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329525 2020-01-07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虽然由于科学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天文学很大程度上与宗教迷信和占星术相联系,但是,并不妨碍古人对天文知识的深入了解。

根据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等书也有许多关于星宿和天象的记录。

可以说,古代的天文知识不仅丰富,而且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天文在古代普及,又带有某种神话色彩。除了《天官书》等专门讲述天文的文献之外,在古代诸多诗歌词赋、历史文献、神话传说中都有天文学的痕迹。

本文将从古代《诗经》《尚书》《左传》等书籍中关于天文学的“蛛丝马迹”,带你了解古代天文的基本常识。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一、七政、五纬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有曰: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其中的明星指的就是金星,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光色银白,亮度特别强,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小雅·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因此,“明星”并非是现代大家在追的明星,也并非明亮的星星,而是专指金星。

古代又延伸出神话人物太白金星,是主杀伐的武神,太白,金星,名二实一。《天官占》云:“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

由此可见,仅金星一个行星,便能延伸出诸多的描绘与传说。

金星是五纬中的一个行星,另外还有木水火土四星。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合起来称为五纬。

木星古名岁星,道教称之为“福星”,是保佑丰收的赐福星官;水星又名辰星,《晋书》中说:“辰星见,则主刑,亦为杀伐之气,战斗之象。”即辰星代表着战争,不详;火星古名荧惑,亦是战争、死亡的代表;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古代人民认为土星每28年运行一周天,好像每年坐镇28星宿中的一宿,因此叫“镇星”。

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则为七政,又名七曜。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二、二十八宿、四象

《尚书·洪范》伪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

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以上这几句诗中,都是与二十八宿有所关联的。第一句,箕、毕,第二句,斗、牛,第三句箕、斗,皆为二十八宿之一。

那么,二十八宿是什么呢?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他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

但是星宿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古人将比较靠近的若干个星假想地联系起来,给以一个特殊的名称,比如箕、毕等等,后世又名星官。

二十八宿分别为:

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斗扣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的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那么,了解了二十八宿及四象,对上面的诗句就会了解得更加清楚。“月离于毕”意思是月亮附丽(离,丽也)于毕宿;“徘徊于斗牛之间”即于斗宿与牛宿之间。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有的星宿,还伴随着动人的神话故事,比如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其中便有二十八宿中的牛宿。但要知道的是,织女并不是指北方玄武的女宿,牛郎也不是指北方玄武的牛宿,牛郎所牵的牛才是牛宿。

另外,二十八宿中的参心二宿的传说也是常被后人当作典故引用的。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即心宿);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故参与晋星。”

于是后人将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商。又因为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将亲人久别不能相见也比喻为参商。

如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二十八宿不仅用于观测日月五星,有的还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初昏时参宿在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等。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三、三垣

杜甫作《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 》有:“紫微临大角,皇极正乘舆。”其中紫薇即为三垣之一的紫薇垣。

三垣即上垣之太微垣、中垣之紫微垣及下垣之天市垣。中国古代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薇垣。在紫薇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见下图)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据学者研究,紫微垣和天市垣作为星官,首见于辑录石申所著《石氏星经》的《开元占经》一书中,而太微垣的名称始见于唐初的《天象诗》。

关于三垣,作为基础常识了解即可。但是有一个我们可以特别了解一下,那就是北斗,北斗在古代天文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像成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为斗柄,古曰杓。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北斗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辨方向,定季节。

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距离,即为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四、十二次

《国语》中记伶州鸠(周景王时的占星家)说:“武王伐殷,岁在鹑火。”这里面的鹑火则为十二次之一。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个等份,叫做十二次。

古代把木星的恒星周期定为十二年,所以一般认为,十二次的创立是起源于对木星的观测,创立年代在春秋时期或更早。

每次都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为标志,但是十二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的广狭不一,因此十二次中的各次的界限其实与二十八宿不能完全对应,可能出现有些星宿跨属相邻的两个次。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次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用来指示一年四季太阳所在的位置,以说明节气的变换。其次用来说明岁星每年运行所到的位置,并据以纪年。

五、分野

《汉书·地理志》:“齐地,虚危之分野也。”这种看法,便是分野的观念。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他们互相对应,即为分野。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下图)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星宿的分野也有以十二次为纲,配以列国的。

古人建立分野,主要是为了观察天象,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凶吉。庾信《哀江南赋》说“以鹑首而赐秦 ,天何为而此醉”,王勃《滕王阁序》说“星分翼轸”,即是在分野的意义上提到这些星宿的。


以上,即为古代基础的天文学常识,虽然不是最系统的天文学知识,但是了解基本的常识概念之后,再去看古代的相关文献书籍,诗歌词赋,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古人智慧之伟大,超乎我们的想象。虽然有些方面,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并没有现在研究得那么完善精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古人几千年传承凝聚的结晶,流传至今,始终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

文/五煜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