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解五岳真形图

 李平东方明珠 2019-12-30

吕颂贤版《笑傲江湖》曲 来自文化之光 03:40

     中国的五岳为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名山,皆俯视群峰,高大雄伟,按东西南北中,各居一方,犹如中华大地上的五座测量标志,故又号为中国的镇山。五岳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对于建立大地宏观测量坐标与标志的模拟,在中国古代地理测量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此相关联地是,五岳都刻有一方不同寻常的石刻地图,也与古代测量有关。堪称科学技术史上的奇珍。

      五岳,每座山上都有一块内容相同的石碑,名曰《五岳真形之图》。碑志内容相同盖始自于秦二世胡亥,他即位后,也想万世留名,便命李斯将君臣问答的一封诏书分别刻在了秦始皇东巡时所立的三通石碑的背面,即会稽刻石、琅琊刻石和泰山刻石,全文78字,传至今天。秦二世靠通行全国的政令得以实现,而《五岳真形之图》则靠全国的云游道士口传心授得以树立,并且保全。

     《五岳真形图》系每岳一图,分为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五图。图形似道家之符,但又弯曲盘绕,画迹诡异,自古以来无人通晓其中秘密。五岳真形图是流传近2000年的道教符箓,民间将其奉为避兵、消灾、免祸致福的护身符,广为使用。道士们传说,佩此图入山不迷,平安大吉,世世奉此图为道家之宝。甚至后代一些学者也信奉佩图入山吉利之说。如明人诗云:“身佩五岳真形图,夜登天台搜落叶。”“远游何所佩,五岳真形图。”

      《五岳真形图》广泛见于书目抄绘、饰物、鼎器、砚台、石碑等载体。碑刻五岳真形图曾分存五岳,现存的有:年代最为久远的存于泰安岱庙东碑廊的明洪武十一年(1377年)刻石,碑存河南登封中岳庙的明万历年间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方大美重刻石,存于西安碑林的清代邓霖转刻石,存于恒山、华山等处的刻石。

       一、《五岳真形图》碑文内容

     《五岳真形图》以五个不同的符号代表五岳,上部右为东岳泰山、左为北岳恒山,下部右为南岳衡山、左为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居中,各图下部都有一段文字说明。符号形状“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衡山如飞、嵩山如卧”。此图弯曲盘绕,画迹诡异,自古以来无人了解其中的秘密,尤显神秘。

《五岳真形图》碑原在岱庙延禧殿旁,清乾隆间移置县署土地祠,1979年复移置岱庙院,1983年移置岱庙碑廊。碑高126厘米,宽74厘米,圆首。碑阳刻《张宣慰登泰山记》,碑阴刻《五岳真形之图》。

       1.额篆书阳刻“五岳真形之图”横列六字,字径8厘米。

       2.五岳真形图概说

       盖闻,乾坤之内,五岳者谓之神。五岳之中,岱岳为其祖,莫不应其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乎乾坤之位。且五岳者,古经云“分掌世界人间等事”。

    3.东岳泰山图说

     右上部刻东岳泰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10行80字;皆正书,字径l.5厘米。

      东岱岳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是成兴公真人得道之处,长白、梁父二山为副。岳神姓岁讳崇,封号天齐仁圣帝。岱岳者,主于世界人民官职及定死生之期,兼主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

     上文中的“岱岳”是泰山古时候的别称。上面碑文用白话解释就是:天地之内,五岳都是神山,在五岳名山当中,泰山是尊长,守护着天地的重要位置;东岳泰山是天帝的成员,所有神灵都在这里安家修行;泰山掌管人间官禄福寿、贫富贵贱,是五岳大山中权力最高的灵山。

    4. 南岳衡山图说

     右下部刻南岳衡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8行56字;皆正书,字径l.5厘米。

    南岳衡山,在衡州衡山县,是太处真人得道之处,潜山、霍山为副。岳神姓崇讳覃,封号司天昭圣帝。南岳者,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鱼龙之事也。

     5.北岳恒山图说

     左上部刻北岳恒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9行62字;皆正书,字径l.5厘米。

      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嵩,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海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

