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思明居士 2020-01-01

引言: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虽因编年的体例及记言记事的创作目的而未将人物作为叙事重心,但在其叙史的过程中也刻画出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人物有一百多位(能展开叙事的大概有三十位)。

《列女传》则在《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例基础上首开以女性为中心的叙史先河,成为我国第一部女性专史。又因《列女传》带有明显的女教色彩,加上后世统治阶级的推崇,使其成为了一部规范女性价值观念的女教读物。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列女传》中涉及一百多位女性人物,其中有二十多位与《左传》重合,相较之下可发现两书中的同一人物有着不同形象。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穆姜加以探讨,对比《左传》和《列女传》中的穆姜形象,分析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女性观念。

一、《左传》中的穆姜形象

春秋时的女性(诸侯、贵族女性)命名方式为名或字或号加上自己的姓,名、字、号通常由母家国名、夫家国名、母家姓、母家氏、夫家氏、排行、夫谥、自谥八种材料组成。因此,穆姜中的“姜”为母家的姓,《宣公元年》中的“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即可作为证明。由《襄公九年》中的“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可知,“穆”为谥号。

根据董常保在《<春秋>所载女性人物谥号考论》中所作考证,“穆”在先秦谥号中是一种美谥,穆姜的一生亦符合“中情见貌曰穆”。刘向在《列女传》中对穆姜谥号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这将在下一节做讨论,本节先讲《左传》中的穆姜形象。

《左传》中关于穆姜的记载始于宣公元年终于襄公二十三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全面的穆姜,可分为守礼的穆姜、僭礼的穆姜及反思的穆姜。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1. 守礼的穆姜

《成公九年》载:夏,季文子如宋致女,覆命,公享之。赋《韩奕》之五章,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犹有望也!敢拜大夫之重勤。」又赋《绿衣》之卒章而入。讲的是季文子去到宋国慰问伯姬后回国复命,鲁成公设宴招待季文子。穆姜从房里出来,两次下拜感谢季文子辛勤奔波,夸季文子没有辜负宣公的期望,并称自己为未亡人。穆姜又赋了《绿衣》的最后一章,然后回房了。

《绿衣》的最后一章为“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穆姜赋此诗表达的是悼亡宣公之意,因为先前已提到“不忘先君”及“先君犹有望也”,此时悼亡宣公可谓合情合礼。此外,注意到穆姜称自己为“未亡人”,这也体现了穆姜守礼的一面。春秋时寡妇再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称自己为“未亡人”则表明自己要从一而终。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诗经·绿衣》插图

《成公十一年》中所载之事亦能看出穆姜守礼的一面,其曰:声伯之母不聘,穆姜曰:吾不以妾为姒。讲的是声伯的母亲没有举行媒聘之礼就和叔肸同居,穆姜不把声伯之母看作是家族成员。

2. 僭礼的穆姜

《成公十六年》载:宣伯通于穆姜,欲去季、孟,而取其室。将行,穆姜送公,而使逐二子。公以晋难告,曰:请反而听命。姜怒,公子偃、公子鉏趋过,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说的是穆姜和宣伯私通,穆姜为了帮助宣伯,逼迫成公驱逐季文子和孟献子,成公婉拒之后穆姜便威胁要废掉成公。

宣伯指的是叔孙侨如,乃是叔孙氏的家主。除叔孙氏之外,鲁国还有孟孙氏和季孙氏这两大家族,孟献子和季文子分别是家主。也就是说,穆姜为了让情人宣伯独霸鲁国,命令成公消灭宣伯的竞争对手,成公不听命穆姜便出言威胁成公。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穆姜只是出言威胁成公,《左传》中并没有记载穆姜采取了什么实际行动。而贿赂晋国权要破坏晋国和鲁国关系完全是宣伯一人所行之事,与穆姜毫无关系。也就是说,穆姜私通宣伯并且两次威胁成公,这种行为虽不合礼,但事实上并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不过,穆姜做的另一件僭礼之事却造成了不良后果。《襄公二十三年》载:初,臧宣叔娶于铸,生贾及为而死。继室以其侄,穆姜之姨子也。生纥,长于公宫。姜氏爱之,故立之。臧贾、臧为出在铸。说的是穆姜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扶持姨子所生的臧纥作为臧氏后嗣,由此引发臧氏一族的动乱,臧贾、臧为出逃到了母舅铸国。

3. 反思的穆姜

叔孙侨如于成公十六年被放逐,逃到齐国后又勾搭上了声孟子,位于高氏、国氏两位上卿之间。穆姜却被幽禁在了东宫,直至死亡。

《襄公九年》记载了当初穆姜搬往东宫之事:

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三。史曰:是谓《艮》之《随》三。《随》其出也。君必速也。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随卦

穆姜迁往东宫,史官为其占卜得到了一个吉卦。穆姜却认为拥有“元亨利贞”四种德行的人得到《随》卦才意味着没有灾祸,但自己并无这四种德行:本来地位低下而又没有仁德,不能说是元;使国家不安定,不能说是亨;做了事情而害自身,不能说是利;丢弃寡妇的地位而修饰爱美,不能说是贞。因此,穆姜断言自己将被永远幽禁,最终死于东宫。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此时的穆姜已经开始反思己过,根据《左传》中的记载亦可知晓穆姜此后没有再生是非。同时我们还能看到一位聪慧而博学的穆姜,她不仅通晓《诗经》,并且还如此熟悉《周易》,可谓是《左传》中的一位奇女子。

二、穆姜在《列女传》中被列为孽嬖,刘向为何要改写穆姜形象?

