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636

 随缘522 2020-01-04
咳嗽不停,为什么止咳糖酱止不住?
几年前的一个初秋,因为长时间偏食平菇、南瓜、白花菜等性质偏热的食物,拒绝丝瓜、黄瓜等寒凉的食物,肺部的平衡被打破,化热生火,导致咳嗽不已。
一开始咳嗽的时候,家里刚好有猕猴桃,赶紧拿来吃上一个,没一会儿就咳嗽加剧。后来方知肺热咳嗽严重的时候,吃这类水份多糖份多的寒凉水果反而易刺激支气管,让咳嗽更威猛。
接着又无知无畏地吃了一种自认为可治百咳的川贝止咳糖浆。哪曾想这种糖浆是用于风寒咳嗽,对热咳根本不对症。不但不能止咳,反而助功火势,让咳嗽更加猖狂。
后来去看中医,就记得中医说了些什么寒邪热邪的话,然后给开了四付药方。仅喝了两次药,咳嗽就像被惹急了似的,对喉咙发起猛攻,喉咙的不适感更重。这是个庸医,辨症施治工夫不到位啊!
赶紧停药,在任其发展的高一声低一声的噪音中,迎来了一个朋友的建议:饮食中多添加藕、黄瓜这类食材。好吧!赶紧照做,竟然慢慢好转,这个骚扰了我一个多月的咳嗽老妖,终于在这类清热食物的助攻下,夹着尾巴逃跑了!
表面上肺部的热被压下去了,但肺部从此成为弱势群体,饮食上稍不注意,多吃一点高热食物,一声高一声低的旧日朋友就又来造访。
看来,食材清肺热只能清一时,要想断根,还是中药力度更大。
怎么辨别是肺热咳嗽呢?
肺热咳嗽主要症状之一为反复咳嗽,常伴有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部分还伴有胸胁隐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等症状。
哪些中药清肺热?
肺热咳嗽的治疗主要以中药为主,宜选用清泻肺火、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药物。常见药物主要有:
1
麻黄
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
民间验方:
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2
虎耳草
《分类草药性》说虎耳草:清肺热,治咳嗽,疗风疹、丹毒。
民间验方:
治肺痈、肺热咳嗽,用组成:鲜虎耳草15.0克,鲜忍冬叶30.0克,鱼腥草30.0克,枇杷叶15.0克,(去毛)桑白皮11.3克。
用法:水3碗煎1碗,渣以水2碗半煎8分,早晚各服1次。
3
苦杏仁
《本草求真》记载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善止咳化痰而平喘,对肺的主要病症咳嗽、痰多、喘息又有强烈的针对性。
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对呼吸中枢有抑制,达到镇咳、平喘作用。
民间验方:经典古方麻杏甘石汤
治肺热壅盛证。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
方中杏仁降气,佐麻黄宣降肺气以止咳平喘。
需要注意的是苦杏仁有小毒,不宜多食。
4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毒疮疡等。
民间验方:
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
治肺热咳嗽,常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
对热毒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5
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本草纲目》中记载:桑白皮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
民间验方:
一般情况下水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6
麦冬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肠燥便秘。养阴清热。
民间验方:
阴虚内热、津少口渴用麦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配五味子,功能养阴敛汗,用治阴虚汗多,心悸,肺虚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
 
 
 
 
 
 
 
