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投降后,翻译官一句口误,让60万日本同胞葬身火海,差点亡国

 江山携手 2019-12-29

现代社会中的翻译官分很多种类,但是最为重要最为高级的便是代表国家的翻译官,国家大事不容丝毫马虎,一字一句都需要极为严谨准确,但在不是那么发达的古代社会以及近现代社会中,翻译水准并没有现代翻译官高,现代翻译官能够接受到的教育和资源更加全面多样,但从古至今能够成为国家翻译官的人自然是最为优秀的,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对外交流中,在国家大事上,尤其是军事上的翻译,这是最为重要的,若是表达的意思错了,影响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那么造成的影响或许是不可估量的。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发生过的,日本曾经就发生过一件因为翻译失误而导致引来美国两颗原子弹的错事,对日本的影响不可磨灭,影响了日本整个国家的命运。

当时的世界爆发二战,日本是主要参与国家之一,被许多国家联合“讨伐”,经过六年战争,在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地对抗下,二战进行到了尾声,正义之方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中英美三个国家联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向全世界通告,希望日本早点投降,不要再做无谓挣扎了。

日本高层也知道结局不可再更改了,所以他们开了会议进行讨论,但并没有得到最终结果,不过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想要让苏联帮忙从中调和,让日本与同盟国进行和平谈判。日本高层对这次谈判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够为自己争取到较好的结局。

会议结束后,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在发布会上发表了对此公告的看法和观点,这次发布会被世界关注,毕竟日本这个法西斯国家马上就要投降了,所以首相的言论也被记录翻译为英文版本,让国际看到。

意思大致是这样的:这次发布的公告内容大致是与开罗会议的内容差不多,而日本也持相同的意见,这次公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可以忽略不计,本国为了最后的目标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坚持战斗。

看来日本首相的这段话是不接受公告内容跟了,日本并没有打算要投降,即使他们失败了,但还是想要抵死顽抗。至少美国看到这段翻译是这样理解的,美国人一向沉不住气,他们当即决定要给日本教训,一怒之下直接向广岛和长崎投了两枚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是巨大的,一旦投出,足以毁灭一个城市。

这次原子弹事件导致的后果就是无数的生命在一瞬间消失殆尽,广岛死了十四万人,长崎死了七万人,二十一万的人,前一秒还活生生的,下一秒就蒸发了。不止如此,原子弹的辐射对当地日本人的影响更为深远漫长,根据资料统计,直接或者间接死亡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六十万。

时至今日,原子弹事件还被许多人记着,实在是造成的后果太过恐怖,所以后来的原子弹在国际上是被管辖的,一般不会轻易发射。当时的美国总统谈到对此事的态度是,若日本接受公告内容,那么他们美国必定不会做这样的事。可铃木贯太郎却谈到,日本对于公告并没有明确拒绝,但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无法立即回应,所以短时间内不会再理会公告,还需要再观望事情的发展。

对于两人的说法,国际上也有许多人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日本首相没有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可有人认为他的言论表达得很明确,日本确实是不想投降,可当原子弹投放后,他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只能是推翻自己的言论。不过也有人重新找了切入点,是翻译上的问题,让两个国家之间导致了误会。

有人找到了当时铃木贯太郎发表的日文原版,发现翻译下来的结果是“对于该公告不予回复”,可最终通讯社的翻译结果却是”对于该公告完全忽略“。再等到美国看到这份内容的时候,又理解成“不接受这个公告”,所以美国高层看到这给翻译的时候,自然是大发怒火,直接做出了投放原子弹的决定,有了这个威慑后,日本很快就选择了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对日本产生的影响实在是巨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二战结束以后,日本人都在怪罪首相,认为是他没有表达清楚意思,“不予回复”在日语中是可以翻译为“不接受的”,这也不能怪别人,若是他说清楚自己的意思,不用模棱两可的词汇,原子弹事件是很有可能避免的。

通过查看研究铃木贯太郎的言论,就不难发现他的说话习惯向来如此,总喜欢用些模棱两可的词汇,虽说这样让他显得有些深不可测,但通讯社的人可不能理解他的真正意思,如此翻译上出现了失误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怪不得美国人了,只能怪自家的首相了。

作为国家领导人,在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上,一定要发表准确严谨的言论,这样翻译人员在翻译的时候,才可以进行明确地表达,若是被有心人利用的话,即便造成损失,也只能是自己承担了,怨不得他人。

参考资料:

【《二战史》、《波茨坦公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