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金壁:何谓“徼福于某”

 古代小说网 2023-01-11 发布于江苏


《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为争霸主地位,率诸侯盟国联军伐楚。楚子发兵抵御,并派使者屈完与齐桓公交涉。齐桓公陈诸侯之师,向屈完示威,假说要与楚国交好。屈完回答:“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屈辱您收容敝国国君),寡君之愿也(这是敝国国君的心愿)。” 徼(jiāo)福,即是求福;敝邑,谦称己国;社稷,祖先神。

同治五年刊本《春秋左传杜注》

然而何谓“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王力《古代汉语》注:“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您不毁灭我国。”

然而有学者反驳说:“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就是求福给楚国。敝邑之社稷是代表楚国之神,它在这句中是受福者。这里,介词'于’不表动作之所从,而表动作之所归趋。

《左传》一书,凡是对话中讲到对方求福于说话人自己一方的宗庙或社稷,都是指自己一方受福,对方施福。

例《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若惠顾前好,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厉、宣、桓、武是郑国宗庙名,代表郑国,徼福于厉、宣、桓、武就是求福给郑国。

《左传·昭公三年》,晏婴代表齐侯对晋侯说:“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顾齐国,辱收寡人,徼福于太公、丁公,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太公、丁公是齐国宗庙名,代表齐国,徼福于太公、丁公,就是求福给齐国。

《日本左传学文献辑刊》

因此,“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一句的注释当改为:承蒙您求福给我国社稷之神。这句话相当于后世的感激客气话:我们国家托您恩德大福。

两种意见截然相反,究竟孰是?

今按,凡古人求福,皆向神求福给自己,无求福给神者。

又查《左传》“徼福(于某)”之例与其注、疏,知王力注是。

1.《文公十二年》:“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 曰:'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杜预注:“言愿事君以幷蒙先君之福。”

按,杜注之意,“徼福于周公、鲁公”以“幷蒙先君之福”,则徼福者秦伯即蒙鲁先君之福者。

《春秋左传注》

2.《宣公十二年》:“(楚子)入自皇门,至于逵路。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 若惠顾前好,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杜预注:“周厉王、宣王,郑之所自出也;郑桓公、武公,始封之贤君也。愿楚要福于此四君,使社稷不灭。”孔颖达疏:“若其存郑,则四君佑楚,故愿楚要福于此四君,使社稷不灭。”

按,杜注、孔疏之意,楚要福于此郑之所自出及始封之贤君之神,不泯郑之社稷,则四君佑楚。是徼福者楚即受佑者。

3.《成公二年》:“(宾媚人)对曰:'……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

按,齐使者宾媚人之意,谓晋郄克若能求齐国祖先神之福,不泯齐之社稷,则两国可继旧好。

《左传集评》

4.《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絶秦,曰:'…… 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杜预注:“晋献、秦穆。”

按,吕相谓,秦君亦悔祸之延,故欲求福于二国先君晋献、秦穆,以受二君之佑,是徼福者秦君即受佑者。

5.《成公十六年》:“(子叔声伯)对曰:'…… 若犹不弃,而惠徼周公之福,使寡君得事晋君。’”

按,此说鲁臣子叔声伯向晋权臣郄犨求情,希望其不弃鲁国,而求鲁周公之福佑,以使鲁君得事晋君。

6.《昭公三年》:“使婴曰:'…… 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顾齐国,辱收寡人,徼福于太公、丁公,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杜预注:“言收恤寡人,则先君与之福也。”

按,此晏婴与晋人言,谓晋若收恤齐君,求福于齐先君太公、丁公之神,以镇抚齐之社稷,则太公、丁公之神将与晋人福。

《春秋左传词典》

7.《昭公三十二年》:“王使富辛与石张如晋,请城成周。天子曰:'…… 伯父若肆大惠,复二文之业,弛周室之忧,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 今我欲徼福假灵于成王,修成周之城。’”

按,此周王谓晋如愿复兴晋文侯仇、文公重耳的伟业,向周文王、武王之神求福,以巩固自己的盟主地位并显扬美名,则周王亦愿求福借灵于成王之神,藉晋在诸侯中之地位与号召力,修成周之城:是向先君求福者晋与周王皆受福者。

8.《哀公二十四年》:“晋侯将伐齐,使来乞师曰:'昔臧文仲以楚师伐齐,取谷;宣叔以晋师伐齐,取汶阳。寡君欲徼福于周公,愿乞灵于臧氏。’”杜预注:“以臧氏世胜齐,故欲乞其威灵。”

按,鲁大夫臧氏曾世代胜齐,故晋侯欲向鲁之先君周公求福,向鲁之臧氏乞灵,请鲁派臧氏助己伐齐。于是鲁派臧宾如之子臧石“帅师会之,取廪丘”。则晋侯为“徼福于周公、乞灵于臧氏”者,当然亦为受惠者。

以上为《左传》全部“徼福(于某)”之例。

《春秋左传补疏  春秋左氏传补注》

后世亦有类似之事:

1.《后汉书·袁术列传》:“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于齐桓,拟迹于高祖,可乎?”是袁术为作霸主乃至天子,欲向齐桓公之灵求福。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二:“邕州俗重祠祭,被病者不敢治疗,但益杀鸡豚,徼福于淫昏之鬼。范旻下令禁止,出俸钱市药物,亲为和合,民有言病者给之。获痊愈者千计。”是病者向淫昏之鬼求福,而范旻下令禁之。

3. 宋刘克庄《后村集》卷三十六《土地》:“某蒙此来,既入州宅,且视籀文矣。徼福于神祇,庶克奠居。”是作者向土地神求福。

4.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十《張府君墓田記》:“桷闻诸《春秋》会盟称辞,甥舅之国,虽数十世,犹徼福于先君。敦叙之义,盖可考也。” 是说春秋诸甥舅之国向祖先神灵求福。

《清容居士集》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徼福于某”即向某(多指某国先君或社稷之神灵)为己求福,以得到某对己之福佑,可无疑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