道家太极丸
知母,属金主清润肺金,苦以降火,佐黄柏为金水相生之理,去毛酒浸一宿,略炮为净末二两四钱;黄柏,属水主滋肾水,苦以坚精,去皮盐酒浸三日,略炮褐色为净末三两六钱;破故纸,属火主收敛神气,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火相通,故元气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也,用新瓦焙香为净末二两八钱:胡桃仁,属木主润血气,凡血属阴,阴恶燥,故油以润之,破故纸与之相配,有木火相生之妙。古书云:黄柏无知母,破故纸无胡桃仁,犹水母之无虾也。去黄皮,待各药成末,将此三两二钱研为浆无渣,和入诸药内;砂仁,属土主醒脾开胃,引诸药归补丹田,香而能窜,和合五脏冲和之气,如天地以土为冲气也,去壳先将五钱用花椒一两炒,去椒不用,又用五钱不炒,共为净末一两。
右五味各制如法,足数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用白汤或茶酒随意送下,服至三年,效不可言,服至终身,地行仙矣。
[按语]
原书称人五脏配天五行,一有不和则为疾;药有五味,各主五脏,可使调和,故曰太极。天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五脏配五行,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之间处于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之中,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正如《类经图翼》所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说明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只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生生不息。人之五脏也是如此,彼此之间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而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维护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如果这种相对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就会发生疾病。太极,指原始混沌之气。这里是指脏腑的正常生理状态。方中所用五种药物禀五行之气,各属一脏,知母清润肺金;黄柏滋养肾水;破故纸收敛神气,温助心火;胡桃仁润血气,养肝木;砂仁醒脾土而和中。故本方药能使失调的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这也就是方名太极丸的来历。
方中破故纸即补骨脂,又名婆固脂、胡韭子、补骨鸱,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补骨脂的果实,味辛性温。《日华子本草》称其兴阳事,明耳目。《本草纲目》说它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本草经疏》认为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以其能暖水脏,补火以生土,则肾中真阳之气得补而上升,则能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荣养五脏,故主五脏之劳,七情之伤所生病。在临床上多与胡桃肉合用,此法出自唐代郑相国,据郑相国说:予为南海节度,年七十有五,越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药,百端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王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首同请,遂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效。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用破故纸十两,净择去皮,洗过,曝捣筛令细;胡桃瓤二十两,汤浸去皮,细研如泥,更以好蜜和令如饴糖,瓷器盛之。旦旦以暖酒二合,调药一匙服之,便以饭压,如不饮酒人,以暖热水调之,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后世的青娥丸即是在此基础上加减而成。据现代药理研究,补骨脂所含补骨脂乙素,能扩张冠状动脉,并有较高的选择性,并不增加心肌内的无氧代谢,毒性也很低。另据报道,补骨脂的挥发油有抗癌作用,补骨脂乙素可抑制肉瘤-180。近来有人研究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干地黄、玉竹、黄精、党参七种药物对家蚕寿命的影响,发现除地黄外,其余各药都能显著延长家蚕寿命,其中补骨脂效果最好(延长6%)。有人在用酶与受体筛选常用中药生理活性时,发现补骨脂有精神健康活性。
本方药功能调补五脏,既滋阴又助阳,既补火又润燥,兼能醒脾和中。本方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不寒不热,且对脾胃无碍,无明显禁忌。
 
 
 
 
 
 
 
这味药清肺热、治肺炎
中医治疗肺炎的方剂不少,比如这味来自《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不仅可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还用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外感风邪,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堵遏制住肺,会导致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翼煽动,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
之所以就算有汗都身热不解,正是有表邪,造成肺中热盛,气逆伤津。麻杏石甘汤正是有名的解表剂,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清,气则平,而喘渴亦愈。
组成:麻黄 5 杏仁 9 甘草 6 石膏 18
用法:水煎温服,亦有成药售卖。
方中麻黄为发散风寒药,为君,辛散温通,能赶走郁结于肺的郁火,将邪热向外宣发。但因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气轻能升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重在清宣肺热,清肺而不留邪,同时,石膏亦能将养脾胃,使清气得生,生津止渴,去除热烦。两药相伍,是相制为用的法子。
同时,麻黄带着邪热向外宣发解身热。
石膏带着邪热向上宣发,止咳,止鼻翼煽动,止口渴。
佐药杏仁,顺应肺气肃降之势,带着邪热向下沉降,止气逆而咳喘。
三个方向,给敌人三条出路,看似以和为贵,实则是敌人不走也得走,不走就推着走。正是名方威武,四两拔千斤的力道。
到此时,我军肺气肃降有节,加之得道者多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的炙甘草又与用量最大的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寒温宣降。令之前因敌军深入造成的身热喘急等,自然平静。
战斗结束,家园受损,怎么重建呢?
炙甘草益气和中,补脾和胃,脾主运化,胃主消化,脾好胃好,水谷精微物质才能得到充分吸收输送,卫气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供养,以抵御外邪。
故此方,虽药仅四味,却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黄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
使用注意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非本方所宜。
 
 
 
 
 
 
脚气。头面虚肿,腹胁妨闷
槟榔散
【处方】 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茎叶1两,诃黎勒皮1两,罗卜子1两(微炒)。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脚气。头面虚肿,腹胁妨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五
 
 
 
 
 
疳疮浸淫不愈
槟榔散
【处方】 槟榔(烧灰存性)、轻粉。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疳疮浸淫不愈。
【用法用量】 入轻粉,用蒸饭甑盖上滴泪调敷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
 
 
 
 
 
肾脏冷气,卒攻脐腹,疼痛拘撮甚者
槟榔散
【处方】 槟榔1分,棘针钩子1合(微炒)。
【制法】 上为散,都作1服。
【功能主治】 肾脏冷气,卒攻脐腹,疼痛拘撮甚者。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煎至5分,又人好酒半中盏,更煎3-5沸,去滓稍热,分为2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一
 
