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味----寒冬腊月话羊肉

 吴越尽说 2020-01-09

​乡味----寒冬腊月话羊肉




图4:蒙古烤全羊.jpg

图3:老北京涮羊肉.jpg
图5:西安羊肉泡馍.jpg

蒙古烤全羊、老北京涮羊肉、西安羊肉泡馍


在古人眼中羊肉是最鲜美的,你看古人造的字:羊大为美,鱼羊为鲜。这“鲜美”二字都离不开“羊”。在古时要有一定级别的官员,伙食中才能有羊肉。唐朝官分九品,五品以上官员的伙食方始有羊肉。诗圣杜甫任左拾遗时,官居八品,没钱喝酒,更不要说羊肉了;韩愈在国子监任职时,也是清淡度日,以素为主,哪里有什么羊肉!可见羊肉在当时是很金贵的。我国各地的羊肉名菜数不胜数,如北京的涮羊肉,内蒙古的烤全羊,西安的羊肉泡馍,宁夏的羊羔肉,新疆的烤羊肉串------我们苏州也有两种有名的羊肉,一是吴中藏书的白切羊肉,二是我们吴江桃源的红烧羊肉。羊肉袪寒,冬天人们喜吃羊肉,今天我就来说说桃源的红烧羊肉。


图6:宁夏羊羔肉.jpg
图7:新疆烤羊肉串.jpg
图8:白切羊肉.jpg
图9:红烧羊肉.jpg

宁夏羊羔肉、新疆烤羊肉串、白切羊肉、红烧羊肉



湖  羊
图10:湖羊.jpg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从学校毕业被分派到吴江震泽中学工作,那时学校食堂里有个掌勺的徐龙宝师傅,烧得一手好羊肉。他烧的红烧羊肉,红而发亮,肥而不腻,酥而不烂,香而不臊,脂膏粘嘴,入口即化。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这样好的红烧羊肉,从此我与羊肉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年轻胃口好,也不懂什么胆固醇、高脂肪,再加上当时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副食品供应比较紧张,要享受这“五品官的待遇”不容易。因此,当学校食堂难得吃一回羊肉时,往往要尽兴吃个够,有一次我狼吞虎咽一口气吃完一只又大又肥的羊尾子(注:湖羊尾巴和山羊不一样,它是圆的,又厚又肥,一般人很难吃掉一只羊尾子),此情此景至今难忘。不知道徐师傅是怎样把这羊肉烧得如此“出神入化”的,听徐师傅介绍:红烧羊肉要用湖羊(这是太湖平原重要的家畜之一,由于产区在浙江和江苏间的太湖流域所以叫湖羊),而且要用当年的“花窝羊”(即青年羊)。这种羊肉质嫩,脂肪少,烧出来才好吃。烧煮前将羊肉分成小块扎好,置于锅中后,配以红酱油、优质黄酒、红枣、冰糖、老姜、八角、茴香、桂皮等十多种佐料,还要加进萝卜,然后用文火煨过夜,熟香为止。


图11:下放知青向老农学习犁田_副本.jpg

下放知青向老农学习犁田


图12:湖羊皮.jpg

湖羊皮


1958年我下放农村劳动锻炼,去的地方刚好是桃源,这是红烧羊肉的“故乡”。我的房东是一个老贫农,家里养了两只羊,我的铺就搭在羊棚隔壁。(注:当地农民养羊从不放养,都是在室内圈个羊棚,这样便于积羊肥。)原来桃源农村基本上家家养湖羊,这种羊生长发育快,肉质好。饲养湖羊在太湖地区已有800多年历史,农民养湖羊不是为了吃肉,而是要它的皮,还有羊的肥料,特别是小湖羊皮更珍贵,是目前世界上稀有的一种白色羔皮,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其副产品才是羊肉。


图15:阳澄湖大闸蟹.jpg
图14:银鱼炒蛋.jpg
图13:松鼠鳜鱼.jpg

松鼠鳜鱼、银鱼炒蛋、阳澄湖大闸蟹



社员白天田间休息时读报

图16:社员白天田间休息时读报_副本.jpg


桃源红烧羊肉也有100多年历史了,前两年我从网上看到:桃源红烧羊肉是苏南名菜之一,它与松鼠鳜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齐名。看到这个信息时,我高兴的程度就像我的老朋友被评选上了科学院院士一样。可是当年我在桃源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整个桃源农村就只有乡政府对面有一家羊肉店,一间平房的店面,店主名叫“羊肉阿海”。他在店门前放一口大铁锅,将羊肉分块叠好,加佐料放萝卜,瓦盆覆于其上闷一夜,就成了。据说这是桃源红烧羊肉的正宗烧法。别看店面小,听说羊肉的味道还真不错,可惜当时我是作为知识分子下放农村劳动锻炼,改造世界观的,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贫下家再教育。虽然我就住在羊棚隔壁,有时做梦都想着红烧羊肉,近水楼台却不得月,从不敢踏进这家羊肉店,以免“影响”自已的世界观改造。有时实在熬不住,(那时我还有工资)顾不上什么改造不改造,假借一个名义走十几里路到浙江乌镇偷偷大啖一顿。


图17:羊肉炖萝卜.jpg

羊肉炖萝卜


我与红烧羊肉的情结如此之深,但却一直不明白这红烧羊肉与萝卜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定要放萝卜?房东老贫农给我讲了一个民间传说。据说以前有个卖红烧羊肉的老板,因手艺不高,烧出来的羊肉味道不好,他不怪自已没本事,却说两个伙计不好,要辞退他们。伙计心里十分气愤,临走前一夜,把放在灶间的一筐萝卜倒进了羊肉锅。他们想:萝卜汁苦,烧在羊肉里一定不好吃。烧了一夜,天快亮时,准备走了。想不到老板怕伙计走时带走店里的东西,一早就赶来,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羊肉香,走到灶边,揭开锅盖,挟起一块羊肉一尝,羊肉肥而不腻,鲜而不臊,味道好极了。老板心想:这两个伙计真刁,平时真本事不拿出来,要辞退了才亮出好手艺,于是不让他们走,马上加工资,这两个伙计因祸得福,红烧羊肉也由此出了名。实际上加进萝卜是为了去除湖羊的臊气,羊肉的鲜味才出得来。


图18:桃源红烧羊肉.png

桃源红烧羊肉


图19:桃源天池生态园.jpg

桃源天池生态园


改革开放后桃源农村大变样,宾馆、酒店十分气派,当年“羊肉阿海”的路边小店无法与之相比,红烧羊肉成了他们的主打品牌。吴江城里更有人打出桃源红烧羊肉总店的招牌,桃源红烧羊肉也上了苏杭地区一些大饭店的桌面。现在吃羊肉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了。前些年时序一过立冬,原桃源农工商总经理,后任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民间书法家沈家林同志总是请艺指委成员到桃源去吃羊肉。桃源镇原镇长后任水利局副局长的徐金龙同志(是我在桃源农中教书时的学生)也总是买了羊肉带到吴江来送给我。在此谢谢他们为我延续这羊肉的“不解之缘”。后来我去美国探亲,再也没有机会吃到像桃源红烧羊肉如此的美味,在美国时间越长,思念越深,我的羊肉情结也越浓。想起红烧羊肉就会想到吴江,想到桃源,想到那些和我一起工作生活的老朋友。老同事,大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乡愁”吧!

本文作者:王新生

本文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来刚、朱宇婷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