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大误区“坑了”很多糖友!

 营养师糖糖 2019-12-27

在糖友圈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平常也不爱吃糖啊,怎么就得糖尿病了呢?糖尿病会遗传吗,很多年轻的糖友不敢要孩子……这些其实是对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01

误区1:患上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

真相:“吃糖多了小心得糖尿病!”类似的话在生活中不绝于耳。至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日常吃糖的多少与患糖尿病有直接关系。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病因不同,即使同一类型也存在差异。

其中,遗传因素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在外界因素和体内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糖尿病的发病。

目前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仍然认识不足,同样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2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与1型糖尿病不同,具有更明显的家族遗传基础。

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化学毒物、子宫内环境等。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40岁以上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2/3于发病前体重超重10%,女性更为显著。

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导致的不同程度胰岛素缺乏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因素,并与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型肥胖等有关。

由此可见,糖尿病发病和吃甜食或吃糖多没有因果关系,但如果长期摄入糖过多,造成肥胖,会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应引起警惕。

02

误区2:糖尿病会传染

真相: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卫生部门明确定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系列不能传染且长期不能治愈的疾病。

研究表明,人口、年龄等生物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外在环境因素对慢性病发病的相对作用分别为20%和80%,体力活动不足和不健康的饮食是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其中,生活方式包含吸烟、饮酒、高热量饮食、高胆固醇饮食、低水果蔬菜饮食、体力活动不足、饮用不安全饮用水等。

另外,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遗传因素赋予人体的是对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即人体发生2型糖尿病的先天倾向或程度,但不是传染性。即使是具有这种遗传易感性的机体,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他(她)们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如体力消耗减少或摄食过多即引起肥胖的因素以及过度紧张的生活节奏、妊娠等都会导致糖尿病发病。

03

误区3:自己得糖下一代人必定会患病

真相: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有关。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风险比其他人群高出1~7倍,这种风险与家族里患病亲属人数及亲缘关系相关,且母系家族史较父系家族史对后代患病影响更大,但并非糖尿病患者的下一代一定都会患糖尿病。

糖尿病家族史会增加个体遗传易感性,同时,还会通过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影响下一代。

研究表明,肥胖(超重)、糖尿病血缘关系家族病史,体力活动不足、高血压和吸烟等都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体重指数较高的个体发病率较高。

因此,已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维持正常体重、血压,避免肥胖;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定期监测血糖,可以在最大程度免受糖尿病的困扰。

同时,全家必须启动一级预防,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