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跖其人其事

 hyqs007 2020-01-02

太原历史上曾有“九峪五山”之说,由南到北,九峪,分别是南峪、黄栌峪、柳跖[zhí] 峪、马坊峪、明仙峪、风峪、开化峪、冶峪、西峪;五山就是天龙山、悬瓮山、龙山、太山、蒙山。

仲夏,有缘专访柳跖峪自然风貌,其方位在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窑头村、南坪村一带,是天龙山景区下的一道山沟,沿着晋祠路径直向南,进牛家口,寻径而入,入一山沟,便是柳跖沟,虽值炎炎夏日,仍微风习习,清凉顿生,一条数里木质小径蜿蜒通幽,曲曲折折,一路西向,脚下小溪潺潺,两旁绿植覆山,满目苍翠,时而巨石突兀横亘,忽见瀑流延展,又闻悦耳鸟鸣,山虽不高,然则灵动至极,宛如画中,一路暑气顿消,神清气爽,忍不住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冬日,又逢几友,再谈柳跖沟,“柳跖”“柳子”成为争议焦点,“柳子”仅一名而已,最多呈现自然风貌,且山中无柳,名不副实。“柳跖”则可有更多遗迹与传说呼应,更能凸显自然背后的人文。一时兴起,柳跖其人其事如何?“柳跖”与“柳跖沟”是和关系?自是认真索寻一番。

一、柳跖其人

其人是否属于历史真实存在,尚无定论。说起柳跖,首先需要探究其姓氏渊源。春秋时期鲁国鲁孝公之子谓公子展公子展的孙子无骇以祖父名“展”为氏,称展无骇,展无骇的儿子叫展禽。展禽的封邑为柳下(今山东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死后号为惠,所以又叫柳下惠,其后代取封地“柳下”第一个字柳为姓氏,故“展”“柳”同源。说“柳下惠”比“柳下季”“展禽”更为人所熟知,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作为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其“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以为其乃“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为“和圣”。而盗跖,传说中即是当时鲁国贤臣柳下惠(柳下季)之胞弟,即展跖、或柳跖,又作蹠、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因为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亦称盗贼的鼻祖,所以又叫盗跖,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其人其事大部分史书均无记载,查阅诸多资料,仅庄子《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里面有记述。

二、柳跖其事

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盗跖因“开隶农起义之先”“盗亦有道”“怒斥孔圣”“娼妓守护神”等故事而流传千年。其中最为著名的典故,当属《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中“怒斥孔圣”,因所涉人物生卒时间矛盾,以致后世不少研究证实为秦汉时期的伪作,在西汉时期窜入杂篇之中,流传了下来,但关于盗跖的传说确实很早以前就已流传。而庄子中的该篇,也就是在这个传说上发展而来的。在《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篇中假托盗跖与孔子之间的对话,一方面以一种激进的角度表达了道家绝圣弃智、保身全命的理念;另一方面又以盗亦有道的论说延续了庄子一书的讽世主题,在此文本中的跖亦表现出强烈的道家色彩。建国后的主流史观则将其作为春秋时期的奴隶起义军领袖,他因不满奴隶遭受贵族压迫,于鲁国起义,组成九千人的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对当时的诸侯国造成沉重的打击,亦使奴隶制慢慢转变为封建制。这里重点以《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中的内容呈现柳跖的形象。

1、怒斥孔圣

夏商周以来,社会秩序以德治为主,矛盾纷争主要呈现在王侯大族之间,下层奴隶阶级尚无主动积极反抗意识。春秋以来,虽出现了礼崩乐坏,但社会大的价值体系尚未有明显变化,而人的思想却更趋活跃,诸子百家,流派纷呈,群星灿烂如璀璨星河,先贤们立言立信立人著述千古文章,为我们民族留下了精神风骨。

