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许多作品里佛教都被黑?看看佛教历史就知道了,被黑不冤枉

 真真、假假 2020-01-04

总是看武侠小说,说网络小说的人,应该比较熟悉一个特点。那就是佛教本身会在这些作品里成为一个反派,或者近似反派的存在,引发读者的反感,那为什么佛教会这样被黑呢?

佛教之初

其实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佛教的最初,我们看到的佛教,是已经经过了许多变化的。那么最初的佛教是怎么样的呢?最初和邪教差不多,佛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起来,三国时期原本支持道家的世家大族开始衰败后,佛教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期的佛教,非常的原教旨主义,效仿佛教故事,割肉喂鹰,铁钩挂肉,都是有的,而且这个时期的佛教,有个很大特点,那就是经济独立化。

佛教初入中土,寺院由布施而得到的财产在当时为寺院集体所有,主要用于维持僧人的日常生活和佛事活动,后来随着寺院财产的不断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寺院地主经济也就随之出现了。既然出现寺院地主,那么自然他们也就有佃户。土地兼并这个事情,在当时的寺院很常见,不仅有佃户,土地,还有私兵,这其实就和佛教的教义产生了巨大冲突。因为如果你们要普度众生,众生平等的话,那为什么还有出现这个情况呢?

笔者需要指出的是,佛教本身存在有巨大的等级划分,他虽然对外说众生平的,但是内部的等级非常森严。戒律的严苛,堪比严刑峻法。通过神权和戒律,佛教构筑起了一个非常森严的等级秩序,并以此维持自己的权威。

对统治者政权的威胁

这一点其实对一个国家是非常有害的,现在对邪教的定义是什么呢?简单说,聚众敛财,精神控制啊,反社会啊,这些你在最初的佛教身上都可以看到。南北朝时期的大乘教,弥勒教啊,这些都是佛教分支,是最极端的。不过,他们的本根,佛教也没好哪去。

当时的佛教,有佛图户,有僧祗户,这些人是不给国家上税的。种地都种到哪去了呢?都给寺庙的僧侣和尚了。寺庙的税收极高,六十斛,这个税收远远高于国家,就是一般的地主,也没有这么高。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地主的压迫剥削,佛教还多了一个神权名义。这样双重的压迫下,也经常会出现佛图户和僧祗户的暴动,造成了国家动乱。

有剥削就有反抗,有反抗就有镇压。佛教为了镇压佛图户和僧祗户,就要进一步的武装自己,以期获得力量实施剥削,于是僧兵出现了。僧兵集团保护着寺院,形成了独立的政权以维持利益。这个情况和日本自十一世纪出现的院政很相似,日本的寺院也曾发展到如此。

这个情况对于统治者是有很大问题的,那就是此时佛教开始逐渐渗透政治,而且形成了强力的武装集团,经济又独立,形同一个微型王国,势力大的时候,甚至可以和政府分庭抗礼。日本曾经的情况就更为严重,比叡山的寺庙权威,甚至影响了皇权。诡秘的和尚在天皇体内吹灵气的仪礼体系,中宫与皇后的生子、天皇的死以及新天皇的即位,都是通过和尚之手实施密教仪礼。如果不加以制止,那么中国当时也会变成这样。

更为可怕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佛教多一个信徒,朝廷少一个人口的诡异情况,因为寺院是不交税的,他们的经济完全独立。更为可怕的是,他们通过一套神学思想,将当时的中国人,天竺化,将人变成僧奴。那么这就意味什么呢?文化侵略和文化殖民。在寺院的佃户少的时候,矛盾尚不明显,但是当寺院佃户增多时,双方的矛盾立刻凸显。可以说当时的佛教从根本上,就动摇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和统治者的政权。也因此三武灭佛,就成了一个必然事件。多代皇帝开始对佛家进行疯狂打击,勒令还俗,毁灭寺院等等举措实施后,寺院经济被彻底摧毁,其权势也损失殆尽。无独有偶的是,若干年后的日本战国时代,被称为第六天魔王的织田信长,也对佛教展开了灭绝战争,最终也同样将寺庙的力量清除了出去。

遭到打击后的佛教何去何从?

遭到打击的佛教,此时被迫开始向世俗化转变,寺院经济结构遭受到了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如果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广泛的传播。所以他们开始改变自己传统的做法,将自己的神学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以期获得一个较好的发展。在古代,劳苦大众将自身的苦难依托于下一世,而佛教虚无缥缈的轮回论和因果论则为劳苦大众提供了信仰市场。

如果说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有一个明确的宗旨,那么佛教其实并不存在一个明确宗旨,而是在不断地变化调整。在教义上,有一个先天的出世论,假借慧剑断情丝,人人出家,那么结果是怎么样的呢?人口锐减,生产力下降,所以佛教在这一点上和统治者还是有一个先天的矛盾。少林就通过俗家弟子这一点,巧妙地进行避免,同时将自己的信仰进一步大众化,来避免出现问题。在这个过程里,原本诡秘的佛教信仰,渐渐变得开明起来,也变得适合大众,就其文化中的自省和觉悟的禅宗文化来看,还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再一个就是寺院经济,虽然此时寺院已经要接受税收等等,但是寺院敛财也是很多的。随着信仰的广泛,香火钱等等就是巨大的收入,再加上佃户等存在,可以说寺院是很富裕的。过大的财富,就让这些和尚们守不住内心了,滋生了大量的腐败人员,财富成了腐败的土壤。而且许多犯了法的人,混入寺院,以期逃避法律的惩罚,这就让寺院的人员进一步混乱,人员腐败不堪。

古代的和尚们选择与封建统治阶层合作,为期提供信仰力量麻醉民众,包装统治阶级,用来避免自身再次遭到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就难免变得势力起来,内心对于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大,对于财富的追求剧增。时至今日,面对新的时代,已经不需要传统的宗教麻醉后,佛教已经彻底从世俗化转向商业化。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天的少林寺,和尚们更像是一群销售人员,少林本来好的一面就进一步消退,释永信问题只是一个缩影,内里是今日的少林越来越腐败堕落,彻底失去了他们宗教的本心。

结语

由此不难看出,诸多作品里,对佛教持一个‘抹黑’态度,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博取眼球,而是佛教历史的一个缩影,贪嗔痴,这些佛教最忌讳的,都曾经深刻影响佛教,时至今日都在影响和腐化他们。而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思想开化活跃的时代,对于佛教的诸多做法和历史上的污点就更为反感。因此,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文学作品和网络小说里对佛教的恶感和抹黑,这本身只是社会的一个意识缩影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