      6.西岳华山图说

      左下部刻西岳华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9行58字;皆正书,字径l.5厘米。

     西岳华山,在华州华阴县,是黄灵于真人得道之处,终南、太白二山为副。岳神姓姜讳(读英),封号金天顺圣帝。西岳者,主世界金银铜铁兼羽翼飞禽之事也。

      7.中岳嵩山图说

      中部刻中岳嵩山真形图,图下刻图说11行66字,皆正书,字径l.5厘米。

       中岳嵩山,在西京河南府登封县,是寇谦真人得道之处,女几、少室二山为副。岳神姓恽讳善,封号中天崇圣帝。中岳者,主世界土地山川谷峪兼牛羊食稻之种,管此事也。

     8.另中上部刻五岳概说9行58字,字径2厘米,正书。

     9.中下层文下部刻五岳称号5行50字,字径l.5厘米,亦正书。

     东岳太灵苍光司命真君。
     南岳庆华紫光注生真君。
     中岳黄元大光合真真君。
     西岳素元耀魄大明真君。
    北岳郁微洞渊无极真君。

    10.谨按《抱朴子》云:“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其山中鬼魅精灵,虫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汉武帝元封二年七月七日夜,西王母亲降,见王母巾器中有书卷,紫锦囊盛之,亦是所同。”太初中,李充称“冯翊人三百岁,常(以下缺二十字)江渡海,或入山谷,或夜行,又恐宿于凶房,若此图随身,一切邪魔,魑魅魍魉,妖怪虫虎,皆隐消远遁矣。所居之处,香气供养,真心扶侍,必降祯祥之佑,以感圣力护持。(以下名款残)

洪武十一年十月□□□。

     11该碑背面又有陈文烛的《解五岳真形图、赠少林寺僧洪川广令歌》一首:

夜望不厌山中月,昼行不厌山中云。云飞月落兴无尽,按图指点岗峦分。

此图真形号最古,天壤名山唯如五。兼葭日亲在东南,莲花仙掌开西土。

太行峨峨碧玉间,一到嵩丘是中宇。携来傍我久有年,何人赠之郭次甫。

高僧况是惠远流,卜居□日谁为主? 好勒□磨第一峰,寒林夜半生风雨。

      二、《五岳真形图》的 释图

       五岳的形图,各有特点,彼此形象表明什么,众说纷纭。但究意是什么?有待行家研究。

       释图者各执一词,“①形体:泰山坐、华山立、恒山行、衡山飞、嵩山卧。②形态:泰山如龙,华山如虎,恒山如鸟,衡山如龟,嵩山如奥。③方位:古人用木金水火土,代表东南西北中,泰山系东岳为木,华山系西岳为金,恒山系北岳为水,衡山为南岳为火,嵩山系中岳为土。④神尊:青龙系东方之神,主泰山;白虎为西方神,主华山;朱雀为南方之神,主衡山;玄武为北方之神,主恒山;土神为中方之神,主嵩山。⑤文字:分别表示泰、华、衡、恒、嵩5个象形字。⑥标高:系五岳的等高线图。⑦道符:即道家镇山的石刻。⑧绘画:即古代5幅龙、虎、乌、龟和大地写意画。⑨法旨:《中国道教宫观文化。河南嵩山文化》对《五岳真形图》则另有说词:”据《汉武帝内传》记载:汉末方士鲁汝生采药于蒿山遇一神女,自称三天太上侍官,以《五岳真形图》授之,并告以施用节度。据称其图可以威制五岳,役使众灵。“⑩路标:此图系方士考察山岳的鸟瞰图,为入山之指南。⑩护符:后经配以老君符文而被神话,认为具有护符保身之功能。总之,五岳真形图含义深邃,属传世神品。

