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讲清岭南历史,广东广西如何一分为二

 昵称535749 2020-01-07

在这浮躁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与思考的乐趣!6小时前

作者|朱言

500

很多人都听说过“岭南”这个概念,然而其中的“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岭”实际指的是“南岭”,它是中国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其位置在今天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和江西省边境上,它是南中国最大的山脉和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南岭西起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经湖南省南部、江西省南部、广东省北部,一直延伸向东进入闽南与武夷山脉相接。

南岭的基本走向为东西走向,但在多次造山运动中受到北东向构造线的干扰,形成了许多南北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谷,这些山口低谷就成为了南岭南北天然的交通孔道。其中最为著名者即五岭,故而狭义的南岭也指五岭,自西向东依次为: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岭以南即为岭南地区,其地北靠五岭,南至于海,东西两境雄踞着大山和高原,形成了隔绝于岭北的半封闭式地形。岭南地区相对的封闭性地理环境严重阻隔了岭南地区与外界的交流,对于中原人而言,岭南地区是相对而言的“蛮荒”之地、未知之区。

500

秦朝四十八郡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岭南行政建置是从秦代开始的。当然,中原王朝之外,岭南本土有无行政建置又是另一个问题,或许有未见诸汉文史料的政权或文明存在。秦始皇统一中原后,遣国尉屠睢率三十万大军攻打岭南,战争持续到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才告结束,而屠睢在战争中身中毒箭而死,其后任者任嚣才完成了岭南征服。

岭南战事平定之后,秦帝国在其地设桂林、南海和象三郡。秦末中原大乱,南海郡龙川令赵佗以南海郡为基础,“绝道聚兵自守”,割据岭南,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割据岭南,传承五代君主,国祚长达九十三年。

西汉平定中原后,南越国虽向汉称臣,但时有反复,总体上保持了事实独立。直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廷才以南越国相吕嘉叛乱为由,出兵平灭南越国,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汉帝国在岭南地区恢复了秦式的中央集权垂直管理,设立了岭南九郡:南海郡、合浦郡、苍梧郡、郁林郡、珠崖郡、儋耳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500

汉朝的这种“岭南九郡”格局后来略有变化,汉昭帝时期废除儋耳郡,汉元帝时期又废除珠崖郡,岭南地区遂成七郡格局。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廷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作为监察区,岭南地区也设置了交趾刺史部,治所在苍梧郡广信县(今梧州)。东汉建安八年(203年)改为交州,建安十五年移治所于番禺(今广东广州),再迁至龙编(今越南河内)。刺史部之设虽原为监察区,然而后来其权力远超过所监察之郡,遂演变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交趾(交州)刺史部下辖苍梧、南海、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7郡56县,相当今两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

从郡县设置来看,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中心在西部,这是由于秦汉时期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在关中平原和伊洛平原,位于岭南的西北方,岭南西部与中原政治中枢更为靠近。此外,岭南地区北靠五岭,沿五岭而下为丘陵地形,河流纵横,交通上主要为水陆相结合。

秦统一岭南时,由于陆上交通阻隔而开凿的灵渠沟通了离水和湘水,故而经由离水——灵渠——湘水,走最西部的越城岭通道,是秦汉时期岭南与外界沟通的最优路线,位于这条交通要道上的地区在秦汉时期得到了更好的开发,经济文化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500

孙吴时期的岭南

汉末三国,岭南地区秩序也陷入混乱,士燮家族长期割据交州,“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成为不容小觑的一方枭雄。士燮在交州经营四十余年,东吴黄武五年(226年),“年九十卒”。士燮死后,交州地盘为东吴所夺,孙权“以交址县远,乃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址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

孙吴对于岭南地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是“广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此后,交州、广州行政区划几经分合。至于吴景帝孙休永安七年(264年),“复分交州置广州”,再度恢复广州建置。广州领南海、苍梧、郁林三郡。两晋时代,对于岭南地区的行政建置没有什么更易。

南朝刘宋时期,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在交、广二州外新置越州,萧齐沿袭宋制,广州下辖二十三郡。萧梁和南陈时期侨置州郡混杂,岭南地区也出现了许多新置州郡。三国两晋南北朝,大一统政治格局瓦解,分裂分治长达三百多年,岭南地区都由南方政权统治,岭南地区的重心也向东偏移,东部地区经济社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朝灭南陈,帝国再次一统。隋朝对岭南地区的行政设置进行了调整,设置广、循二州总管府统辖岭南诸州。直到隋炀帝大业初年,隋王朝在岭南地区共设有19 个郡:南海、龙川、义安、高凉、信安、永熙、苍梧、始安永平、郁林、合浦、珠崖、宁越、交趾、九真、日南、比景、海阴、林邑 。

500

大唐十道

隋亡唐兴,李唐王朝延续隋朝旧制,在征服地区设置总管府。武德四年(621年)李靖讨平萧铣,安抚岭南后,延续故隋政策,在岭南设广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总管府改为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年间,精简地方行政层级,经过调整,岭南地区的行政单位大大缩减,岭南地区形成了广州、桂州、龚州、交州、崖州五府体制,唐高宗时期,又演变为广州、桂州、邕州、容州、安南五府。

与“五府”格局形成相应,在贞观元年(627年)基于山川形便所形成的“天下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岭南道建置也正式出现。高宗时期定型的五府皆隶于广州都督统摄,称之为岭南五府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充任广州都督与五府经略使,“岭南五府”或“岭南五管”的格局正式形成,再加上位于海南岛的崖州都督府,岭南道共有六个都督府存在。在“岭南五府”体制中,广州都督府地位最为重要。

500

岭南道分东西而治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朝廷于边地及战略要地设置节度使、经略史,统摄军政大权。在岭南地区,在岭南道基础上设五府经略使,““绥靖夷獠,统经略、清海二军,桂管,容管、安南、邕管四经略使”,广州刺史领五府经略使,治广州,统兵一万五千四百人。

天宝元年(742年),改广州都督府为南海郡,广州刺史改称南海太守。安史之乱期间,全国广置节度使,肃宗至德元载(756年),朝廷改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治所在广州,领二十二州。自此之后,岭南节度使成为广府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并辖制岭南道其余诸府。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朝廷对于岭南道军政格局进行再次调整分割,颁布《分岭南为东西道敕》:

岭南分为五管,诚已多年。居常之时,同资御捍,有事之际,要别改张。絮州西接南蛮,深据黄洞,控两江之犷俗,居数道之游民。比以委人太轻,军威不振,境连内陆,不并海南。宜分岭南为东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以广州为岭南东道,邕州为岭南西道,别择良吏,付以节旄。其所管八州,俗无耕桑,地极边远,近罹盗扰,尤甚凋残。将盛藩垣,宜添州县,宜割桂州管内龚州、象州,容州管内藤州、岩州,并隶岭南西道收管。

500

岭南分东西道而治,是历史上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唐末岭南地区秩序混乱,割据枭雄混战,最终自封州刺史起家的刘氏家族崛起,经刘谦、刘隐、刘龑父子三人两代经营,最终建立了雄踞岭南的南汉王国。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刘龑在番禺(今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刘龑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南汉亡于北宋。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县三级,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为15路,在原先唐代的岭南两道基础上,分别设置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东、广西之名自此而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