 
 
 
 
 
 
治胃十方
1. 胃神经管能症: 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热胁嗳气纳呆等,肝郁气滞,湿浊阻痹者。
 R: 佩兰10g 延胡10g 普洱茶5g 厚朴5g 炙甘草5g 素馨花12g
功效: 有芳香解郁,行气止痛之功.
2. 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口干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
 R: 北沙参30g 石斛20g 怀山药130g 焦山查30g 桑寄生20g 玉竹20g 青代10g 白勺 10g 浙贝10g
功效: 有养阴建中之效.
用法: 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过药面浸泡10分钟煮沸后改用文火15分钟服取药液约400ml
3. 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为主症。
 R 乌梅肉6g 炒白勺10g 北沙参10g 大麦冬10g 金钗石斛10g 丹参10g 生麦芽10g 炙内金5g 炙甘草3g 玫瑰花3g
功效: 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为经验方,方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足资吾等效法。
4. 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进食欲之效:(为脾胃良方,对胃炎有卓效)
 R 麦芽30g 谷芽30g 内金15g 山药15g 党参10g 甘草5g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 ,浸泡一小时,沸后继沸5分钟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复元益气之功。
5. 适应于各种慢性胃炎之属脾胃阴虚者:
 R: 沙参20g 白芍20g 麦冬15g 山楂15g 石斛15g 知母12g 花粉12g 内金10g 丹皮 10g 乌梅10g 陈皮10g 生甘草3g
功效; 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6. 适应于浅表性,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
 R: 党参15g 丹参15g 蒲公英15g 白芍15g 制半夏10g 黄连3g 甘姜3g 炙甘草6g
功效: 有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为一炉,适用于寒热错杂证)
7. 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肠溃疡,胃N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N功能紊乱等所致之痛属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
 R: 延胡索9g 川楝子9g 生甘草9g 乌贼骨9g 制香附9g 沉香曲9g 白芍12g 蒲公英20g 台片6g
功效: 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
8. 适用于胃胀痛为主之胃炎患者:
 R 苏梗6g 香附6g 陈皮6g 毕澄茄6g 枳壳10g 大腹皮10g 香橼皮10g 佛手6g
功效: 有理气和胃通降之功。
9. 适用于胃炎有脘部胀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等症有可随证加减。
 R: 柴胡6g 苏梗6g 六曲6g 炒黄芩9g 炒白术9g 香扁豆9g 炒白芍9g 制香附9g 炙延胡9g 炙甘草3g 八月扎15g 香谷芽12g
功效: 有调肝和胃,健脾安中之功;故明安中汤
10. 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属痰热中困胃失和降者可随证加减。
 R: 陈皮6g 枳实6g 竹茹6g 黄连2g 姜半夏10g 茯苓12g 甘草3g
功效: 有苦降辛通,化湿和中之效,11剂水煎服分2次服,并可随证加减。
 
 
 
 
 
 
 
 
 