     (一)古代的解释

      1. 太上老君最早测绘的山岳地图。

     最早出现“五岳真形图”记载的是古代文献《汉武帝内传》,称该图是太上老君最早测绘的山岳地图。

     2.五岳真形图是召唤神灵、驱魔辟邪的道符。
      五岳真形图,道教符箓,据称为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据晋代著名科学家道士葛洪(抱朴子)文,道教徒们最重视的秘文计有两种《三皇文》和《五岳真形图》,这两件宝贝隐藏着无比巨大的能量,可以避邪;
       自汉武帝确定今天的五岳以来,五岳安镇四方,成为国家一统的象征。《五岳真形之图》碑中的序言有“乾坤之内,五岳者谓之神”的论述,源于大山崇拜,道教认为五岳大山,各有神灵镇守,每方神灵不但有显赫的名称字号,而且还有严格的职责划分,统率着本岳内的大小神仙,在各自的域内自在逍遥。因而每一个道符代表着一岳的首席神灵,每一个图符犹如国君帝王的金简玉符,只要一合符,各诸侯便无条件的执行影从,又如御用的尚方宝剑,见剑如面君,天下臣民无不跪伏。作为道教的真文符箓,五岳真形图便具有这的功能,只要一出现,便能檄召万灵,同时令妖魔鬼怪望风而逃。每一个图符只能镇煞本地的鬼神,若五个图符集于一身的话,那更不得了了,一如票证时代的全国粮票,非但能畅行五岳、行走全国,更能安枕无忧、百鬼不侵。

     《五岳真形之图》石碑中的跋语对此进行了诱人的描述,全文曰:
     谨按《抱朴子》云: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其山中鬼魅精灵、虫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汉武帝元封二年七月七日夜,西王母亲降,见王母巾器中有书卷,紫锦囊盛之,亦是斯图。太初中,李充称,冯翊人,三百岁,荷菓荜留,负五岳图,帝封“负图先生”。此图如人出入作客、过江渡海,或入山谷、或夜行,又恐宿于凶房。若此图随身,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等,尽隐迹逃遁矣。所居之处,香花供养,虔心扶侍,必降祯祥之佑,以感圣力护持。
       这段话出自道教典藏《抱朴子》,它不仅介绍了五岳真形图的由来,是有西王母传来,具有浓郁的仙话色彩,而且对五岳真形图的超凡功能进行了描述,“此图随身,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等,尽隐迹逃遁,一切毒物莫能近矣。”简直犹如金刚不坏之身,激起了无数道门中人的狂热追求。这也正是五岳真形图作为道符的最大功用。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武帝问:‘此书是仙灵之方耶?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 王母 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羣灵,尊奉亲迎。’”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诸名山五岳,皆有此书,但藏之于石室幽隐之地,应得道者,入山精诚思之,则山神自开山,令人见之。

     《抱扑子》:“修道之士,栖陷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山中魑魅虎虫,一切妖毒皆莫能近。汉武元丰三年七月七日受之西王母,流布人间。后太初年中,李充自称冯翊人,三百岁,荷草器负图傲游。武帝见之,封负图先生。故世人能佩此图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山精,悉皆隐遁,不敢加害。家居供奉,横恶不起祯祥永集云。故此图不独用为佩轴,家居裱成画图,安奉亦可……”

     《抱朴子内篇·登涉》:上士入山,持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所在召山神,及按鬼录,召州社及山卿宅慰问之,则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来视人。其次即立七十二精镇符,以制百邪之章,及朱官印、包元十二印,封所住之四方,亦百邪不敢近之也。其次则持八威之节,佩老子玉策,则山神可使,岂敢为害乎?

     3.东方朔的说法

      《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于旧笔,锋芒乎岭。云林玄黄,有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趣向,因如字之韵,而随形而名山焉。子有《东岳真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长久,入山履川,百芝自聚;子有《南岳真形》,五瘟不加,辟除火光,谋恶我者,反还自伤;子有《中岳真形》,所向唯利,致财巨亿,愿愿克合,不劳身力;子有《西岳真形》,消辟五兵,入阵刀刃不伤,山川名神,尊奉伺迎;子有《北岳真形》,入水却灾,百毒灭伏,役使蛟龙,长享福禄;子尽有《五岳真形》,横天纵地,弥纶四方,见我欢悦,人神攸同。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之,诸侯咸宗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破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太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遂獯鬻,登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有常处。察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无辅,乃章词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潜山为储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写形像,连五图之后。又命拜青城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道始于黄帝耳。

      按照东方朔的说法,如果得到东岳《真形图》,就会“神安命延”;如果得到南岳《真形图》,就会“五瘟不加”;如果得到中岳《真形图》,就会“致财巨亿”;如果得到西岳《真形图》,就会“刀刃不伤”;如果得到北岳《真形图》,就会“百毒灭伏”。如果五岳《真形图》全部都得到,就会获得这样的效果——连人带神统统喜欢你,你将成为宇宙中最受欢迎的人!

