一。不仅关于他的传说几乎是一堆难分难解的真理与荒诞的混合,而且即使是在这些传说的最单纯最少争论的形式里,它们也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最奇特的心理学。简单地说来,可以把他描写成一种爱因斯坦与艾地夫人的结合。他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性。他的宗教体现为一种宗教团体,这一教团到处取得了对于国家的控制权并建立起一套圣人的统治。但是未经改过自新的人渴望着吃豆子,于是就迟早都反叛起来了。”(参见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57页)请你解读一下。
亚里士多德;
  如果不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来龙去脉,还真的不好理解罗素先生的这段话。不过,如果能厘清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历史,理解罗素所讲的这些话,就非常容易了。
记者:
  请说说看。
亚里士多德;
  毕达哥拉斯大约生于公元前570年左右,他的出生地是小亚细亚沿海的萨摩斯岛,其父乃一指环雕刻匠……
记者;
  也有一些史料说,他是一个富二代,乃父是一位非常富裕的大商人。
亚里士多德;
  姑且听之吧。
记者:
  据说萨摩斯是当时希腊世界主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亚里士多德:
  是的。我给你介绍一下萨摩斯。
记者;
  多谢啦!
亚里士多德:
  萨摩斯是伊奥尼亚人建立的殖民城邦,和米利都、爱菲索等城邦隔海相望,萨摩斯的位置非常好,地处海上交通要道,和小亚细亚腹地、埃及、黑海地区,以及居勒尼、科林斯等地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记者:
  如此不错的一个地方!
亚里士多德;
   是的。自公元前7世纪以来,萨摩斯就是当时地中海地区主要的和最富裕的城邦之一。而到了毕达哥拉斯活动的时期,大约是在公元前532年到前529年,萨摩斯更是达到其发展的顶峰。
记者:
  能顶峰到什么程度?
亚里士多德;
  我给你介绍一下,你就知道了。到了毕达哥拉斯所在的时代,萨摩斯由一位名字叫波吕克拉底的僭主统治着……
记者:
  在我的印象中,凡被称之为僭主的,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在僭主统治下,萨摩斯怎么能发展起来呢?
亚里士多德;
  你还真的说错啦。在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眼中,统治希腊各城邦的僭主中,除了叙拉古的僭主外,没有任何一位僭主其伟大程度能与波吕克拉底相比。
记者:
  这位僭主能把萨摩斯治理到什么程度呢?
亚里士多德:
   在波吕克拉底的统治下,萨摩斯击败了当时该地区的海上强国米利都与列斯堡的联盟,一度成为伊奥尼亚地区的霸主。与此同时,萨摩斯还缔造了当时希腊世界三项伟大的工程……
记者:
  哪三大工程?
亚里士多德:
  一是大隧道,二是大神庙,三是海港防波堤。
记者:
  真是了不起,不过据说此位僭主贪财、骄傲、狂妄自大。
亚里士多德:
  人非圣贤,孰能无惑!
记者:
  生逢这么好的一个时代,毕达哥拉斯本可大展宏图了。
亚里士多德:
    NO。
记者:
  他在干什么?
亚里士多德:
   毕达哥拉斯远离政治,心无旁骛,认真钻研学术,研究各种宗教教义和宗教仪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毕达哥拉斯到过希腊各地,还游学埃及,广泛学习古埃及的宗教、数学、几何,历经磨练,不出几年,就让自己迅速成长为一位大学者、大宗教家。

       四、不能说毕达哥拉斯反对民主制度

记者:
  后来呢?
亚里士多德;
  毕达哥拉斯从埃及等地回来后,他就离开了家乡萨摩斯。
记者:
  那他去哪了?
亚里士多德;
  他后来乘船航行到意大利的克罗顿去了,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了。
记者:
  原因是啥?
亚里士多德:
  毕达哥拉斯之所以离开萨摩斯,大概与和僭主波吕克拉底的关系不好有关。
记者:
  根据你的介绍,萨摩斯的僭主是一位奋发有为的统治者,另外据说这位僭主依托的力量也主要是当地的民主派,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一些人据此推断说,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对民主制度很反感的人……
亚里士多德;
  毕达哥拉斯是不是因为反对民主制度而与僭主闹翻,还是因为别的原因,我也一下子说不清。根据我的了解,波吕克拉底这个人贪污图利,骄傲蛮横,刚愎自用,毕达哥拉斯离开萨摩斯或许与他因这些原因而讨厌僭主,以毕达哥拉斯与僭主闹翻,就来说毕达哥拉斯反对民主制度,太过牵强。

        五、毕达哥拉斯学让克罗顿强大

记者:
  毕达哥拉斯移居的克罗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
  克罗顿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城邦,是由希腊的阿该亚人建立的殖民城邦。这个地方原本强盛富裕得很,但在毕达哥拉斯移居此地的时候,克罗顿由于在萨迦拉战役中被邻邦洛克里战败,而走上衰败之路。
记者:
  据说毕达哥拉斯让克罗顿旧貌变新颜?
亚里士多德:
  是的。毕达哥拉斯来到克罗顿以后,凭借自己的学术影响与政治才能,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门徒,他组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盟会,这个盟会既是一个宗教信仰和研究科学的团体,也是一个强大的政治组织。也正是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盟会的领导下,克罗顿重新建立起了秩序、自由、文明和法律,恢复了真正的贵族政治,克罗顿从此得以走上复兴之路,它击败若干个地区性竞争对手,而一跃崛起成为该地区最强大的城邦。

              六、克罗顿的“神”

记者:
  毕达哥拉斯让克罗顿再次强大,他也因此赢得人们的景仰和崇拜。
亚里士多德;
  没错。在克罗顿人民的心目中,克罗顿不仅是一位深谙治国之道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能给人们指明道德进化方向的心灵导师。
记者:
  真的?假的?
亚里士多德:
 克罗顿,毕达哥拉斯以他的教导收编了众多门徒,他贏得了六百名以上的公民的支持,这些公民们不仅热衷于他所传授的哲学,而且还成为毕达哥拉斯学派盟会的会员。
记者;
  有意思。
亚里士多德;
  这些盟会会员他们按照毕达哥拉斯的教导,过共同的生活。根据资料,还有许多号称为“信条派”的听众,他们是他到意大利作第一次讲演时就成为他的门徒的。还有二千名以上的听众,也被他的讲演说动,衷心信服,以致不再回家,和他们的妻子儿女一起建立了一个宏大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听众之家,被称为“大希腊城”。
记者;
  不会是走火入魔吧?
亚里士多德;
  绝对不是,这些人对毕达哥拉斯的服从,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服从。
记者:
  是吗?
亚里士多德;
  他们从毕达哥拉斯那里接受教导和法规,当作神圣的盟约那样遵循。他们几乎将毕达哥拉斯看成一个神,好像他原来就是一个有善心的精灵。
记者;
  毕达哥拉斯真的成了人间神灵了!
亚里士多德;
  有些人称毕达哥拉斯为“皮提亚的阿波罗”,有些人称他为“许佩玻瑞的阿波罗”,有些人称他为“医药之神的阿波罗”,有人认为他是居于月亮中的一个“精灵”,有人甚至说他是另一个人形的“奥林比亚神”。
记者;
  “奥林比亚神”?
亚里士多德:
  是的。这位伟大的“奥林比亚神”,向同时代人显灵,给世俗带来有益的新生活。由于他的降临,把幸福的火花和哲学带给人类,作为神的礼物,而这些东西是过去不曾有过的,也不能有的更大的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