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 ② | 父母也是人,也会犯错

 书语人间 2020-01-03

与智者对话,10分钟读懂一本好书,

点击上方书语人间关注我们哟!

文 | 武灵遥 

书语人间原创 · 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109本书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家,是一切的开始。

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温暖的起点 —— 有的孩子,从小就在活在了父母的斥责、殴打和虐待里。

在《原生家庭》这本书里,作者向我们分析了7种有害的家庭模式,并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摆脱糟糕的原生家庭,逐步消除父母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并找回那个独一无二的自我,成为生活里的主人。

今天,我们来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第一种「毒型」父母 —— 总是否认自己对孩子犯下的错的父母。

01.

桑迪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我们的主人公——桑迪,是一家颇有名气的甜品店里的甜品师。尽管她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够开一家甜品店,但却总是觉得自己无法成功。

并且,在咨询的过程中,她曾不止一次地告诉作者——自己是一位完美主义者,没有办法容忍任何失败的。

在与桑迪的咨询中,作者发现她的家庭生活也是一团糟。结婚后,桑迪渴望和丈夫要一个孩子,并为此付出了两年多的努力。但是,每当她和母亲谈到自己难以怀上孩子的苦楚时,她的妈妈总是对她流露出一副很不屑的表情。

原来,在桑迪小的时候,她曾因为早恋,遭到了父母的嘲讽。他们不止一次地当着小区里的人的面,骂桑迪是婊子,并认为她一定是疯了。

在父母的声讨声中,桑迪终于忍无可忍了。

于是,她报复性地和一个男孩子发生了关系,并怀上了他的孩子。

发现女儿怀孕后,桑迪的父母简直气疯了。他们一再地大骂这个女儿是多么的大逆不道,并想要把她赶出家门。

尽管在父母的要挟下,桑迪最终流掉了这个孩子,但是,她没有重新得到父母的认可。她的父母对她的悔过不仅不买账,还一遍遍地数落她的行为是如何地放荡不堪,又是如何让他们颜面尽失的。

在父母的指责声中,桑迪变得越来没有自信。

并且,更糟糕的是,在桑迪看来,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才让父母如此伤心。哪怕在诊所里,她也一遍遍地为她的父母辩护,并试图说服自己来接受父母对自己的伤害。

因为,在她看来,接受自己拥有一对糟糕的父母,比接受糟糕的自己更加困难。

02.

否认:暂时的宽慰,巨大的代价

为了帮助桑迪意识到,她的父母并不是完美的,而她也没有这么地不堪。

心理治疗师,也是本书的作者,苏珊问了桑迪一个问题——

如果你当年没有流产,而是选择生下这个孩子,你会怎样去做呢?你会有一个小女儿,长到现在也应该有16-17岁了吧?

桑迪点了点头,尽管她并不明白作者这么问的用意。

接着,作者问道——

如果她怀孕了,你会怎么样?你会像你父母一样对她吗?

永远不会!

掷地有声的呼声,仿佛在告诉我们——可怜的桑迪,用了多年的时间,在自己的心底精心筑起了一道防御墙

这座墙曾经出现在很多人的心里,而,构筑这座墙的,最坚硬的材料,是一块特特别坚固的砖——否定

否定,是最简单,也是最有力的心理防御。它通过借助虚假的现实,来帮助当事人忘记别人曾经给自己造成过的伤害。

不可否认,与直面问题的真相相比,否认所营造的幻想,可以给你带来些许宽慰,但是,你不得不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因为,你的内心有一个角落,如白昼一般地耀眼,并一直好不留情地提醒着你——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于是,那些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情绪,会在未来的某一刻彻底爆发出来这时,你要面对的,不仅有以前你一直竭力回避的问题,还要承担情绪失控给你带来的麻烦。

但是,你若是能够早点坦然面对这种否认心理,你将能游刃有余地去化解危机。

这就好比两人发生争吵后,如果两人都联手去解决问题,而是试图去掩盖问题,

那么,两人的冲突只会一次比一次剧烈,直到彻底的分崩离析。

遗憾的是,你要面对的,不仅是自己内心的否认,还有来自父母的否认。

一旦觉察到自己的颜面可能受损,不负责的「毒型」父母就会一口咬定——「我哪有这么糟糕」「胡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你想多了吧!」等等。而这些说法,除了让脆弱的你对自己的印象和记忆产生怀疑,阻扰你的成长以外,没有任何用处。

很多时候,你的否认太过于强烈, 是因为在你的心里,有一幅太过完美的幻象。并且,你是如此地渴望它在有朝一日变成现实,就像是桑迪无比地渴望自己能在流产后,重新回到父母身边,做父母眼里的乖孩子。

但是,想要从伤害中走出来,你一定要明白——「这只是幻想」。

因为,如果你的父母真的疼爱你,他们就不会这样无情地伤害你了。

03.

合理化:比否定更可怕的自我欺骗

除了否定外,有的子女还会采取「合理化」,来排除那些令人痛苦不安的可能性。

比如,他们会告诉周围的人「爸爸对我大吼,是因为妈妈对他唠叨」「妈妈不理我,是因为她很忙」「爸爸打我只是想给我点教训」。

另一位故事的主人公,露易丝,是一位四十五六岁的女士。她在女儿的安排下来到咨询室,她的女儿告诉她,如果她想法子改改自己身上的敌意,将和她断绝母女关系。

从露易丝的叙述中,作者发现,她的丈夫无一例外地都离开了她,尽管在婚姻的一开始,他们总是相处得很美妙。

随着治疗的深入,作者发现,露易丝的父亲在她10岁那年抛弃了她和妈妈,并从此音讯全无。对父爱的渴望,让她总是一次次地替父亲辩解——他不是故意的,他有他的不得已……因为,在露易丝看来,对心中的神不敬是不道德的

在成年后,她终于找到了情绪的宣泄口——她的丈夫。

随着两人的日渐亲密,她被抛弃的感觉也就慢慢加深了。然后,她就会对她的丈夫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敌意,并愈发地难以控制。

从露易丝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合理化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接受的。

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你的内心其实一直清楚事情的真相,就像把头埋子沙子里鸵鸟,依然没有办法躲开捕猎者的追赶。

所以,请不要勉强自己去给「有毒」的父母找借口了。

因为,只有当你把「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后,你才能找到勇气去实事求是地看待与他们的关系,然后在与他们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最终实现力量的平衡。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明天,我们将去一起去探索 —— 小大人的背后的真相,以及,那些不称职的父母,是如何剥夺孩子的童年,并操纵孩子的感情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