     4. 五岳真形图是古人用特殊方式标画的一种山岳示意图,五座山川的平面俯视地图。

      人们在长期供奉此图的同时,许多饱学之士也对图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如今也有人曾潜心研究《东岳真形图》,发现竟然与泰山地形图有许多相似之处,认为真形图应是古人用特殊方式标画的一种山岳示意图。这不尽令人惊奇,中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如此高的地图测绘水平吗?通过考古发掘发现,西汉早期马王堆汉地图就以实测为基础绘制了古典地图,在西汉中期有《五岳真形图》就不足为怪了。在明人编著的《华岳志》卷一中也绘有一幅《古本灵宝西岳真形图》,其中引有所谓《东方朔序》。序文中说:“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於奋笔,锋芒畅乎岭锷,云林玄黄,有如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趋向,因如字之韵而随形而名山焉。”这件资料的时代不晚于明代,其中特别重要地是,作者点明了《五岳真形图》描绘的是山水之象,也就是说表示的是地形变化。并指出,其盘曲回绕,表现的是陵阜的形势,文中还点出其山岭的脊与图中的锋芒有关。而且有“下观规矩”“拟纵趋向”之语,确有测量成图的意味。不过由于某些原因,在经历了传写翻刻后,已经走形,更显得荒诞不经,后代人大多已无法理解,但为道士所用而加以神化,因此才得以代代相传,否则我们今天恐怕也无缘窥见这闪耀着古人智慧光芒的神图了。如今,这些图形多当作山岳的标志。

       清代著名诗人施闰章还有一首《五岳真形图歌》传世,歌曰:五岳足迹谁能遍,五岳真形谁所见。岱宗山下岳祠东,镌瑶刻玉穷鬼工。紫泥搨就珊瑚色,高堂日射扶桑红。璇宫银阙森髣髴,群仙玉女纷相从。禹鼎沈沦多不若,山林佩此百神却。丹灶思寻勾漏砂,灵岩定采天台药。陟岳寻仙思汉武,茂陵寂寞一抔土。倘许吾曹有仙骨,君现真形与君语。

      李白有云:“五岳寻仙不辞远”,道出了方家术士、道门中人的追求目标。为寻仙访道,多少羽士负笈仗剑,云游五岳,吸纳仙方,成就自我,但山川高大,不得其门,而五岳真形图正好提供了各山攀登的诀窍,它曲意表达了各山曲折盘薄的在地之势,是一幅幅原始的平面地形图。古人登山,多采取“圆山”法,犹如公路盘山,在同一等高线上,绕过山头,取其近势,逼近山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登顶愿望。因而五岳真形图是指导道士最快登顶的指南,是我国很早的地图。

     5. 五岳真形图表明了道家之所需。
     寻仙修炼的道门中人都想栖隐在某座大山,集天地精华,吸风饮露,道法自然,辅之以造炉炼丹,渴啖仙芝,以求长生,为此,他们至少需要一座天然山洞来栖身,遮风挡雨。同时他需要了解这座山上的矿藏或仙草,以满足炼丹、养生之必需。而五岳真形图便直观的提供了这些信息,陈田夫谓五岳真形图“取其峰峦、洞室之所在,神芝、灵草之所生,高下丈尺等级之数,东西南北里程之限”而成,清楚地标明了洞室、芝草的高度和地点,以及山岳的四周里程数,使之成为道徒修炼的必读符图。
     最早的五岳真形图印刷在纸帛之上,有四种颜色,黑色表示山峦走势,黄色表示山洞或矿物所在,白点表示山巅,游方道士一目了然。刻在石碑之上,受石刻的局限,不能表达颜色含义。红色表示水源和流向。
     6.五岳真形图标明了山泉水源和河流走向。
      五岳真形图对五岳的山水穴窦、泉液所出、地脉所通均进行了标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为仙风道骨之徒指明了生活水源。总之,五岳真形图是道教的产物,是道门中人的护身符,为寻求它的真谛,不论是草履拂尘的云游仙人,还是按驾祥云的游方道士,均来去倏忽在五岳山川,惊鸿飘渺于天地之间,沉沉绪脉在中华大地。
       7.主管世界

