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昵称5466805 2019-12-31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导读

毛主席诗词,豪迈大气、自信奔放、立意深邃。品读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会深深的被主席的豪气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所折服。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很多人都说,这首《七律·长征》是现代最好的格律诗之一,是现代七律的模板。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是说格律诗押韵,必须要一韵到底吗?这首诗明明押了两个韵部,(难、丸、寒平水韵十四寒韵部,闲、颜平水韵十五删韵部)明显就出韵了,甚至都不能称为律诗,为何反到成了最好的七律呢?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七律·长征》

大家对格律诗的押韵、粘连、对仗、平仄规则都很清楚,也都熟悉格律诗的正体和正格。但是,对于格律诗还有别格一说,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就是属于格律诗的别格,虽然这首诗的押韵,押了两个韵部,但也是符合格律的。

今天就来谈一谈,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可能有些人对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不是透彻。可能还有些人,正通过网络或者前贤的'诗话',在学习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但却发现网络上讲的不全面,不够完整;那些诗话又都是文言文,看起来比较隐晦难懂无从下手。

莫急、莫慌,你们机会来了。今天我就比较全面、完整的,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聊聊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

变体和别格

一、诗体和变体

要想了解格律诗的诗体,必先清楚中国传统诗之'诗体',与文学体裁中的诗歌体裁是不同的概念

诗歌体裁亦简称'诗体',此'诗体'为文学体裁的一种。从内容来分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按形式来分则分为:中国传统诗与外式诗。

中国传统诗,又有古体诗(古风)与近体诗(格律诗)之别。而外式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白话诗'。则包括十四行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诗歌体裁的分类

中国传统诗之诗体,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此诗体非文学体裁中'诗体',而是指诗的形式。诗体一词出自出自严羽的《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诗体》'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诗体由《诗经》风雅颂开始,不断进步、衍变,至初唐沈全期、宋之问定型格律诗。所以,我们现在说的诗体,主要有古体、近体之分。近体指的就是格律诗,格律诗又有律诗、绝句、排律之分。而我们把格律诗以外,其他中国传统诗称之为古风。

近体诗,有字数、押韵、对仗、平仄、粘连的规则要求。近体诗中,将按格律规则成诗的诗体,称为诗之正体。将不符平仄、粘连规则,却符合押韵、对仗要求的部分诗(注意是部分)称之为变体诗。从而,总结出一些格律诗的变体。

纪昀尝云:'夫体者,律之谓也。声调有例,不可易也。格局有例,已随人变化矣。若诗意则惟人自运,岂有例可拘哉?'

二、正格与别格

遵循近体诗的字数、平仄、粘连、押韵、对仗规则的诗,我们称之为正体和正格。通俗来说,格律诗的常用格式为正格。

从用韵来说,格律诗用韵必须一韵到底。对于对仗,则要求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如若用韵不同,或是颔联与颈联不对仗,则称之为别格。别格,此指有别于常格的律诗。

格律诗的别格分为以下几种

因用韵不同,分为葫芦格、辘轳格、进退格、孤雁出群格、孤雁入群格等别格

因使用对仗不同,则有散行格、蜂腰格、偷春格、藏春格等别格

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唐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论近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别格的分类

用韵别格

格律诗对用韵要求非常严格,绝句二、四句;律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而且要求一韵到底。但凡事也都不是绝对的,通过对唐代诗作的整理,发现有很多诗的押韵,在韵部的选择上并没有一韵到底,所以就出现了用韵别格这个概念。

对于用韵,一共整理出了以下几种别格:即葫芦格、辘轳格,进退格、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些有趣的别格。

1、葫芦格

葫芦格也称'葫芦韵',这个名字取的非常形象、有趣。押韵时,按平水韵部的顺序,先小后大。如'东'、'冬'通押,先押两个'一东'(小)韵,后押两个'二冬'(大)韵,小韵在前,大韵在后,有似葫芦。所以称之为葫芦韵。诗例:

《次韵杨宰葫芦格》陈造

生常信流坎,老不叹漂零。(九青韵)

雪后菊未死,雨馀山更青。(九青韵)

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十蒸韵)

政绩随诗价,多君日日增。(十蒸韵)

此例,先押两个小韵(九青韵),后押两个大韵(十蒸韵)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严羽《沧浪诗话》

