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门槛的梦 ‖ 青谷

 摄影与诗歌 2019-12-27

一个门槛的梦

(给屠格涅夫200岁诞辰的小纪念品) 

作者: 青谷 

摄影©黎明的酒杯

      “你生前没发表《门槛》?”

      在梦中,依稀觉得在俄罗斯某地,我几乎伸手抓住了他的衣角,向他提出我的问题。

      其实,他早已跨进门槛,在他前面有个俄罗斯姑娘,他们都消失在了高高门槛的那边,像被墨水一样冰冷彻骨的巨浪卷走的。

  屠格涅夫门槛朗读版本mp3

念完了,闭上眼,把手伸给我......

      回想年轻时,在受外国作家的影响中,是屠格涅夫把我引进学写散文诗的门槛。让我受到鼓舞的是,有两篇选入1988年出版的《中国当代青年散文诗选》,算是初开叶芽。而让我吃惊的是,直到不久前,再读屠格涅夫散文诗(河北教育出版社《屠格涅夫全集》第十卷)的时候,才注意到一个事实:屠格涅夫生前并没有发表《门槛》。来源于朱宪生对《门槛》问世前因后果所作的说明,使我大受震动。我想,与《门槛》曾给中国几代文学家和读者带来的巨大影响相比,这一补充非常重要,实际却大大忽视了。是怎么回事?

在这两个外来词----自命不凡和说空话----之间,我们复杂的生活一直在不停地滚动、摇摆。

       朱宪生说,屠格涅夫最初交给《欧洲导报》编辑斯塔修列维奇发表的51首散文诗中,原来是包括《门槛》的。可当斯塔修列维奇读了《门槛》后,马上意识到这篇作品尖锐的思想锋芒,并担心它难以通过书刊检查。于是用铅笔在校样上作了些修改。比如给作品加上了一个副标题----“梦”,抹上一层朦胧色彩,以掩盖它的思想锋芒而争取公开发表。还删掉了一段文字:“你还准备去犯罪?”女郎埋下了她的头。“我也准备去犯罪……”。最后两句旁边写上“注意”,并用“说”代替原文“咬牙切齿”,用“从另一方传来回答”代替“从某个地方传来回答”。目的都是为缓和原作的尖锐语气。可屠格涅夫不同意斯塔修列维奇对《门槛》的修改,他最后决定抽下《门槛》不予发表,并在给斯塔修列维奇的信中写道:“您可能在跨过这个门槛时被绊一跤呢。”

门槛(沈念驹译本)

上下滑动可查看

门槛(沈念驹译本)

我看见一座高大的屋宇。

正面墙上一扇狭小的门洞开着;门里面阴沉沉的,一片昏暗。门槛前面站着一位姑娘......一位俄罗斯姑娘。

那模糊不清的昏暗里透出森森寒气;一个慢条斯理的嘶哑声音,随着这股冰冷的寒流从大楼的深处传来。

“哦,是你,想跨越这道门槛,——可是你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吗?”

“知道,”姑娘回答。

“寒冷、饥饿、仇恨、讥笑、蔑视、屈辱、监狱、疾病,还有死亡?”

“知道。”

“完全彻底地远离人群、孤独?”

“知道。我已作好准备。我经得起一切苦难,一切打击。”

“不仅来自敌人的,而且来自亲人,来自朋友的?”

“甚至......来自他们的。”

“好。你甘愿作出牺牲?”

“没错。”

“默默无闻的牺牲?你牺牲了----但是甚至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要悼念哪个人!”

“我既不需要感激,也不需要怜悯。我也不需要名垂后世。”

“你愿意犯法吗?”

姑娘低下了头......

“就是犯法也心甘情愿。”

那个声音没有立刻恢复提问。

“你知道吗,”终于那个声音又开始说,“你可能会对现在信仰的事物失去信仰,你可能会明白自己受了骗,白白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就是这一点我也知道。我仍然需要跨进去。”

“进来吧!”

