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预防感冒吃维C、抵抗力差补维C、嗓子发炎吃维C...... 维生素C被很多人认为是“万能良药”一样的存在。事实上,大家都被蒙蔽了!维生素C真的没有那么多作用! 前些日子,微博上有一个热点内容,让大家震惊,也让很多卖保健品的人“愤恨”: “很不幸”这条打破大家常规认知的知识——是真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临床药师王子惠在一次公开节目中介绍: 当人体受到细菌的感染时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维生素C本身有抗氧化作用,会减轻氧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但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没有证据表明它能够真正地防治感冒。 现代医学认为感冒的原因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并不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 非营利组织——科克伦国际协作组织的研究人员对30多项共1.1万人参与的研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对普通人来说,服用维生素C防治感冒没有任何效果,为了防治感冒而服用大量维生素C完全没必要。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指出:“尚无科学证据,而且没有重要的研究可以表明维生素C具有防治感冒的作用。” 虽然这么说,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表示吃了有效? 某些东西你吃了管用可能你真的缺乏,而不是这东西有预防效果。 这个道理就好像你弟弟买了一辆车,有一天载了一个陌生女孩,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女孩成为了他的女朋友,那么,是否可以得出“买了车就能找到女朋友”的结论呢? 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成立。 而开篇新闻中提到的特殊人群吃了有效,也是如此。 但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并不符合“特殊人群”的定义,所以,咱们还是别瞎吃了。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水果和新鲜蔬菜中含量丰富。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吸收,功能很多。 胶原蛋白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 当体内维生素C严重不足,可以导致坏血病,虽然病例罕见,但严重者可致死。 维生素C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以保护机体一些酶的活性,同时清除自由基,阻止脂类过氧化及某些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保护肝脏的解毒能力和细胞的正常代谢。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一般会补充铁剂,同时服用维生素C也可以促进铁的吸收来辅助治疗。 维生素C还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且具有抗组胺和阻止致癌物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我们日常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大: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膳食参考摄入量(RNI),成年人为100mg/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1000mg/日。 根据上述推荐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正常人从每天的饮食当中就可以获得足够量的维生素C,不需要额外特意补充。 如果过量摄入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胃肠功能絮乱、肾结石、叶酸缺乏,甚至是坏血病和溶血症的发生。 而且,维生素C真的随处可见,在各种蔬菜水果中都有,奉上一张维生素C排行表,家长们好好收藏: 如果真的要补充维生素C,别期望通过吃保健品来解决,保证三餐中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从中获取的维生素C就能满足身体需要,同时也加强体育锻炼,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少生病的好身体。 文章来源:综合自湖南妇女儿童医院、CCTV生活圈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