2、辘轳格

辘轳格也称'辘轳韵'。辘轳韵双入双出。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一个韵,第六、第八句用与此韵可通的另一个韵,如先二韵用'七虞',后二韵用'六鱼'等,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所以称之为辘轳格

严羽《沧浪诗话》云:'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

此处有一点需要注意,葫芦韵也是双入双出,也是二、四句用一个韵,六、八句用一个韵。但葫芦韵必须先小而后大,就是说必须小韵在前(也就是二、四句用小韵),大韵在后(六、八句用大韵)。而辘轳格则没有先后顺序要求,只双入双出即可。诗例:

谢送宣城笔 黄庭坚(辘轳格)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上平七虞)

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上平七虞)

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上平六鱼)

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将闲写吏文书。(上平六鱼)

3、进退格

进退格也称'进退韵'。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一个韵,第四、第八则用与此韵可通押的另一个韵,一进一退,隔句递换用韵,相间押韵

严羽《沧浪诗话》:'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嘲淮风进退格 杨万里

絮帽貂裘莫出船,北窗最紧且深关。(上平十五删)

颠风无赖知何故,做雪不成空自寒。(上平十四寒)

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上平十五删)

便能吹倒僧伽塔,未直先生一笑看。(上平十四寒)

4、孤雁出群格

所谓孤雁出群格,也可称孤鹤出群格。即在首句押韵的情况下,首句所押之韵,与后面韵脚位置所押的韵,不在同一韵部之内,而古韵又能通押韵。这种情况下叫做孤雁出群格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四溟诗话》

孤雁出群格,绝句、律诗、排律都可用。

《四溟诗话》云:'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宁用仄字,勿用平字,若子美'先帝贵妃俱寂寞','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

以绝句孤雁出群格为例,第一句用一个韵,第二、四句用另一个可以通押的韵。诗例:

刘禹锡《杨柳枝词》

金谷园中莺乱飞,(五微)

铜驼陌上好风吹。(四支)

城中桃李须臾尽,

争似垂杨无限时。(四支)

诗押四支韵,而首句借用五微韵'飞'字。

再举律诗一首为例,律诗则是第一句用一个韵,第二、四、六、八句用另一个韵。

曾几《雪作》

卧闻微霰却无声(庚韵),

起看阶前又不能(蒸韵)。

一夜纸窗明似月,

多年布被冷于冰(蒸韵)。

履穿过我柴门客,

笠重归来竹院僧(蒸韵)。

三白自佳晴亦好,

诸山粉黛见层层(蒸韵)。

诗押十蒸韵,而首句借用庚韵'声'字为韵脚字。

关于'孤雁出群格'我曾作《立冬有感》一诗,因首句押三江韵'窗'字,三江韵韵部又极窄,一共只有十六个字。故久思而未得,只能借韵七阳韵部。孤雁入群格,可以灵活运用于起句押韵,且所押韵部又较窄之时。

立冬有感

侵晨急客乱敲窗,

问我缘何黯自伤。

昨日花肥枫似火,

一宵冬雨满阶黄。

5、孤雁入群格

所谓孤雁入群格,或称孤鹤入群格。指末句所押之韵,为不在同一韵部之内,而古韵能通押之韵。与孤雁出群格刚好相反,孤雁出群是第一句用不同的韵,而孤雁入群则是最后一句用不同的韵。这个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只是需要注意,别把孤雁出群与孤雁入群搞混。诗例:

元稹《故行宫》

寥落故行宫,(一东韵)

宫花寂寞红。(一东韵)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二冬韵)

诗押'一东'韵部,而末句借用'二冬'韵部之字。

再以律诗为例:

黄景仁《言怀》

听雨看云暮复朝(萧韵),

谁于笼鹤采丰标(萧韵)。

不禁多病聪明减,

讵惯长闲意气销(萧韵)。

静里风怀玄度月,

愁边心血子胥潮(萧韵)。

可知战胜浑难事,

一任浮生付浊醪(豪韵)。

诗押'二萧'韵部,而第八句借用'四豪'韵部。

注:

文中所提及韵与韵部,皆以韵书《平水韵》为准。

借韵:五、七言近体诗,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韵,称为借韵。注意是可以通押的旁韵。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借韵。'原注:'如押'七之'韵,可借'八微'或'十二齐'韵是也。'

