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试吸氧流量及浓度

 myth360doc 2019-12-29


输液发生发热反应,给予高流量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增高,从而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可将湿化瓶内放入20%~30%乙醇,再进行氧气吸入。

  输液发生空气栓塞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急性心力衰竭应吸入高流量(6~8L/min)氧气,加入20%~30%乙醇湿化,降低肺泡及气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改善肺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遵医嘱给予高浓度(>50%)、高流量(4~6L/min)氧以提高氧分压,在给氧过程中氧气应充分湿化,防止气道黏膜干裂受损。

  咯血窒息抢救给予高流量吸氧,按医嘱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一氧化碳轻、中度中毒病人可用面罩或鼻导管高流量吸氧,8~10L/min.

  有机磷中毒可给予高流量吸氧4~5L/min,每天要换鼻导管,并插入另一侧鼻孔。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者,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给予低流量持续给氧,流量1~2L/min.

  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者可给予鼻导管低流量、持续湿化吸氧,改善呼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浓度一般在25%~30%,氧流量1~2L/min,必要时可通过面罩或呼吸机给氧,吸入的氧必须湿化。

  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如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