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古方:皂荚丸!

 当归与地黄 2020-01-02

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或不育果实。前者称皂荚,后者称猪牙皂。其性味辛、咸,温。有小毒。归肺、肝、胃、大肠经。具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之功效。痰咳喘满,痰涎壅盛,神昏不语,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等,都可用它治疗。

《药品化义》载:皂荚,为搜痰快药。凡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若蓄于胸膈上,则横入脂膜,胶固稠粘,消之不能行,泻之不能下,以致气壅喘急,甚则闷、胀、痛齐作,或神呆昏愦,或时常吐浊,但能坐而不得眠。以其同海石(一种性味咸平,入肺经的矿物类中药)为丸,横胸浊痰,使其渐渐消化,搜出凝结,有非常神奇的功劳。

除了同海石为丸,皂荚丸最有名的制作方式,当为《金匮要略》卷上记载的皂荚丸

组成:皂荚112克(刮去皮,酥炙)

用法:上一味,研末,用做成丸剂,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3丸,白天服三次,夜晚服一次。

主治: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

在近代著名中医经方家曹颖甫与其弟子姜佐景所著的《经方实验录》中,载有几个运用皂荚丸的医案,择一个与《金匮要略》的运用有变通的:

曹殿光,芜湖人,年龄五十多,患痰饮宿疾,病逾十载。来求诊的时候,曹殿光心下坚满,痛引胸胁,喘促声一会儿停,一会儿起。咳则连声不已。还不停的吐浊痰,非常的浓稠。剧痛起来,更是连安卧都困难。

余谓其喘咳属支饮(支饮之病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具体来说,支饮是以胸痛,气喘,心包腔积液等为主要表现的痰饮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渗出性心包炎)与《伤寒论》之心下有水气,《痰饮篇》之咳逆不得卧,证情相类,因用小青龙汤,不见效。更用射干麻黄汤,合小半夏汤,也不见效。

而这个人咳逆更厉害,心里特别焦急。怎么办?

用葶苈大枣方降吗?但这个方子泻肺,为肺胀肺痈而设,非对应之剂。即便使用此方,因葶苈泻肺之力太强,易伤元气,于病并没有好处。

想到这个人时吐痰浊,剧痛的时候更不得安卧,与《金匮》所载皂荚丸证,大抵相同。于是以皂荚炙末四两,以赤砂糖调,与射干麻黄汤相间服之。共八剂,痰除喘平,诸症尽退。

《经方实验录》解其方:

皂荚炙为皂荚焦黑之灰。医者用皂荚末四两,是八日用药的总量。即第一日服皂荚末一两,次日改服射干麻黄汤一剂,以后第三、第五、第七日同第一日,第四、第六、第八日同第二日。

《经方实验录》评:用皂荚无非取其荡涤胶痰,而能荡涤胶痰者,都是因为含有石碱素。西医说驱痰剂西药如西尼加根,中药如远志,桔梗,皂荚,它们都含有石碱素,是刺激性驱痰剂是也。故用牙皂之荚,可以代西尼加根云云。这是中西学说相通的地方。

曹颖甫说:除痰之药有碱性者为长,故咯痰不出者,用桔梗甘草汤,无不克日取效,以桔梗含有碱性故也。痰粘胸隔而不出,则用有碱性之桔梗以出之,这是在高者引而越之。胶痰在中脘,则用有碱性之皂荚下之,这是在下者引而竭之。大凡用药有彻上彻下的区别,可因此发现其中的联系。

最后,借《本经逢原》说一下皂荚的成熟果实皂荚和未成熟果实猪牙皂的区别: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古方用猪牙皂治病非常多,但用于入汤药的很少。有疡医用牙皂煎汤来涌吐风痰,病人服后全身赤痱,数日后皮脱,大伤元气,所以要注意用法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