下肢浮肿
女、38岁,面色黄黯,皮肤尚细腻,体偏胖,天天晕车,有痔疮史。恶寒,腰两侧酸楚,劳则直不起腰,排除腰椎病;下肢浮肿,按之如泥,无心血管病史和甲状腺问题,小便检查(-);全腹无压痛,肚大而按之略硬;不出汗,大便正常;其它无不适。舌淡脉沉。病在三阴,先治腰酸,为厥阴太阴合病,投四逆散合干姜苓术汤合防己黄芪汤,服第四剂腰酸减,七剂愈(腰酸治疗不做重点)。改治下肢浮肿,病在太阴少阴,投温胆汤合真武汤,方:枳壳15半夏15竹茹10陈皮15茯苓15]附子15苍术15白芍15生姜15大枣4枚约10克,三剂无效,病人开始急,第四剂肿退,七剂全消。
写本篇时,特别打了个电话,病人还晕车,看来体质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按语:借鉴黄师温胆汤有晕车、体型偏胖证,合方真武汤,效果之快出乎我意外。治下肢浮肿我原习惯用真武汤,五苓散,防己黄芪汤、越婢汤等,总要服个把月。我父的经验下肢浮肿有痰凝气滞证,我一直没机会用。我将温胆汤归于太阴,出于中医痰生于脾说。幻想痰见脉滑是教科书的浅见,黄师简明扼要提出晕车、恐高、惊恐后遗症属温胆汤证。
用温胆汤可以理解成对人(半夏体质)、对证(痰凝气滞)、对病(晕车和水肿)用方。我看李小农大柴胡汤十案,非常好,看到后来,说这个是对人,这个对病,这个既对人又对病,等等,觉得头晕,太麻烦。我是这样理解黄师方病人学说的,中医的病是根据个人的体质形成的症候群,由医生判断出证,也就是说证包含了体质(人)和病。看病用方,应该是看证用方,这就是胡希恕提倡的方证辩证。现代西医对病定义很准确,黄师很聪明,提出了方病,他的病是西医的病,不是中医的病,他的专病专方,专方应该是既对人又对证,当然对病,而这些来自于他对此病的认识(证)和用该方的临床实效。我用温胆汤的例子说明,此方对人对证对病。黄师创造性地提出了方病,其实质是方证,这样简明,来看的病人多西医已诊断好,什么病用什么方,黄师已经帮我们总结好了。我再举个例子,黄师说大柴胡汤为胰腺炎的专方,是考虑了胰腺炎病人多体质实,腹肌充盈,病在少阳阳明,经过临床验证确实有效才说此话,也就是说大柴胡汤对病对证对人。既然方能对病,当然也对人对证。所以理解黄师的方病其实就是方证。这里面藏着一个问题,黄师是如何辩证的,是通过脏腑辩证、五行辩证、六经辩证还是体质辩证,黄师没说,可以请教一下。有人借此说黄师不懂辩证,大错,不会辩证如何能总结出方病学说,如何临床有效,如何来糊弄我们。所以李小农用大柴胡汤指的是辩证,包括了体质学说,也就是说辩证的时候要考虑体质学说,非常灵活。
我特别推崇黄师说【对人用方是安全的】,这会构成我上工治未病的基础。因为有些人体质有些问题,如有瘀血,暂时还未病,可以对人用方,调整体质,以免将来生大病。
但是(但是后面都没好话)黄师方病说指的是一般规律,不是普遍规律。比如晕车用温胆汤,可晕车还有脾虚和肾虚的情况,我用真武汤就是如此。不了解这点会误解黄师学说,甚至攻击黄师。我看黄师学说都从临床而来,非常宝贵,他的医案说成是古今最佳也不为过,因为诊断明确,重复性好。学习黄师之说当学会变通,看到专方以外的东西,要学其精神。这里又藏了个问题,黄师的专病专方有多少成功率,黄师也没说,可以问一下。

 

抑郁症

现代人多忧郁证,我将其概括为个人所欲不遂,外压不能承受。

1. 女,38岁,高级白领,体型偏瘦,身高1.57米,体重53.2公斤,面黄,面无油气,散在几个痤疮色暗淡,花脸有黄褐斑,眼眶周围色灰黑,口有异味,口苦,喜欠,常悲伤欲哭,精神不振,上身喜团缩,却心烦难入睡,记忆力差,反应迟钝,食欲差,乏力,怕冷,大便日行一次,无晕车,舌淡苔黄腻,脉左细右弦.体检:全身皮肤粗燥,头发也干,心下压痛,下腹部腹肌充盈,压痛不明显。脉象虽提示有血虚寒饮,但我想也没想就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瘀血再合方桂枝茯苓丸。方:柴胡15黄芩10半夏12党参10生姜10大枣4枚生龙牡各15生大黄5白芍10桂枝10朱砂1(代黑铅)茯苓12丹皮10桃仁10,七剂。

二诊:睡眠、乏力、食欲、记忆力改善,口苦、口有气味、喜欠消失,仍恶寒、悲伤欲哭,肝脉有点乱,细脉转弦,原方加附子5温动肾气,

三诊:言头煎药浓,二煎淡,头煎服下半小时后人很开心,有力,二煎服下半小时后就欲睡,自己调整了服药时间。仍悲伤欲哭,恶寒,脉左右皆弦,原方加甘草10浮小麦40附子改为10,取意合方甘麦大枣汤。

四诊:欲哭明显好转,恶寒改善,脉左弦右细。面痤疮难愈,调治痤疮,三诊方加葛根15麻黄6,将桂枝改为桂枝肉桂各6克。

五诊:痤疮原群发,现单发,起而速瘪,其它地方单个再起,已不明显。诉仍心烦,静不下心,入睡难,轻度乏力又起,左弦右细,苔白腻,此显肝郁脾虚、血虚化热,有合方酸枣仁汤意思。患者自诉病去八成,因要出国,先原方再服七剂,回国再缓图。按:顽固性的忧郁症病人脉多怪异,变化太快。

