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照县志》《沂州府志》与日照丁氏

 海曲上人 2020-01-03

《日照县志》《沂州府志》与日照丁氏

地方志乃一方之文献,起着“存史、资治、教化”的重要作用,历来受到地方官重视,在任期间,大都倡修地方志。丁氏家族作为地方望族,做好家谱续修的同时,200多年间,发挥自身优势,响应地方官号召,先后协助参与康熙《日照县志》、光绪《日照县志》、乾隆《沂州府志》等三部地方志修志活动,并且担任了重要角色,留下深远影响。

一、总撰康熙《日照县志》

1672年即康熙十一年,日照知县杨士雄主持重修日照县志,此时距明万历年间修志已经80余年,文献典籍大量散失,修志工作存在极大困难。

日照丁氏老四支长房长支五世丁泰听说后,将家藏的明朝万历十八年日照知县杜一岸修的旧志二册贡献出来,以备查用。同时,还多方搜罗,得到刘潮录草一册,相启运录草三册。

《日照县志》《沂州府志》与日照丁氏

由于长房三支五世丁峕文才出众,享有盛誉,杨士雄就邀请丁峕担任县志总纂修,负责修志事宜。这是丁氏家族第一次参与撰修县志,此时的丁氏家族已经很是显贵,特别是丁泰、丁峕(音时)考中进士,丁昱考中举人以后,丁氏家族成为地方的望族。此时丁峕又赋闲在家,为撰修县志创造了条件。

丁峕接任后,依据所得诸书,参以《禹贡》、《水经》、《山海经》、《通志》、《郡志》等,分类编纂,两月而功成。杜志“草昧之初,其文多不雅驯”,丁峕(时)并未全部舍弃,而是“取其资材,变其体例。故是志以前志大纲细目俱近繁复,遂从豫志只用条目,不举纲要”。

此志1673年即康熙十二年刊刻,全书共12卷,分图考、沿革、分野、祥异、疆域、形势、山川等60个条目,洋洋大观。其中,典礼、儒林、宦绩、弥年等条目为丁峕所新增,杜志所未有。

此志在每个条目之前都冠有小序,皆是杜志之言,丁峕都注明“旧志'二字,以存其旧。条目之后则有议论,以“丁峕论曰”开头,使读者一见,即知是编纂人之言。其言论简明精当,微言大义。后世有评论者曰:“是志体例虽未尽善,而取材谨严不苟,每条之下多注明所引原书,致所取史料所明《一统志》及郡志等,仍不失为地志中之善本也。”丁峕也因修志“记载详明,论议有体”,人称之为“良史”。

据中华书局1985年版《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已知康熙《日照县志》十二卷,清杨士雄监修,丁旹、李暶纂修,现仅存二部,一是在北京图书馆,即今国家图书馆,卷二系抄配;二是在旅大市图书馆,即今大连市图书馆,已珍若拱璧。

该志书为木刻板,1984年底,日照县图书馆从北京图书馆,将康熙十二年版《日照县志》和五十四年版增修《日照县志》复印收藏。

目前,在日照市档案馆尚能见到复印自京师图书馆的仿真本,数量估计不会超过百本。

康熙版《日照县志》记载的许多资料,对后世日照影响深远

《一统志》记载,南宋哲宗元祐二年即1087年置日照镇。南宋哲宗元祐七年吕大临出版的《考古录》记载,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即1184年,升日照镇为日照县

关于“日照”地名的来历,据现有史料记载,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考古录》记载:日照乃汉海曲,古有盐官城名曰“日照”,设县因以名之。

二是明朝嘉靖版《青州府志》记载:“日照,以濒海日出处故名”

三是清康熙十一年即1672年版《日照县志》记载:“县去海二十里,日出初光先照,故名;形升若盆,色火,水扶日而上,滚滚如银浪,俗曰日盆,且是一方奇观也”。这是现在解释日照“日出初光先照”地名的文献出处。

二、总撰乾隆《沂州府志》

1734年即雍正十二年,清政府设立沂州府,辖莒州、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等一州六县。

