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亚加拉瀑布样 T 波

 DOCTOR干法 2020-01-06

  尼亚加拉瀑布样 T 波是美国 Hurst 教授 于 2001 年为常出现在脑血管意外后、形态特异的巨 大深倒置 T 波而命名的,因其形态酷似美国与加拿大 边界世界上最大的尼亚加拉( Niagara) 瀑布。其特征 性改变为:

  ① T 波巨大、倒置,电压多 > 1. 0 mV,且多 出现在 V2 ~ V6导联;

  ② T 波演变迅速,可持续数天后 自行消失[1];

  ③ T 波基底宽、顶端较圆钝、宽大畸形;

  ④ Q-T 间期明显延长( 多延长20%以上) ;

  ⑤ 不伴 ST 段偏移及病理性 Q 波;

  ⑥ U 波电压常 > 0. 15 mV;

  ⑦ 常伴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2]。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血 液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刺激血管和脑膜,引发体内儿 茶酚胺风暴,交感神经广泛而强烈的刺激,引起心肌 细胞的直接损伤,并可引起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引 发广泛心外膜心肌缺血。

  本病例为脑出血后所致的特征性的尼亚加拉 瀑布样 T 波改变,伴随着意识障碍时心电图的异 常,心肌酶也随之升高; 在意识障碍好转时,心电图 及心肌酶也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由急性脑血管病 引起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 衰竭,导致心脏形态及功能发生一系列特征性改变 的病症,称为脑心综合征。

  其临床特点为:

  ① 发生 于脑部病变基础上。

  ② 心电图异常呈一过性和可 逆性,随着脑血管病的好转,心电图也逐渐恢复正常。

  ③ 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脑血管病变部位有关, 靠近丘脑、脑干、基底节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

  ④ 年龄越大、神经缺损越重、意识障碍越重,其心电 图的变化也越严重。在合并电解质紊乱时心律失 常的发生率升高。

  ⑤ 部分患者心电图有类似心肌 梗死样及心肌酶的变化,心电图及心肌酶可渐恢复 正常,有人称之为倦性心梗[3]。

  脑心综合征是重症脑血管病较严重的并发症, 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尼亚加拉瀑布样 T 波常 能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预警心 电图表现之一。故在脑出血急性期应加强心脏功 能监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