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中最易生病的“三九天”来了!防病进补这样养,来年少病痛~

 天宜xz4gehf39j 2020-01-01

夏有三伏,冬有三九。以冬至为起点,此后的27天,是我国传统的“数九”,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三九天”里疾病最爱扎堆,且死亡率飙升——据统计,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老年人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全年平均数高出4倍之多!

因此,三九也被称为一年中最危险的时节之一!但俗话又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由此可见在这三九天中,养生是极为重要的。

那要怎么做才能在这最冷、身体最脆弱的时节,更好地调养身体呢?

1

三九天易冷出来的病

三九天里,以下四种疾病最容易“找上门”:

1
心脑血管病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另外,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

一方面,受冷空气刺激后,机体外围的血管收缩,易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心脏负荷增加

另一方面,气候寒冷,身体耗能供热,心脏耗氧量加大,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本就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问题,气温降低时原本狭窄的血管会变得更加狭窄,很可能加重病症。

2
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气温低,人的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下降,肺部活动不足清除外来的异物、细菌和病毒的能力也会下降,加上干燥的空气、肺气管内黏液变稠。因此,呼吸系统就更成为冬季疾病的重灾区。

有数据统计,冬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比平时高出2-3倍

3
消化系统疾病

在寒凉的刺激下,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胃肠道抗病能力减弱,如果继续生食过多的瓜类水果、冷饮等,很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同时,寒冷天气会使食欲增加,大众还偏爱一些高热量食物供能,也会加重胃肠负担,更易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复发。

4
骨关节疾病

寒冷特别是持续受凉和昼夜温度反差,可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关节疼痛,还可能促使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等的复发。

面对这些高发病,除了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还能做些什么呢?

2

四招应对疾病“偷袭”

既然上述疾病容易找上门,那就应该加强对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的养护。如何养护,看小编给你支招~

1
控压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多与血压波动大、难控制有关,因而控制好血压,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意外的发生。



①降压操


*手掌紧贴脸颊两侧,上下搓脸。每次36下即可。

*三个手指的指腹贴近眉骨上方,向两侧滑至太阳穴,来回揉搓,每次36下。

*手指代替梳子,从额头前方至后脑勺,以梳头的形式从前往后,每次也是36下。

三个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一次,可以帮助调控血压,缓解高血压引起的不适



②罗布麻叶茶


【配方】罗布麻叶3克——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利尿降压;昆仑雪菊3克——清肝明目、降压;三七花3克——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

三种药材泡水喝,特别适合三高人群日常饮用,具体用法用量请遵医嘱。

2
润肺、清肺、宣肺

肺在我们身体当中起着交换气体的作用,因而改善肺功能,能大大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而冬季干燥、多雾霾,因此肺的养护重在润之、清之、宣之。



①秋梨膏


梨是秋冬季节润肺、补肺的不二选择,能化痰止咳清火,但直接吃的话效果有限,而且梨性寒肺脾气虚的人并不适宜直接用梨补肺。

因而专家想出以梨为引,配与蜂蜜、姜丝、大枣、薄,经过重重工序熬制成膏方。不但中和了梨的寒性,还加强了润肺生津的效果对于咳嗽喘促、痰涎粘稠、胸膈满闷、口燥咽干、烦躁声哑等症都有不错的改善效果。



②宣肺解毒汤


【配方】土茯苓10克——解毒利湿、通利关节;桔梗10克——宣肺祛痰、利咽抗炎;生甘草5克——去痰止咳、清热解毒;全冬瓜500克——利尿消肿、止咳化痰。

【做法】先把土茯苓、桔梗、生甘草洗净,再把冬瓜连皮带肉,连瓤带籽简单清洗后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200毫升大火烧开,开锅后转小火再煮20分钟,随后滤渣取汁,每日早晚各饮用一次,每次200毫升。

3
消食健胃

针对胃易受寒、易消化不良的特点,我们可以试试下面两种茶饮:



①蜂蜜红枣茶


【配方】去核红枣30克——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姜丝10克——散寒暖胃、开胃促消化;陈皮10克——健脾胃、燥湿化痰;蜂蜜适量。

将红枣、姜丝加水煎煮,烧开前放入陈皮,放置温热加点蜂蜜调味。能暖胃生津、驱寒活血,适合气虚血虚的人作为日常代茶饮。



②消食化积茶


【配方】山楂5克——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白术3克——补脾健胃,缓解腹泻症状;神曲1克——主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花茶3克,可以选择玫瑰、百合、茉莉、桂花等,增香气、安心神。

将所有材料一同用热水冲泡,作为代茶饮,适合在吃多了油腻不消化时,或者长期肚子胀气的人饮用。

4
祛风散寒护关节

对于冬季常有骨关节不适的人而言,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晚上睡前也可以多泡泡脚,平时在家也可以做做操。



①泡脚方


驱寒足浴方

药材:艾叶、红花、花椒、防风、鸡血藤、五加皮。

功效:红花推动气血运行,艾叶、花椒助经脉循行,鸡血藤养血。

用法:六味药材各5克,放在一起打碎,做成小药包,把药包放在水里煮沸,晾凉至合适的温度泡脚;如果用沸水泡药包,需要焖15分钟左右,再加热水泡脚。每晚泡一次,一般连续泡半个月,泡的时候可以再加上足底按摩。

注意:泡脚的水一般在40℃左右即可,而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则不宜泡脚。




②散寒操


【动作1】躺下,先把右腿弯曲,双手抱住右膝盖,双手用力压我们的右大腿使它靠近小腹的位置,头尽力往膝盖上靠。左腿后膝窝充分地向下压地,脚尖回勾。保持1分钟。


【动作2】动作1做完后,把手打开,让双腿弯曲,脚跟尽量向内收,双脚打开同肩宽,双手向下扶住地板,接下来脊柱像一条珠子一样,一节一节地离开地板,首先让我们的尾骨带动着腰椎,逐节向上抬起,双脚蹬上力,慢慢地让髋部抬高,保持15~30秒(咬紧牙关,不要张嘴),然后再慢慢把脊椎一节一节地放下去。


【功效】驱散关节和背部的寒气,提升肾气。腰肌劳损和老寒腰的朋友一定要练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