《说诗晬话》云:'起句可不用韵,故宋人有用别韵者,然必于通韵中,方可借入,若庚青韵诗,起句入真文寒删韵;先韵诗,起句入覃、盐、咸韵,则杂然不可为训'。

所有用韵别格,都属于借韵。

借韵小技巧,想要借韵,又不知两个韵部是否通押。可以查《词林正韵》,如果在《词林正韵》属于一个韵部,一般都可以通押。(这只是个人平时使用的小技巧,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比较实用)

《七律·长征》就是用韵别格的一种,但对《七律·长征》属于哪一种别格,并无明确的别格名称。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平水韵》

对仗别格

格律诗中的律诗及排律,除首联及尾联可以不对仗以外,其他联必须对仗。律诗则是颔联和颈联对仗,而排律则不管诗有多少联,除首尾两联其他联全部都要求对仗。

但格律诗有其发展过程,格律诗在初唐成型,而从杜甫发扬光大。在初唐、盛唐时期,格律诗刚刚成型,所以很多名诗人,并未刻意追求写格律诗。比如李太白就是如此。甚至是到中唐时期,还有很多格律诗不是特别合律。特别是对于律诗的对仗,当时还是很不规范的。所以便出现了对仗别格这一说法。

对仗别格主要有以下几种:散行格、蜂腰格、偷春格、藏春格

1、散行格

律诗为八句、四联。律诗一共有八句,四联指: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而标准的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首联与尾联则可散行

散行格指的是,律诗没有按照要求对仗。有的就只有颔联对仗(或颔联与首联对仗)、有的甚至全诗都不对仗,这种就称之为散行格。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云:'前半不用对偶,乃五律中散行格。又有通首不对者,孟襄阳、李青莲集中皆有之,李集尤多,五律格调之最高者也。'

散行格例诗: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此诗四联全部不对仗。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2、蜂腰格

蜂腰格,全诗仅有颈联对仗的律诗称之为蜂腰格。这种律诗诗最多的,并且有很多名篇。比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月夜》,秦韬玉《贫女》。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云:'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二句,及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

蜂腰格例诗: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不对仗)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不对仗)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对仗)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不对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对仗)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对仗)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3、偷春格

偷春格,指的是本该对仗的颔联没有对仗,而是首联和颈联对仗

首联及颈联对仗的律诗称之为偷春格。这种格式就像冬天的梅花,把春色偷来率先开放,故名'偷春格'。

宋沈括《梦溪笔谈》云:'次联不拘对偶,疑非律诗,然起二句明系对举,谓之偷春格,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偷春格例诗: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对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不对仗)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对仗)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不对仗)

偷春格为首联及颈联对仗,颔联、尾联不对仗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梦溪笔谈》

4、藏春格

藏春格,一、二联不对仗,三四联才对仗。藏春格与偷春格相反,似乎把春天藏起来了,到最后的尾联才对仗。

仇兆螯云:'此诗上四散行,下四整对,亦'藏春格'也'。

首联、颔联散行,颈联尾联对仗称之为藏春格。例:

杜甫的《早花》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不对仗)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不对仗)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对仗)

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对仗)

关于对仗别格,大多为前人在格律诗未完全成型前所作。我们现在写格律诗不可常用,最好不用,偶尔为之到也不伤大雅

平仄变体

变体,不以常格而改变律诗体式者。这些变体大部分产生于,律诗形成过程中。如古律体、拗体等;还有一小部分则是格律诗创作过程中,感觉格律束缚故意矫变而产生,如丁卯体、折腰体、顺风体等。

格律诗的变体,多指平仄的改变,也有的会造成失粘。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变体分类

1、古律体

古律体,就是对仗押韵同律诗,而平仄似古风,不尽合律的诗体。特别有名的崔颢的《登黄鹤楼》便是如此。《唐诗三百首》,将此诗作为七律开篇之诗。此诗与杜甫的《登高》,一直被后人拿来比较,很多人认为,史上最佳七律定是这二首其中之一。

说起《登黄鹤楼》还有个小故事。说的是李白登黄鹤楼,观滚滚长江之水,诗兴大起。正想作诗一首,然而他看到了墙壁上崔颢的《登黄鹤楼》。顿时诗兴全无,扔下一句有崔颢《登黄鹤楼》在前,无人能作黄鹤楼之诗,便离开了。而后李白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一直想作一首与《登黄鹤楼》一较高下。终于有一次在他登上凤凰台后,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吧。

话不多说,来看下古律体的例子:

崔颢《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颈联对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为千古绝唱。但此诗平仄却是不合律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登黄鹤楼》平仄出律

《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盛唐人有此格。此诗前半虽属古体,却是古律参半。崔诗首联、次联上句皆用古调,下句皆配以拗调。古律相配,方合拗律体裁。

2、拗体

学过格律诗的,都听过一句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创作格律诗的时候,一般在不造成'三平调'、'孤平'等情况下,一、三、五确实可以不论,并被视为合律。这种便是拗体了。

《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云:'律诗无拗字者为平调,有拗字者为拗调。五律拗第一字第三字,七律拗第三字第五字,总名拗律。'

而在二、四、六位置拗则不行,必须要采取补救的措施,这种措施被称之为'拗救'

拗体分为双拗、单拗。

  • 双拗,一联中上下两句皆拗。例如:五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拗作'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上下句皆拗。例诗:

杜甫《已上人茅斋》

已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瀛奎律髓汇评》方回:''入'字当平而仄,'留'字当仄而平,'许'、'支'二字亦然。间或出此,诗更峭健。'

单拗,一联中只拗一句者。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拗作'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前句不拗后句拗。例诗:

贾岛《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

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从飱后出,多是夜深归。

门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

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

《瀛奎律髓汇评》方回评曰:'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

我们现在写诗,却是不能拗的。就算拗了,也必须要进行拗救,否则就是出律了。但是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在不造成'孤平'及'三平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小拗可救可不救,(即一、三、五位置拗可不救)但大拗必救(二、四、六位置有拗必救)。

注:关于拗救的方法,因为本文主讲变体与别格,在这我就不多说了。我有一篇文章专门讲拗救的,有兴趣可以去我主页查看。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丁卯体”由许浑所创

3、丁卯体

丁卯体为唐许浑所创,因其晚年居丁卯桥,故称称之为丁卯体。

依照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只是将颔联的出句和对句,这两句的第五字平仄互换。固定用在首句仄起押韵式的颔联。将'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五字平仄互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例诗:

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

许浑

楚客送僧归故乡,海门帆势极潇湘。

碧云千里暮愁合,白雪一声春思长。

满院草花平讲席,绕龛藤叶盖禅床。

怜师不得随师去,已戴儒冠事素王。

此诗颔联'碧云千里暮愁合,白雪一声春思长。'碧云千里暮愁合的'暮'字位置,本应平声,而此处用'暮'字是仄声,白雪一声春思长的'春'字位置,本应仄声此处用'春'为平声。这便是典型的许浑的丁卯体。

4、折腰体

粘连,格律诗要求非常严格的部分。每联之间必须相粘。而折腰体,则是两联之间失粘了,就像拦腰而断,故称之为折腰体

魏庆之《诗人玉屑》曰:'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者,指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断'者,则指两句之间联系紧密,意脉不断。

我们来看下例诗:

《宿中山》韦应物

幽人自爱山中宿,更近葛洪丹井西。仄仄仄平平仄平

庭前有个长松树,平平仄仄平平仄

夜半子规来上啼。

第二句与第三句的二、四、六位置平仄本应相同,才是相粘,而此诗这几个位置明显平仄相反,是为失粘了。折腰体不仅限于绝句,在律诗中也有。

严羽《沧浪诗话》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八句'指律诗。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格律诗精髓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5、顺风体

各联重复使用首联相同平仄句型,有如顺风吹过一般,故称顺风体。例:

岑参《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得时字》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杯映翠眉。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

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胜昔时。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明显可以看出,此诗颔联、颈联、尾联,都在重复首联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这种诗体便是顺风体了。

亦有不全合顺风体者,前三联使用相同平仄句型,而尾联与颈联则合乎律诗。例: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联重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最后一联合律

诗的变体除了这些,还有更为少见的,比如'吴体'、欧阳修的'禁体'、李白的'六句律诗体'这些非常非常少见,这里就不多讲了,大家知道有那么个东西就好。

结束语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大多是在格律诗未定型之前产生的,是由后人对前人诗作的总结而来。我不鼓励初学者,在自己创作格律诗时,考虑使用这些变体和别格。应严格按照格律诗的规则作诗,以免学诗不成,误入歧途。学习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主要还是为了解前贤诗作,了解格律诗的发展过程。为了能更深的理解前贤的作品。

文/暮秋鸿雁

图/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本文作者暮秋鸿雁,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哦,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