1753年即清乾隆十八年春,李希贤由湖南桃源同知升任沂州府知府,上任之初,“取州邑之志而观之,或繁而未提其要,或简而未悉其详”,感到难以为用。便于1754年秋调集人员,亲自主持纂修《沂州府志》。

1758年即乾隆二十三年,他致信日照丁氏老四支长房五支七世丁恺曾,邀请其参与撰修《沂州府志》。信中曰:“求品端学富于琅邪,舍君其谁?”表达了对丁才能名望的肯定和赞许。盛情之下,丁答应李参与撰修府志工作。

沂州府当时成立仅二十年,尚未修过府志。不论是府志体例,还是资料收集,都面临很多困难,只得从所属各州县志中寻求资料。当时,兰山县知县王垲曾感叹:“今合七邑之志,汇成一书,规模之广大,体例之赅备,岂邑志所可拟哉,况乎山川之参错,人物之繁增,政令之递变,倘不详审搜罗,听其渗漏,即官斯土者之咎也。”

丁恺曾认真收集、核对资料,力求精审,“矢公矢慎,尝自谓搜罗未遍,难免遗误,然径径之怀非斛米所能动”,表现了严谨治学修志的态度。

历时三年,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沂州府志》全书顺利编成。全志凡36卷,约40万字,填补了沂州无府志的空白。分舆图、天象、沿革、地舆、食货、学校、秩祀、纪事、职官、宦绩、兵防、仕进、人物、列女、艺文等15目,内容广博,体例完备,是一部较为详备的地方志。时人赞赏,“士林无异辞焉”。

关于乾隆版《沂州府志》现存数量,个人没有专门资料参考。据了解,临沂大学图书馆即藏有清乾隆年间铜板印刷的《沂州府志》珍藏本。2018年8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临沂卷)》全五册,即包括了乾隆版《沂州府志》,印量仅1000份。

三、编修光绪版《日照县志》

康熙十二年版《日照县志》编修完成四十三年后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知县成永健在旧志文苑的基础上,增入疏奏、碑记、杂文、诗賦,分类辑成,独立成卷,载入康熙十二年版本县志,卷12文苑篇,编成《日照县志》康熙五十四年(1715)本。随后,170余年未再修志,致使很多文献无考。

长房十二支十世丁守存,早年曾在很多省份任职,时为“南北二丁”,既有社会地位,又有经济实力,受丁氏族人丁泰、丁峕、丁恺曾参修地方志的影响,也想推动官方续修日照县志。他曾与年长其44岁的族兄、长房长支十世丁守孚商议修志事宜,但因故搁置。

丁守孚,字信中,号桐庵,岁贡生,候选训导,公举乡德。按察使司李公文耕旌其门曰“醇修笃行”。生于1768年即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卒于1855年即咸丰五年三月,享年88岁。临终嘱咐其子丁庭陔收集文献,辑佚成稿,完成其夙愿。

丁庭陔,字淑南,号森乙,邑痒生,他得丁守存鼎力相助,先后获时任知县赵敏功、李怙支持,从县衙获取档案资料,他又参考康熙十二年版《日照县志》和《安东卫志》记载,走访亲友、故老,终于不辱父命,数十年积稿12卷,撰成《日照县志稿》,“虽不甚详备而裒然可观”。

光绪版《日照县志》于1885 年完成,时隔六年之后, 1891年即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丁庭陔去世,享年70岁。

丁守存对续修日照县志始终牵挂在心,期间因督办直隶、山东团练返回家乡,闲暇之余,便注意搜集文献,为续修县志做准备。

他遍查乾隆二十五年版《沂州府志》,将《沂州府志》中关于日照的记载辑出,以之为底本,又与旧志和丁庭陔收集的12卷相结合,形成《续修日照县志》大体轮廓。他又通过时任知县赵敏功、李怙等人,“饬吏分查各房案卷,又搜各著姓谱牒、前辈笔记、父老传闻,并亲历延访亲友并安东卫钞本旧志,参互考证”。