姑娘跨越了门槛,于是沉重的门帘在她身后降落下来。

“傻瓜!”后面有人咬牙切齿地说。

“一位了不起的姑娘!”不知哪儿传来的回答。

1878年5月

      朱宪生说,《门槛》的首次公开问世是屠格涅夫逝世后的1883年9月27日,在彼得堡举行屠格涅夫的葬礼上。俄罗斯民意党人于当日散发传单一道,用优质纸刊印了《门槛》(落款日期是1883年9月25日)。他们认为屠格涅夫是“用自己的作品的真诚意义为俄罗斯革命尽力”,“他热爱革命青年,认为他们是神圣的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有这说法的依据吗?带着问题,我在巴金1935年翻译《门槛》前记中找到了线索。他说:“我这次是依据一九二○年柏林版《屠格涅夫集》第八卷(《俄国文库》第四十六卷)内的原文译出的。据该书编者说,一八八二年在《欧罗巴通报》上发表的散文诗内,《门槛》一诗没有能够印入,后来也不曾编入全集。这诗于一八八三年在圣彼得堡秘密印行,是在九月二十五日的民意社的刊物上发表的。”巴金这段话与朱宪生所说相符;《门槛》在屠格涅夫死后的9月25日发表,日期也一致。

门槛----梦(巴金译本)

上下滑动可查看

门槛----梦(巴金译本)

我看见一所大楼

正面一道窄门大开着。门里一片阴暗的浓雾。高高的门槛外面站着一个女郎……一个俄罗斯女郎。

浓雾里吹着带雪的风,从那建筑的深处透出一股寒气,同时还有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问着:

"啊,你想跨进这门槛来作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

"我知道。"女郎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跟人们的疏远,完全的孤独?"

"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不仅是你的敌人,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给你这些痛苦、这些打击?"

"是……就是他们给我这些,我也要忍受。"

"好。你也准备着牺牲吗?"

"是。"

"这是无名的牺牲,你会灭亡,甚至没有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尊崇地纪念你。"

"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怜惜。我也不要名声。"

"你甘心去犯罪?"

姑娘埋下了她的头。

"我也甘心……去犯罪。"

里面的声音停了一会儿。过后又说出这样的话:

"你知道将来在困苦中你会否认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以为你是白白地浪费了你的青春?"

"这一层我也知道。我只求你放我进去。"

"进来吧。"

女郎跨进了门槛。一幅厚帘子立刻放下来。

"傻瓜!"有人在后面嘲骂。

"一个圣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一声回答。

接下来,我又在姜椿芳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版)附注中,找到1942年11月原载《苏联文艺》第1期,署名“遇通”的作者,记录了更详细的经过:在屠格涅夫逝世前一年,彼得堡《欧洲通报》杂志社编辑史大修列维赤去访问他。那时屠格涅夫已经沉重和绝望地病了。……他对史大修列维赤说,“我把这一切都拿出来,交给你保藏,一直到我的死。”史大修列维赤夫对他说,我不同意你的建议:假使为了要了少认识这绝美的东西,必须等候你的逝世,那就要巴望你早些死了,这我是不同意的,我们简直现在就把一切都印出来吧……我们争论的结果是他同意仅仅抄写那些他认为可以发表的几篇;果然,过了两个星期,给我送来他亲手仔细所抄写的五十篇稿子,正像他向来的手稿那样。后来史大修列维赤再去看他一次的时候,“屠格涅夫表示仅仅对于一个剧本有怀疑,特别出众的一个,结果在校阅的时候,把它抽去,代以另外一个。……屠格涅夫因怕检查的惩罚,所以决定不把它发表。他曾写信给史大修列维赤说:“你跨过这‘门槛’会绊倒的”。

好了,事实基本清楚。而屠格涅夫最终抽下《门槛》不让发表,就像门槛这东西,看上去简单,可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像生活本身一样复杂。

《门槛》写成于1878年5月,这没有疑问,有原稿留下的日期。他的全部83篇散文诗,在1877到1882五年中所写,大部分是1878和1879两年所写,是60岁后的晚年创作,这也没争议。至于谁最早把《门槛》翻译成汉语介绍到中国?《门槛》的中文译本究竟有多少?这是由专门家去考据的事,对普通文学爱好者来说,有几个翻译家的不同《门槛》已经蛮知足,就像见到了不同风景。

门槛(俄语本)

ПОРОГ

上下滑动可查看

门槛(俄语本)

ПОРОГ

И. Тургенев

Я ви́жу грома́дное зда́ние.

