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好了这三种笔法,你的书法才算入门

 昵称39596101 2019-12-29

书法的核心秘诀是笔法,不懂笔法写出来的字不算入门。

书法艺术跟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有着“术”与“道”两个方面,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则止于“术”。

书法之妙道在于“笔法”,更在于内在的性情涵养,这两者相辅相成,这节课我们主要谈“术”的问题,就是书法的笔法问题。

我们从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的一段话开始谈起:

“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瑷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

张彦远是比较有名的书法理论家,这段画说的是笔法的神秘性,其实笔法确实神秘,很多人穷其一生仍旧难以领悟,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这些人都是看见了古人的真迹再加之深厚的书法修养才能彻悟笔法的,而宋元之后的书家,能领会古法的人越来越少了。

书法的神秘性体现在难以用文字描述,而是一种心、手、笔合一的动作表达,即便能用文字说清楚,也是一种肤浅的表象,想要彻底明白,非得穷数十年的功夫不可。

我们今天就试析下古人的“神秘笔法”!

笔法的千变万化终归不离其宗,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邱振中教授将其分为:平动、提按、绞转三个方面。这中分析方法是从笔法的运行方式上来阐述的,这种证法在普通的观者眼中,也并不究竟,今天我们重新从三个方面来阐释下笔法的妙义。

即:

轻重 正侧 缓急

这三种运动方式构成了书法的所有艺术表达。

轻重

书法的轻重变化很容易理解,其实就是提按用笔产生的艺术效果,毛笔提起来笔画就比较轻,毛笔按下去,笔画就比较重,用笔的轻重最能体现书者的情绪。

我们以王羲之的《丧乱帖》为例来看下,用笔的轻重变化如何来表达情绪的:

王羲之《丧乱帖》

我们看《丧乱帖》中的前三行,足以说明问题,书法的高明之处就是可以表情达意,通过笔墨的轻重缓急来表达情绪,前三行当中用笔较重的红色框中的字,都是情感比较迸发的地方,王羲之先人之墓惨遭“荼毒”,所以“丧乱之极”,写法了“离”字,是情感最浓烈的爆发点,所以此时用笔最重,其他的地方大家可以自行分析,情绪过度的地方或行书、或草书、或牵丝映带来体现,到了这个“甚”字情绪同样浓烈,王羲之并没有将这个字“加重”笔墨,而是采用一种“中宫内收”的方法,给人一种极为压抑的视觉冲击。

正侧

明朝有个藏书家叫做丰坊,写得一手好小楷,他在自己的《书决》当中说道:

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测也。

中锋为主乃是“古法”,没有中锋不必谈书法,而侧锋则是辅助作用。

米芾《临沂使君帖》

我们看米芾的《临沂使君帖》,这个手札是中侧锋并重的典范,从最初的行楷、到行书、到草书、再到大草实现了不同的笔法转变和中侧变化,一个字当中不断变锋,中侧皆有,是米芾“刷字”以及“八面出锋”的典型案例。

这种变锋是书写行草书最重要的笔法,如何从中锋到中锋,或者从中到侧,或者从侧到中,这里边设计到捻管与转手腕的笔法规则,这一点若是阐述开来需要篇幅,这里我们就不多讲了。

缓急

书法的缓急,很能体现用笔的心绪,与书者的内心表达, 这种用笔的缓急在有意无意之间亦或是无意识的自然书写,在这种有意无意间的自然书写当中完成了情绪的层层变化。

我们以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为例来谈谈用笔的缓急之态:

《黄州寒食帖》

我们看《寒食帖》当中的用笔缓急的变化,从“自我来黄州”到底三行末尾,这是第一个阶段,从第四行到第七行,用笔逐渐变快,逐渐放松,字态的变化开始增多,字态的大小、错落、轻重、欹侧所有的变化都开始展现出来了,这个大家可以自行分析。

从第八行到十一行又是一层递进,字迹逐渐变大,为什么变大呢?因为“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在这种情绪的渲染之下,用笔的变化也会随之而变化。

到了最后几行,字变化更大,字态的“斜度”也进一步加大(当然这一点跟苏轼的执笔有关,这一点我们不做讨论)用笔更加放纵,出现了最长的线条(纸字),“乌衔纸”三个字用笔轻盈,也能体现情绪过度的情绪表达,“哭涂穷”三个字最能体现情感的集中迸发,所以用笔迟重,到哦最后一个“起”字,心绪逐渐平稳,采用了一个楷书用笔的结尾。

书法之所有的变化,皆不出轻重、正侧、缓急之藩篱,将这三种变化熟练应用,才算基本掌握了书法的入门要领!

文/彧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