2. 男,36岁,面黄体瘦身矮,脚上多毛,老板,性功能低下,乏力,脐周食后胀,不易入睡,易醒,心烦易火,白天欲睡。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双弦。诉周围老板都是乏力、睡眠差、性功能减退,先服四逆散合方半夏厚朴汤调治脾胃,五剂后诉睡眠改善,其它症状一个没改变。改服柴胡加龙牡汤,方:柴胡24桂枝12干姜12生龙牡15生大黄4黄芩10大枣4枚党参12半夏2茯苓12,柴胡加量为其有食后胀,观察柴胡的理气作用。七剂后说妙不可言,脐下仍胀,心下压痛,左脐压痛,便秘,面色黯,原方加桂枝茯苓丸各十克。七剂后心下和脐旁压痛消失,胀仍有,诉性功能不如上次,改服二诊方七剂,药后嘻嘻哈哈复诊。

按语:治忧郁证可用柴胡加龙牡汤,温胆汤,八味活血汤,八味解郁汤,血府逐瘀汤,逍遥丸,栀子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真武汤,两仙汤等。我用黄师法不加减是为了试它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还有缺点。个人认为此病初起多属少阳阳明(多见于焦虑证)与少阳太阴病(忧郁症多见),传变为少阳少阴病。柴胡加龙牡汤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方,它的优点为早期或轻的忧郁证效果明显,如二案,但它的缺点是温化太阴和化痰力道不够,又没有温肾和益肾的作用,所以一案是有效的,但还不够力道,所以临床得合方,如合方温胆汤、两仙汤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有网友不明白柴胡加龙牡汤和温胆汤的区别,我说一下看法。人稀里糊涂的,症状描述不准确,有幻觉,属温胆汤;思路清晰,诉说自己不适条理清楚,做事稳当的,属柴胡加龙牡汤,大官大老板高级白领多属此证。但是柴胡加龙牡汤也有痰滞的一面,需要合方温胆汤,有主次不同。此两方都是好方,值得我们去探索、发扬、发展。

 
 
 
 
 
小便治扭伤、三天就正常!
 热心网友(江南 1350891713):胡老师你好,每天都会留意您的空间。我也有一个方子,就是脚崴了(扭伤),用自己的尿液把纱布浸湿后,裹在患处,最外面裹上塑料袋,不会有异味,每45个小时换一次,晚上睡前换一次,第二天就不痛了,第三天就能正常行走。
 我妈妈去年崴了脚,肿的很厉害,很痛,不能走路,用了这个方子,三天就正常行走了。
 这个方子是我在一个朋友那里得到的,用了以后觉得很有效,推荐给您。
 
 
 
 
 
伤寒后,阴阳气结,腹痛,胃中有宿食不消
槟榔散
【处方】 槟榔1两,当归(锉,微炒)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川朴消1两,赤茯苓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阴阳气结,腹痛,胃中有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稍热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三
 
 
 
 
 
伤寒5日,少阴受病,口舌干燥,烦渴欲水,心膈不利,大肠秘涩,其脉滑,气逆不顺者
槟榔散
【处方】 槟榔1两,牵牛子1两(微炒),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5日,少阴受病,口舌干燥,烦渴欲水,心膈不利,大肠秘涩,其脉滑,气逆不顺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茶调下,不拘时候。良久,吃姜粥,利2-3行,如未利再服。
【摘录】 《圣惠》卷九
 
 
 
 
 
 
(既月)腰疼痛不止,是膀胱风壅气盛,血脉滞留于腰间,故攻击而痛
槟榔散
【处方】 槟榔3分,泽泻半两,牡丹半两,桂心半两,羌活半两,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防风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木香半两,川大黄1两(碎,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既月)腰疼痛不止,是膀胱风壅气盛,血脉滞留于腰间,故攻击而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四
 
 
 
 
 
 
咽喉肿痛草药方
组成:山豆根9g,射干9g,开喉箭3g,金银花15g,金果榄3g(为细末,吞服),白木通9g,千里光12g,拳参6g,鲜竹叶12g。水轻煎,饭后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主治咽喉红肿,吞咽困难,疼痛,烦渴等症。
注意:虚寒证慎服。
注:开喉箭,为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以肉质根状茎入药。吾用叶子效果亦佳,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味甘微苦,性凉,有毒。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热毒疮疖、虫蛇咬伤等症。内服一日量23g,水煎服,外用捣敷患处适量。
白木通,又称瓜叶木通,即八月瓜的藤。木通常用的有三种:关木通现已不用,因其苦寒过度,古人已有损肾真的记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亦有陆续报道服关木通引起皮肤过敏,甚至肾衰竭者。现在使用的一种是川木通,一种是白木通。以下方中凡用木通即白木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