     五岳真形图还“下主人事”,对世间万物的管理权限进行了划分,因泰山主管“世界人民官职”大小、贵贱之分以及人的“生死之期、长短之事”,相当于今天的组织人事部门,而超然其它四岳,加之五行中以东为尊,以青为上,以木为生,以龙为贵的观念,造就了泰山成为群岳之长、五岳独尊的地位和现象。
     右上为泰山,'主世界人民官职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该符像一个篆书'天'字(或'雨'字),象征上天主宰芸芸众生,主管世人的命运。右下为南岳衡山,'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鱼龙之事也',该符像一条鱼,暗喻鱼龙变化。

     左上为北岳恒山,'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该符像一个多足的水族或灵龟。

     左下为西岳华山,'主世界金银铜铁兼羽翼飞禽之事也',该符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炼丹炉。

     正中为中岳嵩山,'主世界土地山川谷峪兼牛羊食稻之种管此事也'。

      五岳当中只有东岳泰山是管人的,所以每天都会有这么多虔诚的香客、信徒、游客来到泰山,祭拜泰山神。

     8古人认为是山水之象,也就是说此图表示的是地形。

     道教尊崇东方朔,这种《五岳真形图》大约也与东方朔有些干系。宋人所编《云笈七笺》卷七十九中,便收有题为东方朔撰的《五岳真形图序》,文中曰:“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於奋笔,锋芒畅乎岭崿,云林玄黄,有如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趋向,因如字之韵而随形而名山焉。”

      这一段文字非常重要,作者点明了这些似字非字,奇形怪状的《五岳真形图》描绘的是山水之象,也就是说此图表示的是地形。而且有“下观规矩”“拟纵趋向”之语,下观,即俯视之意,表示是俯视图;规矩是测量用具,或者是指测量技法。“拟纵趋向”是指此图有方位。从这两句中,确有一些测量绘图的意味在内。序中还指出,其图中盘曲回绕者,表现的是陵阜的形势、地形的高下、山水的长短弯曲,文中也点出其山岭的脊与图中的锋芒有关。从此段文字来看,《五岳真形图》的确表现的是山岳的高下和水平距离。

       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古人对于五岳真形图所作的科学解说。

  《五岳真形图序》文中又说:“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順者,從而征之,破山通道,未尝宁居。東至於海,登太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獯鬻,登符釡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徃来,无有常处。察四岳並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无辅,乃章词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潜山为儲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写形像,連五图之後。又命拜青城为丈人,署庐山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道始於黄帝耳。”这一段论述,说到五岳与诸山之图,是黄帝所为。按这种说法,则中国古代开始测绘山岳地图,时代更早。

        另一部古书《汉武内传》则称,《五岳真形》图系西王母传与汉武帝之图,对这批地图出处与上述提法有异。其文曰:“帝又见王母巾笈中有一巻书,盛以紫锦之囊。帝问此书是仙方耶?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王母岀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帝下地叩头,固请不已。王母曰:昔上皇清虚元年,三天太上道君,下观六合,瞻河海之长短,察丘山之高卑,立天柱而安于地理,桢五岳而拟诸镇辅,……乃因山源之规矩,覩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陇长,周旋逶迤,形似书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号,书形秘于玄台,而岀为灵真之信,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群灵,尊奉亲近。……今以相与,当深奉慎如事君父。泄示凡夫,必祸及也。”

    《汉武内传》中“太上道君,下观六合,瞻河海之长短,察丘山之高卑,立天柱而安于地理,桢五岳而拟诸镇辅,……乃因山源之规矩,覩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陇长,周旋逶迤,形似书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号,书形秘于玄台。”这一段话,明指其是山岳地图,与《五岳真形图序》中所说相类,不过更加详尽。你看:俯视大地,河有长短,山有高低,盘曲回转,这些都被“制象”“书形”,变为真形图,秘藏于玄台。这些文字虽然有将测绘神化之嫌,但无疑也是探究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技术的重要资料。

    《汉武内传》中还说到,汉武帝所得到的五岳真形图,因柏梁台发生火灾而被焚烧。关于《汉武内传》的成书年代,旧题班固所撰,班固是东汉史学家。但《四库题要》则疑其书系魏晋间文士所为,虽然难证其为东汉,至少这部书也是魏晋时代作品。

