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表里、寒热)

 中医聚会图书馆 2019-12-25


1.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口渴引饮,心烦尿黄,咳喘痰黄,舌红苔薄黄者,属于

A.表寒里热

B.表里俱实

C.寒郁化热

D.真热假寒

 

2.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伴咳喘痰黄,大便干结者,证属

A.表里俱热证

B.里实热证

C.表实寒证

D.表寒里热证

 

答案:AB   D

 

第八单元   八纲辨证 

 

细目一  概述


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二  表里

 

要点一  表证与里证的概念

 

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人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肌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要点二  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一) 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表证常见临床表现有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般以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内部脏腑的症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二) 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其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不同的里证,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故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但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要点三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表证和里证的辨别,主要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说:“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苔(或作薄白),脉息浮,此表也;如潮热恶热,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可作为辨别表里证的参考。


(1) 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者属里证;寒热往来者属半表半里证。


(2) 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等为常见症状,内脏证候不明显;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之类表现为主症,鼻塞、头身痛等非其常见症状;半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


(3) 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4) 此外,辨表里证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细目三  寒热

 

要点一  寒证与热证的概念


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热证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要点二  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一) 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


寒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眺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热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二)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说:“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可作为辨别寒热证的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