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山和王铎,同一诗文的书法PK

 岐黄堂中醫 2020-01-04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从来爲幽兴,未惜马蹄遥。

傅山和王铎,同一诗文的书法PK
傅山和王铎,同一诗文的书法PK
傅山和王铎,同一诗文的书法PK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取法王羲之,颇得其笔意,中年以后,他以米芾为宗,在书法风格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显明的个人特点,其书外圆外方,线条老辣,奔放流畅。王铎的线条,似拙实巧,变化多端,善于用字形、字势、笔顺的变化营造意境,用线条分割空间,往往出乎意料,因此,后人称之“神笔王铎”。王铎的点划多呈三角形,字形也多呈三角形,这是草书打破呆板的关键。王铎的这一作品,笔势稳健,收放自如,节奏强烈,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枯实浓淡,互映成章,一派写意之风。

傅山和王铎,同一诗文的书法PK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

傳山的书法受颜真卿的影响比较大,他的草书,个性鲜明,慷慨淋漓,激情澎湃。他的书法哲学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

从这一作品可以看出如下特点:

一、由线到面上看,跳跃性极大,节奏感明显增强,突现出古拙厚的特点,其作品多为任性而为,用笔更洒脱,章法更奇倔,犹如长江大河摄人心魄,书风奔放流畅开阔雄健更具震撼力!

二、笔画上看,大与小、粗与细以及缠绕形式形成强烈对比,作品的层次感和疏密度更加明显,大格局大草更吸睛。

三、用墨上看,色彩和虚实感更强烈,在浓与淡,干和湿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在草书风格上有了质的变化,开创了浓墨重彩的新局面。

以上图片来自互联网,书评部分参考网文,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