      严格地讲,五岳真形图属于早期的地图形式,这种形式的地图出现时代应当非常之早,即便说其产生于三代之前也不为过。当然,也不排除后代还在不断测画新的此类地图。另外,我们知道,地形起伏小和地势平缓地区的地图易测,地形起伏大的山区则难测,猜想起来,古地图的山岳部分,也许曾采用过此类形式。至少,五岳真形图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早期的山区地图形式,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地图发展历史的认识。

     (二)近代国外的解释

     1.“五岳真形图”是等高线平面图入山线路图

    首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日本的地理学者小川琢治,日本肆意对中国的名山大川进行地理测绘,小川琢治便是其中之一,他带着助手来到泰山,神出鬼没地进行了实地勘察,绘制了精确的泰山等高线平面地图。回国后,他又无意中看到了一幅唐朝之前的泰山真形图,真形图的形状、外观与他的地图极其相似,他将《东岳真形图》与现代测量的泰山地形图进行对照时,几乎目瞪口呆,《东岳真形图》竟然与泰山地形图有许多相似之处,真形图原来是一幅古人以特殊方式标画的泰山地形图!用等高线绘制的泰山地形图与日本收藏的十七世纪版《五岳真形图》作了比较分析,他提出了《五岳真形图》中蕴涵着等高线绘制地图的思想。

      文中根据日本所收藏的十七世纪版《五岳真形图》之一《东岳真形图》,与实地考察用等高线绘制的泰山地形图作了比较分析,得出一个惊人结论:二者极为相似。换句话说,《五岳真形图》中蕴涵有等高线制图法的地图绘制思想。这一发现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用这类方式表示地形起伏的技术出现很晚,所以有些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一时影响很大,后来这一研究成果被英国的李约瑟先生收入他的大著《中国科技史》中。1910年6月,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在日本《地学杂志》第22年第258号上发表了《近世西洋交通以前の支那地图に就て》专文。

    2    .后来,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中也引用了小川琢治的研究成果,并作了评论:“小川琢治曾注意到一幅很值得注意的泰山图,这幅图见于《五岳真形图》(作者姓名不详,现存有十七世纪的版本)。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幅图中所用勾画山形的方法完全不逊于近代所用的方法。”

     3.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成立的中国科学社将小川琢治对《五岳真形图》的研究工作介绍给了中国学者。

     (三)近代国内解释

     近代对“五岳真形图”进行研究后的解释:“五岳真形图”是等高线平面图入山线路图。许多学者在惊定之余,依然疑问重重:这太离奇了,中国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其地图测绘方面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吗?

       198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曹婉如、郑锡煌发表了《试论道教五岳真形图》一文,文中也提出:现存的古本五岳真形图,就其表现形式和内容来看,可以称之为具体山岳的平面示意图。从这点来看,或许持形状说的人更具有科学依据。这是学术界迄今为止对道教《五岳真形图》较为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

现存的古本五岳真形图,就其表现形式和内容来看,可以称之为具体山岳的平面示意图。

  “圆山”是山区的一种行路方法。古代道士凭借这样的实地“圆山”经验,在绘制五岳进山地图时,就将同一高度的山峰位置用相同的墨迹标明,便于道士在山中绕山行走。

        到了2008年,山东大学的姜生教授一脉相承,结合对泰山的考察,写了《东岳真形图的地图学研究》,论证了真形图和实际地形、地势的关系。对以上文章均进行了认真的研读,获益匪浅。

 姜生教授文中古本东岳真形图与泰山地形图的对比

  《五岳真形图》之所以能在人类地图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因为其蕴涵有先进的地图绘制科学思想。

     这一问题,到了1974年算是初步得到了解答。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三幅彩色地图,这些地图成图年代在汉文帝之前,距今已经有2100多年了。其中一幅地形图中有九嶷山地区的描画,使学者们不可思议地是:该图“采用了闭合曲线表示山体的范围以及谷地、山脉,并辅以侧视俯视相结合的方法表示了九嶷山耸立的峰丛,这与现代地形图上利用等高线配合山峰符号画法是相似的。”专家们认为:马王堆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古典地图,它表明了我国在2100年前地图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水平,给中国和世界地图史增添了光辉。其后,我国又相继发现了战国时期为中山国墓地设计古代工程图,其上有明确的绘图比例。

