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尧精读《道德经》第14集

 jc2p 2020-04-12

“教”字的小篆写作:

“教”字的左上方为“爻”。《说文》记:“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盖“爻”字象蓍草交叉之形,故可用以指代占卜或教学的用具。“教”字的左下方为“子”,指代幼童。“教”字的右边为“攴(pū)”,《说文》记:“攴,小击也。”盖“攴”字象手持木棍以轻轻敲打,故可用以指代鞭策。因此,“教”字的本义就是师长拿着戒尺,鞭策幼童学习知识。故《说文》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可是,如果不通过言语,又怎么能够实现“上施下效”呢?在《庄子·德充符》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庄子·德充符》

兀者,意思是断了脚的人。王骀,是庄子虚构的人物。骀(tái),本义为劣马、驽马,常用以形容庸才。庄子将其取名为“王骀”,可知对其大智若愚的定位。常季,相传是孔子的学生,他问孔子道:“王骀,是个兀者。可是在鲁国,跟随他学习的人和跟随老师您学习的人各占一半。他对于学生,站着时不加教诲,坐着时不发议论。学生跟着他,来的时候感到空虚,回的时候感到充实。难道真的是有什么不言之教,可以不着形迹而用心感化的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在这里,庄子借常季之口,提出了“不言之教”是否可能的问题。

孔子回答道:“王骀先生,那是个圣人,我只是落在后面,还没来得及向他求教而已。连我孔丘都想拜他为师,更何况那些不如我孔丘的人呢!又岂止是鲁国人,我将号召全天下的人都拜他为师。”同样的,孔子的回答也是庄子虚构的,庄子这里借孔子之口来肯定不言之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极其高明的,是比孔子之学更高明的。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庄子·德充符》

常季问道:“他是兀者,却能够超越先生,那比平常人就高明更多了。像他这样的人,在运用心智时有什么独到之处呢?”孔子答道:“生死大事,不能使他心境变化,天地翻覆,不能使他迷失自我。他审视自己无过错,而不跟随外物的变迁。他掌控万物的变化,而坚守其根本的法则。”常季觉得很难理解,王骀凭什么能超越孔子呢?他有什么独到之处呢?孔子告诉常季,一般人的内心情绪,都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是王骀不会,王骀的心境已经能够超越生死和天地。既然能够超越生死和天地,那断一只脚自然就更不算什么了。可惜的是,常季没有听懂,于是继续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道:“就事物的差异面去看,则肝和胆就像是楚国和越国一样相距遥远;就事物的相同面去看,则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像他这样的人,不会在意耳朵喜欢听什么声音,眼睛喜欢看什么颜色,而是要让心神遨游于和谐之境。他关注事物的相同面,而忽视事物所缺失的部分,他看待自己失去了脚,就好像是失去了泥土一样。”孔子告诉常季,在世人的眼中,断没断脚相差很大。可是这真的很重要吗?人生重要的是内心的自由和谐,普通人四肢俱全,但是他的内心一直在随着外物的变迁而变迁,故而始终是不自由不和谐的。而对于王骀来说,他审视自己的内心后,认为自己并无过错,所以即便断了一只脚,也不会影响到他的内心。在他看来,断一只脚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对于内心的影响,就像失去泥土一般的不重要。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庄子·德充符》

经过孔子一番讲解,常季能够体悟到王骀的确是境界高远。可是,常季仍然很困惑,王骀只是自身境界高远而已,他又不把自己的修身之道传授给别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追随者崇拜王骀?于是,常季继续问道:“他只是善于自我修养,运用智慧以求得本心,进而求得恒常之心,可追随者为什么如此崇拜他呢?”孔子回答道:“人不能在流动的水中照清自己,只能在静止的水中照清自己。只有静止的水,才能让照水者停留下来。草木皆受命于地,可是只有松柏才能秉持正气,保持四季常青。世人皆受命于天,可是只有尧舜才能秉持正气。他们能够自正心性,进而能端正众人的心性。保全初心的特征,是具有无所畏惧的气概。勇士只需一人,亦可勇敢地出入千军。将军为了求取功名,尚且能够如此,更何况掌控天地,包藏万物,只将躯体视作寓所,将耳目视作表象,将万物视作一致,而本心从未丧失的人呢!他将择日而升登,人们都会紧紧追随他。像他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把追随者的崇拜当作一回事呢!”孔子告诉常季,王骀的伟大在于他就像静止的水一样,追随他的人可以通过他来照清自己。只有先照清,才谈得上改进。

那么,“人莫鉴于流水”是什么意思?流水又在指谁?事实上,流水所指的,正是现实中的孔子。儒家总是拿着周公之道四处宣讲,这在道家看来就像是流水一样,说得越多,人们反而越听不进去,就像水流得越快,人们反而越照不清楚。道家认为,圣人不应该整天用言语来教导民众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结果并非是令天下皆美,反而是“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的结果也并非是令天下皆善,反而是“斯不善已”。圣人教化天下,行的是不言之教,即通过自己的风范仪表来使民众折服,进而产生仰慕追随之心。

此外,儒家很在意有多少人听从自己的教化,如果听从的人少,就会觉得灰心丧气,譬如孔子就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是在道家看来,民众愿不愿意听从自己的教化,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听从的人数多,这没什么好值得高兴的;听从的人数少,也没什么好值得难过的。圣人所追求的,只是内心始终处于自由和谐的境地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