В пере́дней стене́ у́зкая дверь раскры́та на́стежь; за две́рью —угрю́мая мгла. Пе́ред высо́ким поро́гом стои́т де́вушка... Ру́сская де́вушка.

Моро́зом ды́шит та непрогля́дная мгла; и вме́сте с леденя́щей струёйвыно́сится из глубины́ зда́ния медли́тельный, глухо́й го́лос.

— О ты, что жела́ешь переступи́ть э́тот поро́г, зна́ешь ли ты, чтотебя́ ожида́ет?

—Зна́ю,— отвеча́ет де́вушка.

— Хо́лод, го́лод, не́нависть, насме́шка, презре́ние, оби́да,тюрьма́, боле́знь и сама́я сме́рть?

—Зна́ю.

—Отчужде́ние по́лное, одино́чество?

—Зна́ю... Я гото́ва. Я перенесу́ все страда́ния, все уда́ры.

— Не то́лько от враго́в — но и от родны́х, от друзе́й?

—Да... и от них.

—Хорошо́. Ты гото́ва на же́ртву?

—Да.

—На безымя́нную же́ртву? Ты поги́бнешь — и никто́... никто́ небу́дет да́же знать, чью па́мять почти́ть!..

—Мне не ну́жно ни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и, ни сожале́ния. Мне не ну́жнои́мени.

—Гото́ва ли ты на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Де́вушка потупи́ла го́лову...

— И на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гото́ва.

Го́лос не то́тчас возобнови́л свои́ вопро́сы.

—Зна́ешь ли ты,— заговори́л он, наконе́ц,— что ты мо́жешьразуве́риться в том, чему́ ве́ришь тепе́рь, мо́жешь поня́ть, что обману́лась ида́ром погуби́ла свою́ молоду́ю жизнь?

—Зна́ю и э́то. И всё-таки я хочу́ войти́.

—Войди́!

Де́вушка перешагну́ла поро́г — и тяжёлая заве́са упа́ла за не́ю.

— Ду́ра!— проскрежета́л кто-то сза́ди.

—Свята́я!— принесло́сь отку́да-то в отве́т.

Май 1878

       可一深究,联系朱宪生说“担心它难以通过书刊检查”和“遇通”说“因怕检查的惩罚”,再看《门槛》写作时俄罗斯的社会现状及当时发生的事,便发现屠格涅夫写《门槛》前不久,在彼得堡确实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件:民意党女革命家维﹒依﹒扎苏里奇行刺沙皇省长特列泊夫。屠格涅夫在彼得堡,并在1878年3月出席了对她的公审。而此前一年,屠格涅夫在国外生活时,也曾关注国内两个大的政治案件公审。一次公审受审者有五十人,另一次有一百九十三名革命宣传者。这些公审案子(被告中有许多是女子)非但表明妇女多么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表现了革命家的英勇精神,使敌对他们的人都为之惊讶。这会不会给屠格涅夫很强烈的印象呢?

“你为什么哭?”我问。

“就为这玫瑰。您看看,她成了什么样子了。”

“你的泪水能洗去污秽。”我神色庄重地说。

“眼泪洗不掉……”她转身向着壁炉,把花朵扔进了正在熄灭下去的火焰。

“火焰能比眼泪更好地将它烧毁。”她不无勇气大声的说,双眼闪着泪花的美丽的眼睛露出了大胆、幸福的笑意。

我明白了,连她也烧毁了。

油画少女与花 艾德米尔赛义多夫

       朱宪生在论述不能把《门槛》看作纯粹象征性作品时提到,俄罗斯人甚至认为《门槛》中“一个俄罗斯女郎”的原型就是扎苏里奇,是有历史根据的。巴金的翻译前记也说:“我们知道,远在西欧的老屠格涅夫虽然不能够充分了解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但一直到死,他对这运动都非常关心。他还想为一九三人案中的米席根写一部小说,他读了苏菲·巴尔亭在法庭的演说辞,甚至俯下头去吻那张报纸(另一个俄国诗人为这个年轻女子写过一首诗)。只可惜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坏到不能够做什么事情了。”