       既然西汉早期汉文帝时的地形图已经达到这样高的水平,汉武帝是汉文帝的孙子,那么汉武帝时的西汉中期产生诸如《五岳真形图》之类的地形图,也就不足为奇了。只不过由于某些原因,这些图后代人大多无法理解,又经历了传写翻刻,已经走形,更显得荒诞不经。除华山外,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都刻有真形图传世,甚至将这些图形当作山岳的标志。若不是道士们神化此图,一代一代留传下来,我们今天恐怕也无缘窥见这一展示出中国古人高度才智的地图成果。

      当发现了这种情况后,我们再次回过头来重新研究中国古代对于《五岳真形图》的有关论述,便会发现这一直被目为迷信的资料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明人编著的《华岳志》卷一中也绘有一幅《古本灵宝西岳真形图》, 其中引有所谓《东方朔序》。序文中说:“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於奋笔,锋芒畅乎岭锷,云林玄黄,有如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趋向,因如字之韵而随形而名山焉。”这件资料的时代大概不会晚于明代,其中特别重要地是,作者点明了《五岳真形图》描绘的是山水之象,也就是说表示的是地形变化。并指出,其盘曲回绕,表现的是陵阜的形势,文中还点出其山岭的脊与图中的锋芒有关。而且有“下观规矩”“拟纵趋向”之语,确有一些测量成图的意味在内。

道家在中国古代特别重视方技,许多道士本身就是术士,中国古代测量在道家的著作中往往被蒙上一层神化了的方技色彩。这一流派的文献中除了其迷信与封建糟粕外,也创造和保存了许多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重要的科学技术。

       不幸地是,汉代已经创造出的上述地图绘制方法,到了数百年后的晋代时,大约已经无人知晓,当时的学者认为古地图比较粗略,地图学专家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时所见到的汉地图与马王堆出土的地图相比,制图水平似乎反而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由于封建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往往控制在皇家手中的,在这种严密的管理体制下,先进学说的传承和推广是非常困难的。从历史上看,不但天文学如此,地理学也不例外。另外,从西汉到晋,中间经历两次大的战乱,尤其是东汉末董卓焚毁皇家收藏的图书,和汉末对知识人才的摧残,可能使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资料和技术人才都丧失殆尽。完全可以设想,秦汉许多制图技术已经失传,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也许是一种再创造,殊为可叹。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并非是直线形的,许多发明创造,往往失传后,又再度被发明创造,有的甚至有多次反复,如中国古代指南车的发明即是如此。在地图学的发展中,也难免出现这类现象。

     从这一角度来认识《五岳真形图》,我们就会发现,它神秘的外衣下,原来掩盖的是中国古代一种被扭曲了的科学遗产。

      《五岳真形图》之所以能在人类地图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因为其蕴涵有先进的地图绘制科学思想。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有人认为,五岳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山岳、以及对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由于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访,留下遗迹,大大增添了五岳之名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五岳一词始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这里的五岳并没有列出具体山名。东汉的郑玄对《周礼》的注释说:“五岳,东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曰华山、北岳曰恒山、中岳曰嵩山。”五岳具体山名见诸文字并得到官方确认,是在秦汉时期。《尔雅》“释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书?大传》都记载了五岳分别为“岱(泰)山、霍山、华山、恒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称衡山。《汉书》的“郊祀志”载,汉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颁诏,正式确定东岳为泰山、西岳为华山、南岳为霍山(即衡山)、北岳为常山(即恒山)、中岳为嵩山。由此可见,确定这五山为五岳,可能早在《周礼》成书的春秋或战国时期,最晚也在西汉时期。
     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都对五岳不断加封,唐代把五岳封为王,宋代加封为帝,元代继续加封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为神。道教创立以后,继续将五岳神话,认为五岳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东岳称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称为朱陵太虚洞天,西岳称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称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称为上圣司真洞天。晋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书》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颜色的说法(木代表东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黄色),声称太昊为青帝,治东岳岱宗山(泰山),祝融为赤帝,治南岳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为白帝,治西岳华阴山(即华山),颛顼为黑帝,治北岳太恒山(即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中岳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历史上所称的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山和湖南衡山。其中北岳恒山在历史上长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阳的大茂山(古称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而南岳衡山旧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称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为南岳。
     一些中国的地方割据政权,也曾以自己的视角封过五岳,例如三国时代,东吴的孙皓封离县(现于江苏宜兴县)为中岳,又封其南的荆南山为南岳。五代十国时期,闽帝王延均封霍童山(现于福建宁德县)为东岳,高盖山(现于永泰县)为西岳。唐朝时,南诏则称云南境内的苍山(中岳)、乌蒙山(东岳)、无量山(南岳)、高黎贡山(西岳)和玉龙山(北岳)。因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古代朝鲜也封过五岳。

