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悦读】八月桂花香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老家东大街,李汝珍纪念馆内有皂角树、石榴树、木槿树、桂花树······

与所有的树相比,我一直偏爱桂花树。

俗话说得好:八月桂花香。

八月桂花的香味,的确是一绝。

八月的一个午后,心血来潮想看一看,李汝珍纪念馆里的桂花树。有了这种念头,山也挡不住。于是,锁好门。独自一人,先走出我居住的小巷,沿着新民路往南,到达十字街。再向东拐,就到了目的地。

矗立在纪念馆前院的桂花树共有两株。桂花树碧枝绿叶,飘香怡人。

我是李汝珍纪念馆的常客。每次来纪念馆瞻仰、拜谒李汝珍之前,我都要在桂花树下,驻足良久。痴痴地望着桂花树。

为什么对桂花树一往情深?知道桂花树,是在小时候。

至今还记得,孩提时,在板浦上小学时,有一位长得很好看的女音乐老师教过我们唱过的一首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了·······”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还能清晰地想起,那位女老师的模样。

桂花为吉祥之花,在于它是艳美、芳香、富贵。

桂花又名木犀。是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翻阅古书,方知道桂花树,自古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唐朝白居易在诗中写到: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天。

唐朝王维《鸟鸣涧》诗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宋朝女诗人李清照写过一句:终日向人多蕴籍,木樨花。

清代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对桂花,大加赞赏。他深情的描绘:“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

宋代朱熹《次刘彦集木犀》诗曰:“仙衣才试郁金香,更觉秋风满院芳。”

桂花,是可以吃的。中国人食用桂花的历史悠久。

清朝符曾《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只见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张佳纬在文章《蛋炒饭》里写到:有些地方,蛋炒饭叫木须饭,按字来说,该是木樨饭。木樨是桂花的意思。

夏日闲读,读到杭州作家叶梓的一篇文章《桂花茶》。叶梓在文章中描述说:“杭州人风雅,爱桂花如命。

桂花还可以酿酒。将桂花絮,间隔着糖一层一层铺在玻璃罐里,最后淋上酒,桂花酒便大功告成。

伟大领袖毛泽东词《蝶恋花》云:“问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民间传说,桂花茶与桂花酒,为仙茶仙酒,饮之健身、长寿、可以成仙。

古人认为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汉代时,桂花酒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毕,晚辈向长辈敬用桂花酒,长辈们喝下之后则象征延年益寿。

江南有一道美食叫桂花糖粥,据说在江南很盛行,口感十分清香,甜甜的糯糯的,颜色也红红的,物美价廉,惹人喜爱。

我的老家板浦,也有人拿桂花做云片糕。例如:板浦曹家云片糕里就放入了桂花,齿颊留香,久久不散,食后,让人念念不忘。

想不到,看似不起眼的、貌不惊人的桂花,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在书屋,抽上一支香烟,泡上一杯桂花茶。杯中的桂花在沉沉浮浮、浮浮沉沉,我问你,像不像你我的人生?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板浦人。喜欢看书、写作。时常有文章发表,偶尔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