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功夫之三个层次

 觅书时代 2019-12-28

太极拳传播盛广,历经千百年传承,从拳师而大师再到宗师。由学员而选手到获奖。有运动员、教练员与裁判员,还有段位、证书和奖牌。在广大练拳爱好者、传承太极文化以及为此而工作的庞大群体中,以何为据做层次鉴定,作个简单概述:

一、至习拳始,到见功初

传统方式是由基本功、动作、套路、器械,再到推手,逐步成长,最终功成名就。再一种较为快速成长的教学方式是,基本功配合推手、少动作配合推手、精套路还要配合推手。其实就是,要动作、套路与推手同步,用推手检验套路精准程度,以套路促进推手功夫的成长,相互作用,取精避多,少贪精做。其三是,时下流兴的,基本功、多动作、多套路、多器械及推手套路。套路是拳术之基础,器械是手之延伸,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最终是以功夫见底。

众所周知,拳术,是以“生理运动”力学为主,涵盖医学、力学、自然科学、阴阳学等学科,可称为“博学”之科。历史故事中,对拳术的描述优以劲力更为显现,劲力如人身之骨骼,建筑物之钢筋。所以劲力是构成拳术的最基本件元素,当然,力量大小不等同于功夫质量。功夫质量应以劲力使用之合理性、分配与协调性为基准。从各门派的武术性质上看,都是以劲力的展示和运用质量为标准的。太极拳也不例外,首先要看有否太极劲,再看劲之质量。

太极劲,是要将“沾连粘随”四劲合理分配之后,再提炼到合一状态。先贤对“沾连粘随”的取意,有太极拳四象劲之义,两两归一为两仪。“沾”为“吸”之意,“连”离而不断,劲断意连,开而不丢,“粘”为“逼”之意,“随”即顺随不离,逼而不顶。因此,“沾连”显一“吸”劲,“粘随”显一“逼”劲,最终达到“随屈就伸”之目的。《太极拳论》“人刚我柔谓之走”即一“引”劲,“我顺人背谓之粘”是一“逼”劲,“粘走相生”为“引逼”互济。再多的动作演练、语言解释、文字阐述,都是为这唯一之目的服务的。说白了,练习太极拳所求只有三个字,一逼、二吸、三放,得一者初功,得二者中功,得三者上功。“粘逼”之功在“催运己劲”;“沾吸”之功在“引动彼身”;二劲互济之交点,正是“发放”绝佳良机。动作标准,套路完整,势势相连为初功之初;套路纯熟,动意分明,有节奏之润为初功之中;动作精准,协调一致,劲气显现,初功成。器械是手之延伸,套路多少亦然。

二、练功三步

无论如何择法,只是途径不同,其目的只有一个,求功入体。

第一步,练功以求“逼劲”为主,“逼劲”是拳之动力,“引劲”是拳之方向。逼当大于引,反之,引应小于逼,一逼一引,拳之“呼吸”。推手对练时,略大于彼劲为“逼”,等于即成“顶”。略小于彼劲为“引”,太小则是“丢”。当“逼劲”作用在对方身上,则呈现攻非攻,不攻自攻,而彼时时处于被动调整状态。可劲逼、势逼、体逼,无处不逼,“逼劲”生,功之初。

第二步,爱英斯坦从一个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太极先贤根据引力创拳立论,并利用引力使太极拳与众拳有了较大不同。所以,此阶段修练,应以“引劲”为佳,而“逼劲”仍在。“引劲”先行,“逼劲”紧随。引之无过,引透方好,逼之忌过,悔之不及。引劲将透之时,正处逼劲恰到好处之机。引之使来,不得不来,逼之使去,不得不去,用劲引、势引、身引,处处可引。引法亦导引、接引、牵引。一引把玩太极拳,“引劲”成,中功立现。中层分三次,即中初、正中、中上。动作不论多少。

第三步,由逼而引,引逼相交相融,转换自如,引即是逼,逼即是引,逼引如一。逼到即发,引透即放,逼引相交,发放合一,发放时,动要短、意应长、劲更远。此阶段不以逼引为念,发放掌控在呼吸之间,挨着何处何处发,浑身无处不能发。说到底,重在一个“合”字,此时之合,远非初时要求的六合。在六合基础上,会新增空间合(矩离合适)、快慢合(速度合时)、大小合(劲力合法)、彼此合(内外合道)。除此之外,更应合乎自然法则,顺应天道。从初时之散乱,练到此时方才聚笼,可收可放,收放随意。一举动无处不太极,无须经大脑思维,全凭下意识本能反应。即是完美无瑕的太极拳功夫,方达上层之初。上层有三,即上初、上中、至上。此功非常人能及,在此本人不敢妄言,有待圣贤之人指路。

无论证件、证书还是奖牌、段位,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一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