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故宫走出来的书法家,潜心研究“馆阁体”书法,您喜欢吗?

 cyzq 2020-01-03
       馆阁体,也叫“台阁体”,是明清时期科举考生为了应试需要苦练的一种书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方正工整,横平竖直,连字体大小都趋于一致。
       正是由于“馆阁体”书法的这些特点,后世的书法家认为这种实用型的书体平淡无趣,缺少一点书法的艺术美,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印刷体”。一直到现在,类似“馆阁体”这样的书法表现形式,仍没有得到大家的足够重视。
       大部分人不看好,并不代表没人喜欢。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专门研究“馆阁体”的书法家。他叫魏殿松,故宫里走出来的书法家,潜心研究“馆阁体”,大家看一下,这种风格,您喜欢吗?
       魏殿松,河南南阳人,当代著名“馆阁体”研究学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一直在故宫博物院任职,后来又在刘炳森的指导下,创办了紫禁城书画艺术协会。也正是由于这些经历,大家才称他为“故宫走出来的书法家”。
       细品魏殿松老师的书法作品,用笔自然,结体平正,就连章法布置上也是平和安静,确实符合“馆阁体”的书写特点。
       笔者在网上看过魏殿松老师现场书写的视频,具体的书写状态和作品呈现出来的意境差不多,不疾不徐,既没有刻意的表现自己的笔法,也没有太多节奏上的变化,平静的很。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了:书法创作就是要表现出技巧性,用笔不丰富,结体不出奇,章法没节奏,谈何书法?
       说实话,书法,确实应该体现出技巧性的一面。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细节充实,变化丰富,韵律感强,确实更容易抓住观者的眼球,并且还耐看,回味无穷。
只不过,创作不是制作,刻意的痕迹太多也不好。清代的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曾说:“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脱处见意境。”意思就是说,作文写字,还是自然点好,如果处处小心谨慎,试图制作出夺人眼球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就像评价魏殿松老师的作品一样,很多朋友看到“馆阁体”这三个字,打心底就有点看不上。个人认为,抱有这种观点,不仅会局限自己的审美,同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书法学习。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从书法学习角度上讲,无论是初学,还是高境界,自然和平正一直都是书家们苦苦追求的。
       再说了,批评别人容易,自己做起来就难得多了。不止我们这些初学者,包括当代的一些名家高手在内,谁又能拍着胸脯说自己已经彻底明白什么是“平正”了呢?
       回过头来再看魏殿松老师的书法作品,你要说多么与众不同,可能还谈不上。不过,这种精到而平和的书风本身就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美。退一万步讲,这总比那些刻意追求视觉效果的“丑书”要好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