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系列405】室早临床论经纬

 豆爹爹 2020-01-02

中国旅美学者李剑明 2010 年发表“室早临床论经纬”的文章,摘要如下。

1. 正常人群室早:50%的正常人存在室早,95%为偶发 (<5/h),50%的室早起源于右室流出道,50%分布在左室、肺动脉等部位。712 例无心脏病的室早者,随访 18 年表明,室早的频率与死亡率无关。

2. 正常人室早的机制:正常人(无冠心病、高血压及器质性心脏病)产生高频率室早的机制不清,有两种假说:①与心脏退行性变和自然衰老有关;②曾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炎,微小心肌瘢痕引发室早。

3. 心血管病患者的室早:心血管病患者室早的频率明显升高,尤其心梗患者随室早频率的增高,心脏性猝死和死亡率增加。一组 360 例 AMI 患者随访1 年,室早≥10/h 者比 <3/h 者的死亡率高出 3 倍。但应注意,心梗患者任何频率的室早都与高死亡率相关。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有频发、多形、多源和 Ron T 室早或伴有症状时,可用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其是唯一既抑制室早又降低死亡率的药物,同时应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安全,胺碘酮降低猝死率,但不降低全因死亡率。

4. 室早的射频消融:2000 年,Chugh 报告 1 例扩心病心衰伴室早患者,经射频消融室早后,心功能完全恢复,首次证实室早可诱发心肌病。2009 年,已将高频率室早诱发的心肌病正式列为消融治疗的适应证。 

   能引起心功能降低的室早频率常≥20%,少数患者室早频率较低时也能损害心功能。目前尚无法预测何种人群可因室早诱发心肌病。

   室早 <5%而无症状者,无需处理;≥5%者,应注意随访;≥5%而伴左心功能降低,尚无心衰其他病因者,应考虑室早诱发心肌病,需要干预。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或Ⅰ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当药物治疗无效、效果差、效果显著者(室早减少及心功能改善),都可考虑消融治疗。

   消融治疗室早的成功率高达 80%,但患者有多形、多源室早时,消融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降低。

利益冲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