说到当下的圣人孔子,素喜说教,对象自是王侯将相,其宣扬的核心价值重在、恕、诚、,强调仁礼相成,重视人伦,政治提倡教化和施行仁政与礼乐秩序。在此背景下,柳下季弟弟跖首开隶农聚众成寇之先,“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此种行径是对礼乐社会秩序的重大冲击,此风绝不可长,怀着难以接受的厌恶情绪,老先生先找自己的好友、柳跖的哥哥柳下惠进行一番伦理道德说教,认为作为哥哥,应“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尤其作为世之才士,兄弟为盗,为害天下而不加以管教,我都替你害臊“丘窃为先生羞之”。柳下季面对一代儒学大师,诚恳而实事求是地解释了一番,“老先生说的即是,怎奈人家不束管教,更何况我这个弟弟思想活跃,阴晴不低,勇武强悍,巧言令色,能言善辩,足以饰非,老兄你千万别主动找他谈话,否则就是自取其辱”。孔老先生何曾遇到过未解难题?于是乎“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开启这次受辱之旅。

时值“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脍人肝而餔”,孔子拜谒,尚未见人,已被一通臭骂“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后来“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几成养尊处优不劳而获的代名词。孔老先生终究是不屈不挠、坚韧有余之士,以与柳下季的友情为先导,再次希望通报面谈一次。

也许是人情关系让柳跖心动了一下,老先生得以成功相见,且姿态极低,虽受凌辱,仍直呼柳跖为将军。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大夸柳跖兼具的三种美德,天生神武伟岸,人见人爱车见爆胎“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经天纬地,才高八斗“知维天地,能辩诸物”; 勇武果敢,振臂一呼,从者甚众“勇悍果敢,聚众率兵”。之后不忘奉承一句,三者其一足以面南而王,仍觉夸的不够,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摇唇鼓舌,从细部进行了恭维,您“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在常人听后亦鸡皮遍身的拍功过后,终于引出此行目的 “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这几句话也将成为本次对话的老先生的最后一段话。

柳跖既称大盗而非鸡鸣狗盗之徒,大自有大的说法,一方面孔子夸其三德并非空穴来风,确实说明其才具匪浅,另一方面说明其虽为盗,然盗亦有道,一个颇具才气的有道之盗自然可以成其大。接下来一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正反对照、论据有力、事例真实、不容反驳、酣畅淋漓的辩驳即将上演。下面以第一人称简要陈述辩方柳跖的辩论词:

盗跖大怒,首先揭穿老夫子浮夸虚伪,此行目的纯属利诱,“能被三言两语就规劝成功的,都是愚鲁顺从的人,你夸我的三德那是我父母给的,不夸也有。你没听说过两面三刀,人前人后各一套的人吗?你以大城众民之利相诱,不可能长久,城再大也大不过天下,尧舜汤武的后世现在又在哪里?都是奢求天下惹的祸啊!”

其次从历史来看,“从有巢氏到神农氏,尊崇自然,返璞归真,“道”“我”合一,那才是至德之世”, “从黄帝开始,与蚩尤征战于逐鹿,尧舜称帝、商汤逐君、武王伐纣,还不是“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从老夫子开创的儒学来看,你一天研究文治武略,操控天下舆论,“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要说大盗谁能比得上你?为啥不叫你“盗丘”,反而称我是盗跖?你成功说服子路,子路终成卫国东门肉酱,据此,你那套理论属于失败的理论。天下称你为才士圣人,却被“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困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你主张到底贵在哪里?又从尧、舜、禹、汤等与后世之贤士伯夷、叔齐、鲍焦、申徒、介子推等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一一枚举,不忘嘲笑“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同时告诫老先生人生如白驹过隙,要懂得“说其志意、养其寿命”。你所说的那些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我都弃之如履,赶紧走吧,根本不值得探讨。

至此,辩论环节锵然结束,柳跖完胜。老夫子闭口无言,一系列动作神态刻画规劝失败的如何彻底,再次鞠躬--转身出门上车--马缰绳手中脱落三次--目光失色--面如死灰--手扶车轼--垂头丧气“丘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好偶遇柳下季。柳下季问道“好几天不见,我的心里很不踏实,吆,看你这车马行色,不是去见我家弟弟了吧?他没惹您生气吧?”老先生仰天而叹曰:“哎,用老百姓的话说我是没病找病自己针灸,触摸虎头,整理虎须,险入虎口啊,我这是干的点啥事啊?……”《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后文之子张与满苟得、无足与知和的儒道之论,凡喜探讨者可以仔细阅读,不是本人重点,在此略过。《史记》介绍庄子,说他著书万言,大抵均为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儒家学说,从而辨明老庄主张的。而盗跖事迹由之前众多传说正式编入《庄子·杂篇》后,得以声名大噪,虚构人物几至假亦真来。

