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氨基糖苷类药物临床用药小细节

 yfpy1234 2019-12-26

作者:子衿

单位:安徽六安市中医院

来源:药评中心

患者,女。35岁,因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入院检查,诊断为“肺结核”,医嘱予链霉素0.75g/d,im,进行治疗。用药后,患者出现致肌肉软弱、呼吸抑制。
1.患者出现肌肉软弱的原因()
A.链霉素用量过大,导致患者出现中毒现象
B.链霉素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C.链霉素抑制患者神经末梢Ach的释放,造成神经肌肉阻滞现象
D.患者病情加重,出现休克的可能
E.药物辅料导致患者出现平滑肌的松弛
2.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B.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C.改变细菌质膜的通透性,使细菌内容物流出,导致细菌死亡
D.影响细菌叶酸的代谢
E.影响细菌核算的代谢,使细菌分裂和蛋白翻译出现错误
3.以下关于氨基糖苷类药物说法正确的是()
A.药物和呋塞米联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听力
B.仅对需氧菌有效
C.用药过程中避免与肌肉松弛剂联用
D.阿米卡星与β-内酰胺类联用可增加药物的疗效
E.阿米卡星可被肠道氨基糖苷类灭活酶所失活,肠道的G-感染不能选择阿米卡星
【解析】
氨基糖苷类可与突触前膜钙结合部位结合,抑制神经末梢Ach的释放,造成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阻断,临床的表现为神经肌肉麻痹。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与细菌核糖体70s亚基形成拭动复合物;选择性的与30s亚基上的靶位蛋白结合,使A位扭曲,造成mRNA上的“三联密码”在翻译时出现错误,导致蛋白质合成异常;抑制核糖体70s亚基的解离,使核糖体循环利用受阻。总之,就氨基糖苷类可以抑制蛋白质全程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与内耳淋巴液中较高的药物浓度有关,可引起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活性的丧失,造成毛细胞损伤。呋塞米可以改变内耳淋巴液的电解质成分,引起耳毒性因而不建议两者联用,确实需要联用的需要监测患者的听力。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特质之一就是对需氧菌有效,厌氧菌无效且在碱性的条件下其抗菌活性更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繁殖期杀菌药与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联用可以获得协同作用;
阿米卡星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突出的优势就是不会被肠道氨基糖苷类灭活酶所失活,一般在临床上阿米卡星可作为氨基糖苷类首选药物。
【答案】
1.C;2.B;3ABC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