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为何会成为我国人民的民族记忆?

 花间挹香 2019-12-2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其问世之后我国古代诗歌层出不穷,在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虽然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不少遗漏,但流传下来的作品仍然有很多经典名作。古诗词用简短的文字,彰显出巨大的内涵,令人回味无穷。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做到的。在唐代以前的古诗词被成为古体诗,自唐开始的诗词多以绝句为主是为“近体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为何会成为我国人民的民族记忆?

一、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古人在题诗词的时候,总是喜欢隐晦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与中国人含蓄的性格不无关系,因此许多诗句中看似是描写景物实则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也正因如此,古诗词才有令人着迷的魔力。许多诗词,每读一遍都能升华情感,皆给人以新的感受。

1、 情借景生,融会贯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诗词的见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境遇所以对其理解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蝶恋花》作为词牌名,被不少词人所青睐而也多次出现在语文课本当中。以词牌写出来的作品,大多都是些缠绵悱恻的闺中宿怨。其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细细品读就能发现词人以景寓景的良苦用心。“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由“宋四家”之一欧阳修所作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深字将王宫贵胄的深宅大院里锁住的妇人愁绪展现的淋漓尽致。强烈的画面感将人们带到了那个深不见底的庭院中去。

低垂的杨柳似烟海般弥漫,重重叠叠的帘幕无穷无尽。而高大的亭台楼阁掩映了去往章台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章台,为歌妓之所,而宋词的传唱也是由歌妓来演唱传播的。诗人因为三月暮春而心生哀怜,即便是沉重的木门挡住了黄昏也无法把春天留住。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为何会成为我国人民的民族记忆?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春天将要离去,诗人内心的伤感却暗含的是闺怨之情。一位久在深宅中的妇女,在春天都要走了却还没能等来自己去往章台游乐的丈夫。如果在结合当时欧阳修的境遇则会发现其实此词别有洞天。欧阳修寒门贵子,他凭借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进京入仕。但却适逢王安石新政实行,他与其政见不合便遭受排挤,最终被贬官。在他的另一首词《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表达了自己“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

但世事难料,在青春年华却被官场斗争逐出权力中心。而《蝶恋花》中的幽怨正好映证了此事,他是在借女子闺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雨横风狂”这正是席卷庙堂的政治风暴而“无计留春住”则表达了自己无计可施,心力交瘁的无奈。

在古代的诗词中往往都是一诗多意,一词多意。想要真正读懂作者的想法须得结合其当时的情况才能了解的更加透彻,深入。这也是古诗词魅力之所在,它如陈年老酒一般,性格热烈却又回味甘醇。

作者的感情借助景物的而烘托出来,但却并不直言其内心的想法。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这首词只是间接的表达想法却没有直抒胸臆。情和景的关系密不可分,既然有间接型那就还有直接型。就是直接借由景物抒发感叹,直言不讳的表达内心的想法,使人理解的更加通透。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为何会成为我国人民的民族记忆?

2、寓情于景,之言表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北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作。他与欧阳修同为宋四家之一,二人被世人成为“欧苏”。与欧阳修不同的是,苏轼为豪放派的代表。

在这首《念奴娇》之中上阕描写长江的波澜壮阔的壮美之景,而由此引发思考便有了下阕的抒情。在滚滚波涛之中苏轼想到了三国时的英雄豪杰,表现了对山河美景的热爱之情以及想建功立业却遭党争失败贬谪的落寞之情。

与欧阳修同样,这首诗也是苏轼在被王安石打败后远离权力中心所作。流露出其无尽的感慨,这首词是典型的豪放派代表。它没有像《蝶恋花》那样间接的表达想法,而是借波涛和美景联想过去直接抒发内心的感情。一句人生如梦,道出了作者内心的苦楚,点名了其不遂凌云志的无奈。

词人巧妙的运用字眼将文章点活,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也使人感受到他的抱负。他将滚滚东逝的江水与自己流走的光阴结合起来。再遥想三国,此时的英雄们早已举世闻名而他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的诗歌中情与景就是天生的一对不可分割。情和景的巧妙运用,能使文章不断的升华具有申遗。在阅读时,往往都是先见景后懂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为何会成为我国人民的民族记忆?

诗词家把所有的感情,都寓于一花一木,一沙一尘当中厚积薄发。而简短的文字却被赋予了作者的无限感情,读起来自然是酣畅淋漓,醍醐灌顶。这正是古诗词的魅力之所在,也是汉语言的魅力之所在。所有,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才能不断的被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记忆

二、中华文化之精髓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岁月长河里古诗词文化随着江水不断的奔涌向前,一直沿袭到今天。在这大河之上,有类似封建礼教的糟粕也有如同星火般的诗词始终照耀着民族步步发展。一个民族不能背弃自己的文化,那与数典忘祖无异。

1、一脉相承的民族精华

古人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传承是十分重视的,一是科举考试中有要求二是古代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古诗词之所以成为民族之记忆,是因为其可以在三言两语之间就表达出千言万语。而且它对整个人的修养以及处事应变之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会代代相承。

2、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粗缯大布裹生涯”古诗词对于一个人修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某某具有书卷气。正是因为这些字眼的滋养才是一个人看起来有涵养,文质彬彬。如果在说话的时候引用几句古诗词会使话语更加富有感染力,显得人更加有深度不那么肤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古诗词当中情与景相互交融构建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像古人的条件不可能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他们便可以在古诗词当中饱览山河美景。例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者在体会其感情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庐山的云山雾罩。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可以从其中参透庐山瀑布之魅力壮观。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为何会成为我国人民的民族记忆?

“问尔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人生一世,不可能一番风顺。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汲取养分,吟诵几首名篇,以古人为榜样直面困难。苏轼在遭贬谪时觉得自己与韩愈同病相怜,而且以韩愈为榜样。

他曾称赞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我们后人在遇到挫折时同样可以学习苏轼的精神虽屡遭贬谪却从不气馁。虽然不断的往南贬,但是他依旧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将他的豁达乐观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就是中华古诗词能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之原因所在。试问,这样能给人带来动力,内涵深厚的文学不成为我民族之记忆还有什么能堪当此大任?古诗词可以给人以内心的喜悦,自己千言万语难以写尽的感受却可以被别人只言片语将感同身受所道的淋漓尽致。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语言魅力的体现,它将一个个冰冷的字眼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无比热情饱含深意而又朗朗上口的佳作。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传,古诗词就是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为何会成为我国人民的民族记忆?

三、结语

诗词自古以来长期担任着陶冶情操和传播教化的作用,不论是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之情还是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亦或者是元稹“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深义重。都是在寥寥数语之间承载着不尽的感情,这就是其魅力之所在,也是古诗词能够言传至今的原因。而到了今天,我们也不能将其忘却。要将古人留下的财富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人间词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