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内篇之德充符》5.1

 峨眉佛光 2020-01-02

<5.1>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基宗也。”

<白话>

鲁国有一个被砍去一脚的人,名叫王骀;跟他学习的弟子人数,与孔子门下差不多。常季请教孔子说:“王骀是个被砍去一脚的人,跟他学习的人,与先生门下弟子,在鲁国居然各占一半。他站不教诲,坐不议论,但弟子们空虚前往却充实归来。难道真有不用言语的教导,超脱形式而靠心灵感化的吗?这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这位先生是圣人,我还来不及前往请教。我都要拜他为师,何况是那些不如我的人呢?何止是鲁国,我要带领天下人去跟他学习。”常季说:“他是个独脚的人,还能胜过先生,那么他与一般人的差距就更远了。像这样的人,他的用心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孔子说:“死生也算是大事了,而他完全不受影响;即使天崩地裂,他也不会跟着起伏。他处于无所假借的状态,因而不随万物转移;他洞彻万物的变化,而能守住自己的根本。”

<解读>

《德充符》举出一些妥善保存本性与禀赋的人,描述他们在日常行动中所展示的验证。

王骀是虚构人物,“骀”有“愚笨”之意。凡人眼中的愚笨,在道家可能代表智慧。

孔子推崇王骀为圣人,但对圣人的描述,显然合乎庄子所定的规格。我们常说,千古艰难唯一死。死亡是人无法提前体验的,就像绝对的黑暗一样,会令人无可想象与无所适从,但能够超越死生问题的则完全不受影响。庄子形容死亡就像回家,因而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孟子也说过:“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人只要反省自己,发现自己做到真诚,我已充实完备,因此不必它求,自然得到快乐。这与此处“处于无所假借的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人只要活着,就有使我们活着的现实条件。儒道在谈人生修炼时,都主张外在的衣食住行之条件,并非决定我们快乐的理由,所以孔子称赞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不受外在资源限制,当然内心享有更多自由,因为不须花时间在赚取金钱与安排生活条件上。“虚而往,实而归”是代表找到好的老师,空虚前往却充实归来,目前我们还在使用这样的说法。

庄子《内篇之德充符》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