《列女传》是我国第一部女性专史,其通过对先秦经典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再次塑造及对人物进行的褒贬,形成了完整而理论化的女教系统。《列女传》分为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前六传是对女性的赞扬歌颂,而最后一传则是对有祸乱行为的女性的批判。穆姜被作为一个反面人物,与末喜、妲己、褒姒、宣姜、文姜、哀姜、骊姬和夏姬等人一同被列在《孽嬖传》中。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列女传图

1. 《列女传》中的穆姜

在《列女传》中,刘向将穆姜称为“缪姜”,因为其“聪慧而行乱,故谥曰缪”。有注者认为“穆”同“谬”,“穆”即是说穆姜一生多有谬误。但事实上,“穆”在先秦是一种美谥,“中情见貌”才能称之为“穆”。那么刘向为何非要将之称为缪姜呢?因为刘向想要突出穆姜过错的一面。

《孽嬖传·鲁宣缪姜》云:缪姜通于叔孙宣伯,名乔如。乔如与缪姜谋去季孟而擅鲁国。晋楚战于鄢陵,公出佐晋。将行,姜告公必逐季孟,是背君也,公辞以晋难,请反听命。又货晋大夫,使执季孙行父而止之,许杀仲孙蔑,以鲁士晋为内臣。所叙述的事情和《左传·成公十六年》基本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左传》为记言记事的编年史书,《列女传》为个人纪传史书,《列女传》将宣伯个人所行之事写入其中,难免有故意混淆之嫌。

而对于穆姜迁往东宫之时所作的反思,《列女传》中持的亦是否定态度,认为穆姜“虽有聪慧之智,终不得掩其淫乱之罪”。刘向还引用诗《诗经》中的“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以此解释穆姜陷于祸乱不可脱身的行为。而事实上,穆姜在宣伯被逐出鲁国之后就已开始反思己过,此后亦没有再生是非,如何能说“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所以其实并非穆姜不能脱身,而是刘向不愿意放过穆姜。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不难看出,《列女传》中的穆姜突出的是有“淫乱之罪”的穆姜,虽有提及穆姜的反思行为,但不过是借此说明“终不得掩其罪”。而对于守礼的穆姜,具有诗才的穆姜,刘向选择了忽略,根本没有提及。

2. 穆姜形象变化的成因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左传》中的穆姜经历了守礼、僭礼及反思三个过程,而《列女传》中的穆姜仅剩下祸乱一个特征。也就是说,《左传》中的穆姜是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人物,而《列女传》中的穆姜是一个被重塑的类型人物。透过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左丘明与刘向不同的创作观及女性观,还可看出两个时代不同的社会风气。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左丘明画像

春秋之时礼崩乐坏,而儒家的道德体系又尚未建立,当时存在“蒸”、“报”等破坏贞洁观念的婚姻习俗,而妇女与人私通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穆姜作为一个寡妇与宣伯私通,如果没有酿成重大不良后果,这种行为本身是不会遭至多少批判的。穆姜在反思自己不贞时有提到“弃位而姣”,这其实是一种较高的要求。

同时还需注意,《左传》注重的是记事记言,为的是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历史。而《列女传》则是一部明显具有说教性质的女教读本,它的目的并不是再现历史真实,而是想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解释创作一个规范的理论体系。

在《汉书·楚元王传》中,班固记载了刘向创作《列女传》的动机: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由此可见,刘向作《列女传》的目的之一是劝诫汉成帝不要嬖幸女宠。但此时还存在一个问题,穆姜虽有“乱”的行为,但事实上却没有招致“祸”,为何要将她列为孽嬖呢?

对比《左传》和《列女传》的穆姜形象,看春秋到汉朝女性观的变化

刘向画像

对此笔者可以做两点解释:其一为刘向将宣伯所行祸乱之事的原因部分归结到了穆姜身上,这或许是“女祸史观”使然,就是坏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更坏的女人;其二是因为刘向是一位出于经学义理的儒家文人,他的核心目的是维护儒家的礼教体系,穆姜既有僭礼的行为,那么她就是不可饶恕的,因此才称“后虽善言,终不能补”。

参考文献

  • 刘向 《列女传》
  • 班固 《汉书》
  • 左丘明 《左传》
  • 董常保 《<春秋>所载女性人物谥号考论》
  • 田恒金 《从<春秋><左传>看先秦时期女性的名字及其文化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