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肉疼痛,还在思考所在部位吗?不如换个思路治疗Ⅱ

 疼痛康复研究 2020-11-05

链式反应

肌肉链

肌肉链是指完成动作模式是共同工作或彼此互相影响的一群肌肉。肌肉链包含三个亚型:协同肌、肌肉链索和肌筋膜链。这三个亚型都与关节和神经系统相互依赖。

1、协同肌

协同肌与另一块肌肉(主动肌)共同工作产生运动或稳定关节。协同肌包括次动肌、稳定肌和中和肌。例如肩部旋转时,肩袖肌群被激活。同时,菱形肌、前锯肌和斜方肌必须作为肩胛骨的稳定肌,确保肩袖肌群附着点的稳定。因此,假性肩袖薄弱可能是由于肩胛骨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这时如果人工稳定住患者肩胛骨,侧依然能够表现出正常的肩袖肌群力量。

孤立关节的运动需要多块协同肌共同参与。协同肌肉链也被认为是力偶。力偶是指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共同作用而产生旋转的运动。例如肩袖和三角肌在肩外的运动中形成力偶关系。治疗师在评估运动功能紊乱时必须考虑到肌肉链中力偶的影响。

2、肌肉链索

相对于协同肌共同参与局部单关节的运动,肌肉链索是整体的,它跨越多少个关节并提供运动和稳定性。20世纪30年代欧洲解剖和医学界认识到了肌肉链索。描述了肌肉之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通常它们以循环的方式影响着整个动作的质量。肌肉链索被认为能通过躯干促进旋转和传递力量,尤其是传递从下肢到上肢的力量。

肌肉链索还为交互运动和对侧运动提供稳定支持和创造有利条件,如身体移动时。通常肌肉链索是相互联系,一块肌肉的止点和另一块肌肉的起点通过关键节点相互连接。这些关键节点作为固定点为整个肌肉链提供稳定的支撑。

肌肉链索及其解剖节点

这些链索中的肌肉共同工作产生功能性运动,而不是肌肉孤立收缩完成的。因此,我们不能认为肌肉力量就是肌肉起止点之间这部分的力量。由于这些肌肉的起点都位于骨盆和胸廓,因此将这些链索上的肌肉大都定义为整体肌。

四肢屈肌和伸肌链索

四肢链索的作用是完成四肢的同步复合运动。下肢的伸肌链索包括臀大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分别完成伸髋、伸膝和踝关节跖屈的动作。屈肌链索包括髂腰肌、腘绳肌和胫骨前肌,分别完成屈髋、屈膝和踝关节背屈的动作。例如,在步态动作中大腿摆动阶段屈肌链索被激活,同步完成屈膝、屈髋和踝关节背屈。

在整个步态周期中,这两条肌肉链索在激活和抑制之间交替变化,并在左右腿之间交互运动,即屈肌链索在摆动阶段激活,而伸肌链索在支撑阶段被激活。在两条链同时激活,下肢会保持稳定。

下肢屈肢、伸肌链索

上肢屈肌链索包括胸大肌、三角肌前束、斜方肌、肱二头肌、腕屈肌,伸肌链索则包括菱形肌、三角肌后束、肱三头肌和腕伸肌。在交互步态运动中、上肢肌肉链索与下肢肌肉链索同步激活。

在摆动阶段,右侧上肢屈肌链索与左侧下肢肌肉链索同时激活。上肢和下肢肌肉链索的功能在交互步态动作模式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上肢屈肌、伸肌链索

躯干肌肉链索

躯干肌肉链索可以促进步态动作模式中上肢和下肢的交互动作,保证躯干旋转的稳定性。躯干有三条明确的肌肉链索:前侧链、螺旋链和后侧链。肱二头肌、胸大肌、腹内斜肌、对侧髋外展肌和缝匠肌构成了前侧链。菱形肌、前锯肌、腹外斜肌、对侧腹内斜肌和对侧髋内收肌则从后侧包裹到前侧形成了躯干的螺旋链。

左躯干前侧肌肉链索

右躯干螺旋肌肉链索

腘绳肌、臀大肌、胸腰筋膜、对侧背阔肌和肱三头肌形成了后侧链,在交互步态模式中发挥伸展作用,保持躯干稳定,并将力量从下肢传递到上肢。后侧链为同侧的骶髂关节提供了稳定性。同侧臀大肌和对侧背阔肌在功能上是通过胸腰筋膜互相联系的。进一步看,背阔肌和对侧臀大肌在步态模式、躯干旋转和跑步过程中是同步激活的。

左边的图显示了背阔肌、臀大肌和胸腰筋膜的浅层解剖,右边的图描绘了这些肌肉通过胸腰筋膜(实线)相连,以及后侧链索对上下肢的影响

后侧链是臀大肌和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的重要指示器。臀大肌受到抑制(通常由于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在主动伸髋时会激活对侧的背阔肌,这表明后侧链起到了代偿作用。

腘绳肌、同侧臀大肌和竖脊肌之间通过骶结节韧带相互连接,躯干后侧链也得到相应的延伸。这个发现证明了腿部和躯干通过后侧链经由腰椎相互连接。这条链可以通过骶结节韧带的同侧或对侧继续延伸。

骶结节韧带在后链中作用

在步态动作中,臀大肌薄弱会导致竖脊肌反向运动代偿伸髋的动作;骶结节韧带上下连接的作用促进了这种链式代偿反应。研究发现,骶髂关节疼痛患者单腿站立时表现出股二头肌过早激活和臀大肌激活延迟的现象,这表明股二头肌会通过骶结节韧带起到稳定骶髂关节的作用。

回顾前文:肌肉疼痛,还在思考所在部位吗?不如换个思路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