2、“盗亦有道”

庄周的《胠箧》和《吕氏春秋.仲冬季》中载有,盗跖的徒从问跖说“盗有道乎?”可见在老大的影响下,小喽啰也是不一般,能对“盗”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问出这类深邃的问题,提出做为盗的基本规则和行业准绳是什么?盗跖从圣勇义智仁等精要进行了回答:怎么能没有规矩和准绳呢?能够凭空推测屋内藏有什么财货是圣明的盗,敢于第一个进入是勇敢的盗,最后一个退出的是义气的盗,知道什么时间进退的是智慧的盗,得而均分是仁爱的盗,不通五要难成大盗。“奚啻其有道也?夫妄意关内,中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後,义也;知时,智也;分均,仁也。不通此五者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有。”能够将认识上升到理论体系,难怪成为盗门尊崇的先祖,以致不论大盗小偷,甚或蟊贼也敢宣扬“盗亦有道”。

3、娼妓守护神

亦是取自《庄子·杂篇》中对盗跖的初判:盗跖诸匪喜爱“取人妇女”。过去的娼妓业一直都是底层社会中一些失足女性的无奈选择,凭着贱皮囊,赚着苦命钱,被人瞧不起,她们身居惨境却无自由,面对惨淡的人生而有无力抗衡时总要寻求一个精神寄托,而传说中的盗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才华横溢、武艺高强的英武形象,自然成为这类人群的不二选择,可以轻松进出烟花柳巷,来去如风地保护她们,华北地区信奉盗跖为娼妓的守护神,尊之为“白眉神”。《斩鬼传》:“含冤又问道:‘这尊神是何出身,在生时姓甚名谁?’柳金娘道:‘小妇人也不知其详,只听得当日老亡八说是柳盗跖。’”又有“白眉神道:‘俺自春秋以来,至于今日,娼妇人家,家家钦敬,大小奉祀,竟如祖宗一般。’”

三、晋源柳跖沟与柳跖

柳跖按《庄子·杂篇》和传说应为春秋鲁人,其领导的隶农起义线路应沿黄河流域,汾水是黄河支流,《庄子·杂篇》中孔子见“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山到底是山东泰山南,还是太原盆地汾河西侧的太山或天龙山南,因人物的不确定性确实不可考究,认为山东泰山说法较多,但是义军迁徙属于正常现象,晋鲁相望,转战来到太原的太山或天龙山亦未可知。民间传闻,柳跖转战山西初踞晋祠悬瓮山极乐峰西北石洞,人称柳跖洞,后聚众越多,迁移至天龙山柳跖峪。天龙山南峰顶一巨石传为柳跖军插旗之石,故称“插旗石”,“柳跖旗石”是天龙山八景之一,至今尚存深30厘米、直径20厘米圆形孔洞。柳跖沟里分有南、中、北三岔,除插旗石外,还有八处柳跖旧迹,分别是三个回合打落官军头领的地方第三合村,柳跖沟南岔小沟之阳柳跖军牧马的喂马槽,中北岔分界岭东端柳跖军的哨所寨峁哨所,寨峁山巅的跑马场,插旗石西北操演军马的蹓马坪,插旗石东下马村北三石鼎峙传为柳跖军埋锅造饭地的支锅石,中岔西端山峰义军屯粮处的安谷梁等。

柳跖到底何人?人云亦云,纵观史料,寥寥无几,不过如此。柳跖其人,人如疑云,事属轶事,迹尚可寻,真伪难辨,怪事一桩。但有兴致,看自然之美,赏大块文章,稍若留意,访存旧迹,笑笑何妨?最后加一句广告词,大美晋源欢迎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