 (四)符号形状说,体现了五岳的骨体特征。
       五岳所处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构造不同,各有特点,随着人们对五岳攀爬次数的增多,对其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的认知也逐渐提高,渐次形成了对五岳的固定认识,一是泰山雄、华山险、衡山秀、恒山峭、嵩山奥,二是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五岳的山体风骨和外观风貌影响了真形图的演变,图符力求体现各自风骨。因此,五岳真形图反映出了各自山岳的自然和人文之奥。

         是五岳的地形图,表示五岳地貌形状特征,属道教的地学范畴,即'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衡山如飞'、'嵩山如卧';

       碑刻五岳真形图用5个不同的符号代表五岳,符号形状“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衡山如飞、嵩山如卧”,各图都有文字说明。该图弯曲盘绕,画迹诡异,自古以来说法很多。有的说,五岳图是表示五岳形状的:东岳泰山形体庞大,如巨人端坐,老态龙钟,肃穆威严,因有“泰山如人坐”之说;西岳华山形体陡峭奇险,壁立如削,因有“华山如壁立”之说;南岳衡山形体如鸟翼,光泽秀美,腾空而飞,因有“衡山如鸟飞”之说;北岳恒山,高峻谷深,飞岭纵横,如猿攀跃,因有“恒山如猿行”之说;中岳嵩山形体如人卧,外观奇伟,内含奥妙,因有“嵩山如人卧”之说。

       一是泰山真形图。唐朝之前的泰山真形图呈扁长型,由于泰山雄踞东方,拔地通天,是紫气之源,站在南天门回首,但见盘道渺远,千嶂俯归,气势雄伟,远观如一长者端坐,不怒而威,不肃而严,沉稳大气,因而东岳真形图便由扁长而演化成端坐之形,方方正正,成了碑刻中展现的形象。
        二是华山在五岳中最高,素以险峻奇拔著称,五峰中的朝阳峰,有巨崖直垂,冲击视觉,形如巨掌,险峻异常,因而碑刻中的西岳真形图两侧便垂直上下,以突出“华山如立”之险。
        三是衡山山体南缓北陡,主峰祝融峰形似鸟首,周围山峦伸展如翼,每值雾沉云移之时,更显跃然欲飞之姿,因而南岳真形图便有了飘然凌空之势。1990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南岳如飞”的邮票,栩栩如生,不虚此誉。

       四是恒山控关带水,奇险玄幻,居形胜之险,似轩辕巨人行走在雁门关至太行山之间,因而北岳真形图呈从容行走之势。
       五是嵩山山势雄浑,横亘绵延,嵩高峻极,似卧龙盘踞中原,因而中岳真形图便呈趴卧之态。1995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嵩山如卧”的邮票,可资体会,如图:
     (五)“五行”说

       道教是本土宗教,它融合了道家、方术、阴阳、五行、易学、炼丹、养生等各门学科,包容万象,融进了国人的生活。五行学说在五岳真形图上也得到了体现。一是五方东西南北中,相对分配,甄别了五岳。二是五色青白赤玄黄,在五岳披挂上身。三是五行木金火水土,赋予了五岳的属性。四是五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土地,安排到了五岳,诸如此类,各有皈依。

      “五行”说对五岳观念的产生和稳定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有说是由古代“五行说”演化而来,代表方位的五种物化(即金、木、水、火、土)的符号:西岳图表示“金“,东岳图表示“木”,北岳图表示“水”,南岳图表示“火”,中岳图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

    (六)有说是“四象”和土神的象形表示:

       东岳图绘的是象形的青龙,西岳图绘的是象形的白虎,南岳图绘的是象形的朱雀,北岳图绘的是象形的玄武(龟蛇),中岳图绘的是象形的土屋内住土神。

     (七)形象化象形文字。

      东岳图为“龙”字,西岳图为“虎”字,南岳图为“鸟”字,北岳图为“龟”字,中岳图为“奥”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