       巴金一句提示很重要:“只可惜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坏到不能够做什么事情了。”

       1882!1882!在《欧洲导报》以“暮年”为题名发表51首散文诗的时候,屠格涅夫年初开始的神经痛、心脏病已日趋严重,常常要注射大剂量吗啡,才能缓解全身多处剧痛。他得了脊椎癌,医生则安慰说是神经炎。

躺在病床上,受着持久、无可救药的疾病的折磨,我想:用什么事赎这份罪?为什么受惩罚的是我?我?竟是我?这不公平,不公平!

……枪声响了,其中一只山鹑被打断一只翅膀,身负重伤,掉落下来;它艰难地拖着爪子,躲进艾蒿蓬里。

躺下,大生物,趁着死亡还在寻找你。

        到了1883年,他的病情更如江河日下,是得考虑最后躺下的归宿了。

列维坦Levitan油画   墓地上空 

事实上,以他自身有过的遭遇判断,《门槛》确实不会被检查通过。

想想《门槛》在屠格涅夫出殡时(尽管据说有数万人前来为其送葬,俄罗斯历史上从未有过),是以发秘密传单方式发布出去,为什么?

(因为激怒疯狂的野兽是危险的)

1852年4月,他因发表了一篇纪念果戈里逝世的文章,被逮捕拘禁一个月(实际是借口,因其1847年以来,他发表《猎人笔记》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拘留中写完短篇小说《木木》,期满后被遣送到原籍斯帕斯科耶软禁了一年半。

屠格涅夫故居庄园:“斯帕斯科耶–卢托维诺沃”之冬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455440/

木木 1987【中俄双语/俄罗斯动画/高清】

纪念文章寄走后的数天,屠格涅夫没见发表出来,在街上遇到报纸发行人,还问是什么意思,回答说:“瞧这气候,连想都不用想”。他说:“那文章最没问题的呀。”发行人反驳他:“问题不在这里,果戈里的名字根本不让提。”

意识到“死亡还在寻找”自己的异乡游子屠格涅夫,1881年最后一次回归后再没有回国。临死留下遗嘱,把遗体运回俄罗斯,葬到别林斯基的墓旁。这样不会再被“门槛”绊倒,也免除了别人为自己跨“门槛”时绊倒。写作不但表现人生,更要有用于人生,对一具遗体则谁都无奈何。而假如因《门槛》而再次绊倒,恐怕连尸骨也无法归国安眠!

穆索尔斯基墓穴(柏林爱乐乐团)

据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回忆,因“俄国皇帝专制”,屠格涅夫被迫在国外过“流浪者的生活”也不胜祖国之恋。他在国外的谈话主题经常是“他的祖国”和“他对它未来的期望和忧虑”。祖国是每个人的生命之根,谁会盼它枯朽?谁不盼它好起来?!他借小说《罗亭》中的人物说:“俄国可以没有我们中的任何人,但我们中任何人不可以没有祖国!”他确认:“对有良心的人来说只有一个祖国----民主”。列宁曾用带贬义的“自由主义者”称呼屠格涅夫,而屠格涅夫则说:“在我们时代,在我的年轻时代……‘自由主义者’一词意味着反对一切黑暗和压迫人的东西,意味着尊重科学和教育,热爱诗和艺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意味着热爱人民----他们还处于农奴制压迫下,毫无权利,需要自己幸运的孩子们的积极帮助。”

音频链接:穆索尔斯基基辅大门

……哦,刚刚降生的人生的啼哭,你拯救了我,你医治了我!

念完最后的诗,闭上眼,我把手伸向消失在门槛那头的朋友,忽觉一阵微风如滚滚细浪袭来,头顶上方的老橡树发出飒飒响声,而树的上方是茫茫苍穹庄严排列着永恒的星……

750×979伊利亚·列宾(IlyaRepin)为屠格涅夫绘制的肖像

屠格涅夫1818.11.9(俄历10.28)- 1883.9.3(俄历8.22)。2018年8月10日,俄罗斯发行屠格涅夫诞辰200周年小型张4万份,面额:90 卢布。



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