辑志时,他坚持“应略者略之,应详者详之”。乾隆二十五年以后,“遍查各署案卷,霉烂无考三十余年,不得不阙,以待补,是则区区慎而又慎之意也”。

1883年即光绪九年,陈懋任日照县知事,丁守存将修志一事告之。陈懋非常支持,“以征文考献为急务,捐廉百金以倡”。丁守存也捐百金,请人收集材料,考证文献,但修志尚未完成,1883年他却因病去世。志稿的后续事宜失去着落。其稿本现知存山东省图书馆。

陈懋“恐兹事中堕,所辑失亡,邑人亦以为请,乃集邑中绅儒以丁所汇集志稿及旧志为蓝本,发凡起例,重为厘定。又征文考献,稿凡数易以邑人郑作相任修纂之责,懋总其成,阅三年始成”。

此书于旧志体例多所变更,因旧志条目繁杂琐碎,此志立大纲十一条,分别为疆域志、营建志、食货志、礼乐志、秩官志、选举志、考鉴志、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掇余志,每纲之下,又以小目附之,便于阅览。

在叙述时也多有创新,如旧志中的人物志部分是分类纂叙,此志则是按时代将人物一一列入,详悉核正。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志价值颇高:“是志除考鉴志名目稍晦外,其体例内容,较之旧志大概完善妥实,而取材丰富,考订精祥,尤为前志所不及,诚照邑之今典也。”

因民国时期日照县未再修志,此志成为记叙日照县早期历史的权威读本。

光绪《日照县志》,又题《续修日照县志》,十二卷,首一卷。1885 年即光绪十一年,县知事陈懋总纂,县人牟廷辅、郑作相、丁庭陔等十余名贡生分纂,参订教谕张庭诗、训导李堉,参校许秉惠等11人,采访秦德升等27人。

据中华书局1985年版《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成永健增刻本已知现存17部,光绪《日照县志》的国内现存地为34家,都属珍稀。

光绪十二年《日照县志》是木刻版,1984年底,从北京图书馆复印一份收藏在日照县图书馆。1985年,县级日照市博物馆曾横排刻印,铜版纸复印编号发到各科、局、办和区。从当时日照市机构设置情况看,结合见到的现存样本,尽管有的编号从2000起头,有的从3000起头,有的从9000起头,但分析当时财力状况,数量不会超过200本。

《日照县志》《沂州府志》与日照丁氏

《日照县志》《沂州府志》与日照丁氏

日照市档案馆与苏州大学历史系合作,据光绪十二年版《日照县志》,于2011年8月出版了《日照县志》校注本,数量900本。

从2013年起,日照史志办启动清光绪十二年《日照县志》的点注整理工作,聘请资深旧志整理专家潘友林负责点校、解释。2015年12月,编辑出版清光绪十二年版《日照县志》点注本,是“创造性转化史志成果、创新性传承历史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印量500本。

2016年,日照市志办本着“修旧如旧,传承为本”的原则,对清光绪十二年《日照县志》,采用仿真影印的再造方式重印再版,并对错漏之处进行修复。从而将此善本古籍化身百千,永无失传之虞,达到“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目的,2016年12月,编辑出版清光绪十二年版《日照县志》复印本,印量500本。

其实,早在1967年,旅居台湾的日照人牟乃紘偶然从在台湾内政部门工作的朋友处获悉:其单位尚藏有全国各省县志书多种。

牟遂托朋友介绍,亲自前往接洽阅览,惊喜地发现,我邑最后续修的《日照县志》则幸而尚存。

拜读之余,感慨万千,深以为保存先贤手泽与我邑掌故文献计,实有重印之必要,乃与在台诸乡长共谋其事。

尹书田、尹复生兄弟二人,以今年是其父尹珣若七十大寿之年,非常想出资翻印,分赠同乡,为其父祝寿并作为旅台纪念。遂决定重印《日照县志》。尹书田即大润发创始人尹衍梁父亲。

此书竖版繁体字印刷,共264页,开篇附有疆域图、乡社图、学宫图、学院图和附城胜图。接着是牟乃紘写的《重印日照县志序》,说明来龙去脉,其他即原《日照县志》。除了1967年印刷外,1992年之后又以“日照”汉字巨书为封面增印,数量未知,估计不会超过500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