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爻(观物113)

 昵称29595630 2020-01-01

  观易,易变动乎乾坤之中。天地万物都是易之体。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是按易理构建而成。天地生万物。

观卦,卦为伏羲智慧。一画开天,天地万物的终极法则都在卦中。卦是伏羲易的表现形式。易以天地准。伏羲开宗明义,易研究的对象就是宇宙终极法则。 卦中包含的也是宇宙终极法则。伏羲画卦的第一天则:“则天法地参同万物。” 易卦以形言之,则圆物围三径一;易卦以声言之,则律命吕应不出三徵;易卦以画卦言之,则一体不出三爻。天数兆于一,生于二,成于三。极乎终则返乎始,天理循环不爽。

故,易之先,则天法地参同万物;卦之先,天地人三极之道。

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六爻,如何体现三极之道?初应四,二应五,三应上。人道,地道皆法天道。六爻的关系,法乾坤之关系,所谓:坤道法乾道。天配地,地顺天。

观爻,爻是卦的最小单位,有阳爻和阴爻,古人称为两仪。爻有体,其用武之地为周流六虚之中。卦体的环境,古人认为是六虚。阴阳升降不出六爻,万物性命皆在其中。

爻有体,有体就有象,有象当然有数。韩简所说:“物生而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观爻,要从先天到后天这个思路去分析。才能透彻的认识和真正明白西伯姬昌的《周易》,孔丘的《易传》。

谈观爻之前,我们先体会唐代赵蕤的一句话:“体象定位也,数变推移也。”这正是爻体的写照。爻体,有爻象,有爻数。观爻象,怎么看?观爻数,从哪里入手?

观爻象:孔丘解象最透彻。《彖传》《象传》都是言象的。《象传》注重整体,《彖传》注重具体和细节。“彖者言乎象者也。”文人解象重视对彖辞和象辞训诂,求其本义。这样求易,等于没有根基。

观象,一定要抓住爻象。抓住爻体,才能抓住事物的主流和发展脉络。

观爻:

首先看爻位象。“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所谓位象。赵蕤之“体象定位也”。例如:按周朝,五爻为天子至尊之位,四爻为诸侯之位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

其次看爻象辞:孔丘为每爻都给了具体小象辞。记住这是孔子理解的爻象意义。来自于“韦编三绝”的功夫才写就,要珍惜。伏羲易不设象辞,就是因为言不尽意,让后人观象以判断人事。孔丘的象辞,给人以启发。大象辞是如何用的呐?

再其次看爻体动象:爻体动,动则变,变则通。大象和彖辞一起用。如:乾卦五爻动,则,遇《乾》之《大有》。乾卦五爻的爻动象,要看《大有》卦的卦象。意味着:有君王或首领动,会出现大有之象。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有兴趣读者,可以参考《左传》《国语》中的卦例,可见一斑。这里要提示读者,六十四卦都有动变为《大有》卦的情况。

爻象的本质是易卦用以告诉求测者人事。人事最关心的就是万物万事之性命。人为万物之灵,可以代表万物。“有生则有命,有命则有性,有性则有情。”“人命合天地,故谓天命。”性有四:仁礼义智。命有定数。“天命历数也,人命道德也。”

再其次看爻数:爻数通玄。观爻数,可以分两个阶段:先天阶段,数生象;后天阶段,象生数。

先天的爻数如何来?由天定。天如何定?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爻数就从方圆,代天地而产生。圆数为天数,地数为方数。圆者围三径一;方者围四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人一道,皆法天道。蓍数于圆,以则天;卦定于方,以法地。

蓍,蓍草,衍数之道具。每一根蓍草为一策,共五十策。由大衍之数而定。关于“蓍圆卦方”推荐大家读一读杭辛斋的著作。杭辛斋奔走于早期国民革命之余,尚能对《周易》有比较深透的认识,令人敬服。

圆本一,方本四。一无体,四有体。蓍数就是对应大衍之数五十。去一为用,则存一策,用四十九策。衍数时,分二以象天地,卦一以象天地人。一象人所以不用,余48策代表天地数,也代表向天地求天意。48策恰好对应八卦之48爻。一卦六爻,八卦共四十八爻。

六十四卦,阳爻192爻,阴爻192爻。揲筮结果,36策为纯阳;24策为纯阴。所以揲筮过程总策数为:192×36192×24=11520。这是万物之数,代表万事万物。

揲筮过程,爻数与策数对齐,万物之数与万策对齐。其中1520为余分,这也是自然天规。就象四时一样有闰,也是余分。

乾之策216策,一卦六爻,一纯阳爻36策,所以乾之策6×36=216(策);

坤之策144策,一卦六爻,一纯阴爻24策,所以坤之策6×24=144(策);

蓍草之四营十八变过程,就是爻数的生成过程。观爻数,必须烂熟揲筮过程中衍数的奥秘。笔者有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专门讲衍数过程。

第一个角度:以48策为基础。4×12=48(策)。乾为去三用九;坤为去六用六;兑离为去五用七;艮震为去四用八。震巽无策。

第二个角度:以49策为基础,就是揲筮四营十八变的演数程序,看看策数在拟天地成卦的神秘过程。古人对这一过程,规定了礼节。成卦治理。问天要敬畏天。现代人把礼,看成迷信;中国古人看礼,是一种文明。

仔细分析,第一个角度和第二个角度,是一致的。

观爻数,从先天成卦过程看到卦数的生成过程。这是拟天地而成卦。蓍数为天数,卦数是地数。蓍数7源于圆数,用数;卦数8源于方数,体数。八经卦数为8,所卦体数为八。七为圆数,是古人的发现。七日来复,反复循环,就是圆。古人对圆数的解说非常多,可以读一读古人的著作。蓍数不只一个,大衍之数五十也是蓍数。蓍数为用数,尚奇数;卦数为体数,尚偶数。但是,这些都不能拘泥,要灵活看待。如大衍之数为五十,为天数,为什么是偶数哪?因为大衍之数是合天之数,是二十五自合为五十。一定要记住,中国人看待数字与西方人不同。数字最大是九,后面的数都是九个数的重复。这也是易理中循环周期意识的应用。十一和一是一样的。十一也是一,二十一也是一。再如:333是一样的。33只是3的重复。如果不懂国人对数字的数理认识,很难理解易理。还可以扩展,想一想:如果是二进制数,一就是最大数;如果是三进制数,二是最大数;如果是十进制数,九为最大数。

观爻数,如何看后天爻数?看看中国的各类预测理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们这里不展开谈。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易理。人道、地道最终还是要法天道运行。纵观历史上对数理研究最透彻的,当属汉代杨雄,邵康节称赞其:“见天地之心者也”。李白把杨雄当侠客一样称颂,曾经说:“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学习《周易》,不能把它当作理学、卜筮学、道德学等来学习,更不能把它与佛道扯上关系。这些行为等于在作贱《周易》。佛道等宗教等,都是心灵控制学,信仰学之集大成者,是社会发展独挡力量。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的遭遇,早已证明其负能量本质。

《周易》学自古以来都被不懂《周易》的易学大师作为传承的主体。今天依然是易学传承的主流。明明自己都说易以天地准,但是依然还是把《周易》推向卜筮、理学的方向。没有把《周易》作为宇宙终极法则的方向去探索和发展。

易学是“通学”,能成为宇宙终极法则的理论,才有资格作为其内容。

  北荒来客

  2019.11.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